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美國當地時間9月12日,是2018年紐約蘇富比拍賣會舉行的日子,但本次拍賣專場上出現的一件佛首石雕卻引發爭議,這件佛首與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洛陽龍門石窟被盜的一座佛首高度相似。有文物愛好者懷疑此次拍賣的佛首系龍門石窟1720窟的流失文物。

對此,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的負責人表示,由於沒有見到實物,無法做出準確判斷,但從相關照片來看,此次拍賣的照片與1720窟的佛像是很吻合的。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拍賣前,蘇富比官網已經從拍品名錄中撤下了該佛首石雕,但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蘇富比方面尚未回應撤拍原因。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事件

蘇富比拍賣會現疑似龍門石窟佛頭

“一件失蹤了數十年的龍門石窟佛首,如果能夠通過這次拍賣找回來,是很令人欣慰的結果。”近日,古雕塑愛好者陽新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發帖稱,美國當地時間9月12日上午於紐約蘇富比拍賣行舉辦的《瓊肯:中國佛教造像》專場拍賣會的拍品名錄上,出現了一件高度疑似源於中國洛陽龍門石窟的佛首石雕。

北青報記者獲取的該場拍賣會的圖錄顯示,該佛首石雕被斷代為唐代,高約70釐米,預估價達200萬到300萬美元,是此次專場拍賣會上預估價最高的一件拍品。蘇富比官方更是用了“恢弘鉅作”來形容這件造型精美的石雕像。

蘇富比在圖錄中將該佛首石雕與包括龍門石窟所藏佛像在內的多座唐代佛像進行了對比,表示“本像嘴唇微噘,屬初唐風格”,並同時表示“至於其具體位於何處,目前尚未可知”。

據蘇富比圖錄介紹,該拍品於1955年出現在法國通運公司的拍賣圖錄中,這是一家中國古董盜賣公司,該拍品後被美國著名收藏家史蒂芬·瓊肯收藏。

陽新說,今年8月,他所在的一個微信群裡就有人發佈了蘇富比的拍賣圖錄,“當時大家主要都在爭辯這件文物的真假,我覺得這個佛首像是真的,而且我覺得應該是唐代產自河南地區的一件石雕,從風格上看有些類似於龍門石窟的。”

到了今年9月,大家再一次在群裡爭論這件石雕佛首的時候,陽新決定去查一下資料,卻意想不到地在一張1920年由日本人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這件佛首。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分析

拍品與龍門石窟老照片多處吻合

這張1920年的照片出自日本漢傳佛教研究學者關野貞和常盤大定聯合著述的一本書,書中的照片系兩人1928年以前在中國考察時拍攝的,在該書中,這尊佛像的位置被標註為“極南窟”。陽新仔細對比,覺得書中的佛像就是此次蘇富比拍賣的佛首來源,於是將自己的發現發到了群裡。

一名對龍門石窟較為熟悉的文物愛好者看到陽新給出的線索後回應,提出關野貞照片裡的石窟並不像是極南窟,更像是龍門石窟的1720窟。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陽新說:“得知這個消息後,我拜託了一位在洛陽的朋友,幫我實地探訪了1720窟,並讓他幫我詳細記錄下了窟中佛像的各項特徵和數據。”經過朋友拍照確認,1720窟內現在基本保持著關野貞拍攝時的樣子,唯一的區別是1720窟內的佛像頭部不見了。

陽新用1720窟現在的照片、關野貞1928年前拍攝的照片以及此次蘇富比圖錄上的照片做了大量對比,對比中陽新發現,此次拍賣的佛首石雕頭頂上的螺髻數量和排列一致,佛像鼻尖上都有一個白點坑,眉弓處也有幾乎相同的黑色結構線。

此外,根據1720窟現場的照片,1720窟原有的佛首應該也是70釐米左右的高度,這與蘇富比發佈的佛首石雕尺寸一致,被割走的斷口處也能和拍品的斷口對應起來。

“綜合這些因素,我認為蘇富比拍賣的佛首石雕出自龍門石窟1720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陽新告訴北青報記者。

進展

拍賣前佛首石雕撤出拍品目錄

在地球的另一端,蘇富比方面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

北京時間9月11日晚,在蘇富比官網上關於此次專場拍賣的拍品目錄中,涉事佛首石雕已經被撤了下來。

北京時間9月13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在蘇富比官網看到,該次拍賣已結束,拍出的17件拍品的成交總額為751萬多美元。

儘管拍賣專場的介紹文字中仍寫著拍品中有一件“恢弘巨大的唐代石灰石雕佛首像”,但原本估價最高的這件“唐代佛首石雕”並未出現在拍賣結果中。

北青報記者就撤拍原因致信蘇富比拍賣行,對方稱將於24小時內回覆,但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回應

龍門石窟方面將持續關注佛首情況

13日下午,龍門石窟研究院的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已經獲悉了蘇富比拍賣行拍賣疑似龍門石窟佛首石雕的消息。

該負責人稱,龍門石窟方面感謝網友們對龍門石窟和中國文物的關心,從目前各方發佈的資料來看,在包括斷口、輪廓、風格等方面,蘇富比此次拍賣的佛首石雕確實很吻合1720窟的佛像。“但是僅僅依靠照片,我們是無法做出最終的判斷的,必須要有機會見到實物之後,才能做出最準確的結論。”

該負責人表示,龍門石窟確實存在不少佛像頭部缺失的情況,原因包括古代的一些“滅佛”運動導致的佛像破壞、長期的風化過程致使不少佛像頭部受損。“當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晚清到民國期間,大量的文物盜竊者將佛頭盜走導致的。”

據此前龍門石窟專家所做的不完全統計,龍門石窟內有600到700尊佛像可以確認遭到過人為盜割。“在民國時期日本人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1720窟的佛像還是比較完整的,但如今佛頭已經不見了,可以確認佛首就是被盜割流失的。”

他表示,如果此次蘇富比拍賣的佛首就是出自1720窟的佛像的話,以該佛首石雕70釐米高的大小,屬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中“比較大的”。“這尊佛首因為是私人藏品,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藉著這次拍賣,我們未來會持續關注這尊佛首的情況。我們也希望,包括1720窟佛首在內的眾多龍門石窟流散文物,能夠早日迴歸到龍門石窟中。”(文/本報記者 屈暢)

原標題:疑似龍門石窟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

另,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該報刊發報道後,蘇富比對拍賣疑似龍門石窟佛首一事進行了回應: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14日,本報報道了美國蘇富比“瓊肯:中國佛教造像”專場拍賣會中的一件石雕佛首被指系中國洛陽龍門石窟的流失文物一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佛首石雕預估價達200萬到300萬美金,是當期拍賣預估價最高的一件拍品。但在拍賣會舉辦前,蘇富比官網的拍品目錄撤下了該佛首石雕,拍賣結果中也未出現該佛首石雕。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針對此事,蘇富比拍賣公司14日獨家回應北青報記者稱:針對5號拍品、唐代石灰石雕佛首像,蘇富比拍賣公司曾聯絡過業界的學者。“直到我們的拍賣品圖錄出版之後,我們才注意到雕像的一個畫面和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一名日本攝影師在洛陽羅門石窟拍到的照片非常相似。”

蘇富比拍賣公司表示,經過蘇富比與雕像的擁有者、瓊肯家族的討論,最終雙方決定將該拍品撤出9月12日的專場拍賣,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審視各種可行的方案。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原標題:蘇富比回應疑似龍門石窟佛首現身拍賣會:與物主商討後決定撤拍

拓展閱讀

原標題:佛首之謎等待揭開,先Get其中牽涉的法律問題

代詩人白居易曾言,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在這山水相依的峭壁間開鑿出的龍門石窟,歷經北魏以降400多年雕鑿,是我國古碑刻最多、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與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併成為我國三大石窟。

然而,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卻讓人心痛。

據龍門石窟專家所做的不完全統計,龍門石窟內有600到700尊佛像都沒有佛頭...沒有佛頭!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為什麼佛頭會沒了?因為作為佛像最精彩的部分,佛首是文物盜竊分子的首選目標,這些沒有佛頭的佛像,可以確認是遭到過人為盜割流失。

流失的佛頭都去了哪?又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藏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而根據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約有1000萬件之多……

可以說,相當多的文物流失在了海外。在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中,黃渤化身國寶皿方罍[léi]的守護人。一句“我就想回個家,怎麼就這麼難”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最近,事情似乎出現了轉機和變化。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現身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會,這件佛首拍品與龍門石窟老照片多處吻合。於是,有文物愛好者高度懷疑此次拍賣的佛首就是我們龍門石窟流失的文物。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蘇富比在拍賣佛首前,還將其撤出拍品目錄!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那問題來了,如果認定真的是我們龍門石窟被盜的佛首,那被盜取文物該不該拍賣?跨國文物追索,容易嗎?其中又有哪些追回途徑?

法制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國際法方向專家孫南翔博士,我們聽聽他的說法:

1、如果認定是我們龍門石窟被盜的佛首,那被盜取文物該不該拍賣?

孫南翔首先表示,物權處分有爭議的文物是不能拍賣的。

怎麼說有爭議呢?只要有證據即可。回到這起新聞中,拍品與龍門石窟老照片多處吻合,比如,蘇富比拍賣會拍賣的佛首石雕頭頂上的螺髻數量和排列都與龍門石窟老照片一致,而且佛像鼻尖上都有一個白點坑,眉弓處也有幾乎相同的黑色結構線。這些證據雖說是表面、初步的證據,但足以證據該拍品是有爭議的,所以是不能拍賣的。

除了這種情形之外,孫南翔還介紹了其他幾種拍品,不能拍賣的情形:

一、依照法律應當上繳國家的出土文物;

二、依照法律應當移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文物,包括國家各級執法部門在查處違法犯罪活動中依法沒收、追繳的文物;

三、依照法律應當作價移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文物,其中包括銀行、冶煉廠、造紙廠和廢舊物資回收部門等從其回收、冶煉物中揀選的文物等;

四、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藏品;

五、國有文物經營單位收存的一、二級文物;

六、屬於國有資產、未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拍賣的文物;

七、其他依法律規定不得投入流通的文物。

符合上述條件的拍品,都是禁止拍賣的。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文昭皇后禮佛圖,龍門石窟被盜壁畫,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2、海外流失文物為何迴歸難?都有哪些困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時下,海外流失文物的迴歸,一定程度上比古代穿行蜀道更難。山高水迢,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那些流散在海外、數以萬計的國寶級文物,如何迴歸祖國,著實很費解。對於追回其中的困難,孫南翔介紹了三種情形:

第一個問題從法律層面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舉證難。

文物流失海外無外乎兩種方式,合法和非法。要追回文物,首先就要舉證證明文物是被盜竊或者走私等非法手段流失到海外的,只有證明其非法性,證明其是被盜的文物,才有追回的可能性。

第二個問題從國際層面來看,國際公約得到踐行的仍是“國家道義”,並無強制力保障。

目前,根據國際公約,被證明了盜竊或搶奪的文物都應歸還原屬國,然而實際執行起來,情況遠非如此簡單。鑑於國際公約畢竟不像國內法那樣,有警察、司法機構等國家暴力機器為後盾,能夠推動國際公約得到踐行的仍是“國家道義”,所以法律上的實際操作性並不強,相關條款內容的解釋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議不斷。

第三個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間磋商通常費事、費力、效果也不太好。

海外流失文物的追回牽涉到不同國家的利益,所以中國政府與流失文物所在地國家及其政府的談判和協商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政府間的外交談判可以是追討文物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這種非法律手段的政府間協商,目前來看,通常費事、費力、效果也不太好。


綜合:疑似龍門石窟被盜佛首現身美國拍賣會,涉事拍賣行回應

北魏孝文帝禮佛圖,龍門石窟被盜文物,現藏於美國紐約市藝術博物館



3、如果證據確鑿、證據鏈完整,對於流失或被盜竊的文物,有哪些可以追回的法律途徑呢?

孫南翔研究員認為,在證據鏈完整的情況下,一般是以國家文物局或地方文物局作為訴訟主體。

追回文物的法律途徑有兩種:一個是國際公法途徑,一個是國內訴訟程序。

國際公法途徑主要的依據為1970 年《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 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 1995 年《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等,但是國際公法路徑面臨溯及力判定、執行難等困難,同時,為減少誘因、使代表中國豐富文化遺產的不可替代的考古材料免遭盜劫,中美達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蹟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

另一個是國內訴訟程序,我國文物等部門可在文物流失目的國的國內法院提起文物返還的民事訴訟。在赴美訴訟中,若發現有違反中國法律的刑事犯罪,我國公安部門可以通過中美刑事司法協助機制,請求美國中央機關進行協助。同時,根據國際私法的援引和協助,侵權行為地或者犯罪行為地法院有管轄權的原則,根據具體情形,無論是提起侵權民事訴訟還是盜竊罪的刑事訴訟,我國法院均有管轄權。(劉青、宋勝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