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

謝鑫


農村俗話“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鞋子不能給別人試穿?

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聽過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包含了人們幾千年的嚮往寄託。村裡的老木匠大多都會懂得一個道理,即“床半門五”和“棺八桌九”,這裡面其實就包含了人們希望家庭和睦,五穀豐登,升官發財,人丁興旺的夢想。但是在農村生活也少不了許多忌諱,老人們大多都知道“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那為什麼會這樣講呢?


“寧可試人棺”,棺放在家中意味著升官發財,如果有人去試別人的棺,那就意味著可以沾到別人的好運氣和喜氣,但在現實生活中,有誰願意去嘗試別人的棺槨呢?相信沒有人會這麼做。“切莫試人鞋”,不能試鞋的原因有幾個,第一鞋為足底之物,貿然嘗試,恐怕會染上腳氣,第二鞋為長穿之物,意味著把別人踩在腳下,意味著不尊重。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語意表達好像是選擇,但實際卻不是選擇,它是告訴人們這兩樣事情都不能做,如果到了非做不可的時候,再去嘗試別人的棺槨,起碼別人不會生氣。這句俗語最終要告訴人們的是尊重,要去尊重別人的隱私,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不應該去越界,更要懂得為他人著想。


老農民說事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這句話很熟悉,我來解釋一下。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留下許多的農村俗話,這些話現在已失去了應有的語境,內涵卻十分深刻。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好懂,指的是,在農村你寧肯去試別人棺材的大小,也不要去穿別人的鞋,同樣是測量大小,為什麼可以測棺材卻不能測別人的鞋呢?這背後有經驗考慮。

實際上與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的想象截然相反,在過去的農村,老人們並不諱言生死。農村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在這之前一定會用盡全部精力幫自己準備好一副上好的棺材,一旦將棺材做好,老人也就徹底放心了,反而是一件喜事,安心的反而能活的更長久,有的地方將棺材稱為“壓壽”就是這個道理。棺材做好,老人必須要躺在裡面測量一下尺寸,就像衣服一樣要躺在裡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和舒適程度,這樣就會比較放心,畢竟這才是一件萬年大事。

如果棺材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老人躺在裡面就會感受到子孫的孝心,這對他來講是十分安慰和高興的,是他人生中最後一件大事,他不會避諱,且對這件事情特別關心,因此新棺材是喜氣,老人們流行相互比較一下材質啥的,也算是晚年交流的一種特殊內容。

而穿鞋與現代人的健康觀念有關。過去的人衛生條件達不到,經常有腳氣,鞋裡面臭烘烘的,貿然穿別人的鞋子既是冒犯了別人隱私,也容易給自己染上腳氣等疾病,是很不划算的,因此沒人碰別人的鞋,因為鞋子是舊的,而棺材卻是新的,這個道理之後上了年紀的人才懂。

亦文亦物出品,原創不易,關注看更多有趣、經典、實用的傳統文化小知識


亦文亦物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意思就是你試試別人的棺材,還勉強可以;但切莫試試別人的鞋子!

反過來,道理差不多。你可以讓別人試試你的棺材,但不要讓別人試試你的鞋子。

什麼原因呢?“寧可試人棺”,你試試別人的棺材,吃飽啦撐的?一般不會。但是,別人不會拒絕。為什麼?這裡有個迷信的因素,有個吉兆的意思到裡面。有人要試試我棺材,命運的陰差陽錯中,莫非我逃過一劫了?有人替我見閻王?主人心裡自然舒服。總之,拒絕你試試棺材的情況比較少。

“切莫試人鞋”,為什麼?不僅讓人瞧不起,主要的怕你傳腳氣。

綜上所述,對於民間好多格言、諺語,我們多做分析,還是可以增長許多智慧的。至於其中消極的東西,我們也要加以區分。


田茂宏北極星365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咋一看題,細思極恐,天哪,鞋比棺還可怕!

這不是聳人聽聞嗎?可既然老輩人能根據生活經驗提煉總結出這句俗語,便自有其中的道理。

那麼“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又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有書君向有經驗的老農老張頭打聽,聽了他的解釋,我終於理解了為什麼“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現在分享給大家。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在試人棺材和試人鞋二者之間選擇一樣的話,寧願選擇試人棺材,一定切記不要試人鞋。

那麼為什麼有這種說法,我應該從諧音、寓意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諧音:棺為官,鞋為邪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中“棺”諧音為“官”,在古代老輩人都期待家中有人都中做官。

因而“試人棺”意味著升官發財,大吉大利,寓意將來大福大貴,能光宗耀祖,所以不忌諱有人在自己事先做好的棺材中試著睡一睡,反而很高興地接納他人的試棺之舉。

另外“棺”還諧音“冠”,意思是可以讓別人試自己的帽子,不可讓人試自己的鞋子,帽子是戴在頭上的。

意為把他頂起來,那就是抬舉主人的意思,誰都想出人頭地,高人一等,所以“試人冠”主人自然樂意,這還能讓自己高高在上一把呢!

而“鞋”諧音為“邪”,當有人試穿自己的鞋反倒不樂意了,這鞋是裝女人三寸金蓮的,是男人的私有物品,豈能邪惡的晦氣玷汙。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小事,這關係個人運勢與前程,所以絕對不容他人的腳伸進自己鞋裡,把邪氣帶入鞋,害苦自己一輩子。

二、寓意:棺增壽,鞋插足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的說法在農村廣為流傳,兩句話都有寓有深意。

農村老輩人上了四十歲就緊趕著為自己準備棺材,但他們都稱它為壽材,意思是早早打好壽材,可以為自己壓壽,也就是延年益壽。

讓自個兒在世上多活幾十年,壽木越好越結實,活得越長久,寄予美好的願意。

而鞋子是裝腳的東西,是個人私有物,借人鞋子穿,便得把腳伸進鞋子裡,意思便是插足,那麼誰願意別人插足自己的家庭婚姻生活呢?

這不是對自己家庭毀滅性的打擊嗎?

所以誰都不敢明目張膽地幹試人鞋的事兒,這可是頭等忌諱的事兒!因而自然有了“切莫試人鞋”的告誡。

另外“試人鞋”還有把鞋主人踩在腳底下之嫌,讓鞋主人尊嚴盡失,所以鞋主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尊嚴。

當然不允許別人試自己的鞋了,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就知道不強人所難,所以便流傳下來一句規勸的話“切莫試人鞋”,以免引起糾紛。

事實上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會去試別人的棺材呢,人們看到棺材都諱莫如深,大都繞著走,而別人的鞋子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會去試穿。

因為現代生活中講究衛生的人頗多,大家都怕傳染腳氣,都會自覺的不穿別人的鞋子,所以現代生活中,這句俗語已無用武之地了。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兩句俗語告訴我們的道理都永不過時:

人與人相處要相互尊重,不要強人所難,每個人都要做到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這樣才能創建和諧社會,構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關於農村老話“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其實是個別地區的習俗而已,並不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現象,相信這句話有很多人沒聽過,那麼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分析,寧願讓別人試自己的棺材,也不要別人試自己的鞋,兩者對比來說,棺材大家都知道,對一個人很重要,在以前,很多家庭堂屋中間會放一口棺材,有說是升官發財的意思,有說是提前給自己找好歸宿,總之,棺材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什麼還抵不住一隻鞋呢?

個人認為有以下4種原因,大家來看看說的對不對,也是詢問了一些朋友得來的:

1、以前家裡都很窮,有雙鞋穿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不讓別人穿的目的,是怕別人穿壞了,買又買不起,相比棺材的話,棺材又試不壞,所以,不能讓別人試鞋。

2、寓意不好,鞋是在腳下穿著的,自己的鞋如果讓別人穿的話,有種別人把自己踩在腳下的意思,所以自己的鞋不能讓別人穿。

3、有穿小鞋的意思,也是一種寓意,穿小鞋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背地裡打小報告、公報私仇等行為,也是對自己不好。

4、怕傳染腳氣,這點有些搞笑,但確實也存在這種情況,據說以前沒有專業治療的腳氣藥,所以怕傳染。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的說法在現在不一定完全適用,因為在我們小時候時,自己買的鞋子不穿了,會給下面的弟弟妹妹穿,或者給親戚穿,而現在長大後,閨蜜、朋友之間還會有互相換鞋子的行為,所以,有些老話大家明白其中的意思就可以了,一些該淘汰的,就沒必要再去照做了。

關於“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的解釋,小農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或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留言。


農民說農


鞋因腳的性角色的突起,也具有了性方面的意象,比如破鞋之稱,便是指喪夫離異的,未婚被男人拋棄的,婚前亂交的一類女人,而鞋則是代指,指的是什麼呢?有鞋則有腳,此處的腳便指男人的腳,男人的腳代指的是什麼呢?很明顯,腳代指男人的塵根,鞋代指女人的隱秘處。

女人的隱秘處,更屬隱私之重地,自私之要害,則鞋作為它的代指,更是不能被別的人試大小了。

鞋是輕便易得的生活日用,正因易得,所以易換。不僅等破壞了才換,髒了舊了都要換,連新鞋心理不喜歡也可換。但換鞋是個不好等待的即時促急事。這是不可試人鞋的現實原因。

心理原因即是試人鞋以後,別人為何換鞋?首要是鞋與腳接觸,即觸及肉體,則已屬於隱私範圍,隱私即自私,不可共享。再是,腳於女人來講,因不良傳統之繼,重要而敏感至於擔任了性的角色,古代是供男人上手摩挲把玩的,西門慶也是先捏了金蓮的腳而不是手。所以女人之間尤其不可試別人的鞋。

比如內褲,胸罩都不可試穿別人的,但手套就無所謂了,因為手雖於隱私之事作用甚大,但因其總是裸露,隱私功能磨滅乾淨,就無所謂了。

以上是說鞋的,下面說棺材。

福壽棺材誰都裝,

不免都去躺一躺。

棺材不分你我他,

沒有一個能還陽。

套用俗話“哪裡的黃土都埋人”即“誰家的棺材都裝人”。也從此可以看出一端:人與人之間的私弊,唯在死亡面前可以妥協一下。

試別人棺材短長,對別人無礙,甚而有神秘的身後與來世之益,於自己卻不祥。所以這是損己利人之事。

此上便是俗語“寧試別人的棺材,不試別人的鞋”的由來。





思緒的游魚


農村俗話“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鞋子不能給別人試穿?

雖然現在農村已經成為新農村,但是以前農村中流傳的那些俗語放到現在仍然有用。有一些俗語雖然看上去並沒有聯繫,其實細細品味下來,才會知道古人的智慧,比如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寧可試人棺:在以前的農村,人們都是自己做棺材。做棺材並不是盼著自己早點死,而是用棺材來壓壽,希望過的更長久。越是有錢人,做的棺材就會越好,當然這裡的試人棺並不是指躺進棺材裡,而是大家圍觀欣賞。越多的人欣賞自己做的棺材,就證明棺材做的越好,臉上也會覺得有面子。


切莫試人鞋:以前都是穿草鞋,大家都知道,草鞋特別的不結實,再加上要下地幹活,穿的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壞道。如果自己的鞋讓別人試穿,在試穿的過程中不小心壞掉,不管是鞋的主人還是試鞋的人,都會覺得不好。所以在以前人們是很忌諱穿別人鞋的。現在雖然鞋的種類很多,也比以前結實,但是人們也並不喜歡有人試穿自己的鞋,因為害怕試鞋的人有腳氣或者是細菌,害怕自己被傳染。畢竟鞋是比較私人並且貼身的東西,很多人不喜歡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以上就是我對“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馬話三農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的意思是寧肯躺著去試試別人的棺材尺寸怎麼樣,也別試別人的鞋合不合適。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很多回答都在解釋:鞋是很私人的物品,試了就是侵犯隱私,別人的腳可能有腳氣,試了會傳染。這樣說並沒什麼不對,然而卻沒有解釋到點子上。

具體來說,在中國古代,“鞋”是“女人性器官”的象徵。

“鞋”的性隱喻

大家都知道“搞破鞋”這個說法,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不是現代才有,是古代就有的。譬如清代·煙霞散人《鍾馗斬鬼傳》:

原來這庵中住持,就是色中餓鬼。若論他的本領,到也會鑽狗道、跳牆頭,嫖得娼婦,耍得破鞋。正所謂舟車並至,水旱兼行,不分前後,不論南北者也。

學術界目前傾向於這樣的認知:破鞋是別人穿過且穿過很多次甚至穿破的鞋,把破鞋弄來自己穿上,用“足”來形容男性的陽具,而用“鞋”來形容女陰。古人用“破鞋”,類比“不守忠貞”,跟丈夫以外的男人亂搞的女人。

切莫試人鞋=不要穿被別人穿過的鞋=不要故意用這樣暗語來刺激別人

既然知道以腳試別人的鞋,是“搞你老婆”的意思,那麼古代男人,就不得不極力避免這種暗喻的發生。不過,這種勸誡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因為古代能穿上一雙鞋就算很不錯了,沒人在乎是不是別人穿過的,也有很多人買破鞋穿。人們只是意識到破鞋這個比喻很恰當,所以才說“別人穿過的咱不穿哈”這種話。到現在,“莫試別人鞋”更是無稽之談,哪家鞋店的鞋沒被別人試過?


豆子人民藝術家


簡單的從字面來看,意思一目瞭然:就是說可以去試著躺在別人的棺材裡,卻不可以去試穿別人的鞋子。我膚淺的理解是“棺”同“官”是同聲字,而“材”同“財”也是同聲字,合在一起就是升官發財的同義詞。似乎是因為“棺材”二字寓意好的緣故吧,所以人們並不忌諱躺在別人的棺木裡,還想著跟著沾沾財氣。

在過去,有的老人提前為自己定做了棺材,棺材一放就是好多年。我記得小時候生產隊計工分的屋子裡,一直放著一口漆著紅不紅黃不黃顏色的棺材,我總是不敢正眼看那口棺材,可是隊裡的小夥子,卻經常滿不在乎的躺在裡面睡覺。我很好奇,很想試試躺在裡面是什麼感覺,可最終我也沒敢試一下。

說到不可試人鞋,我也很奇怪,在那個所有人都貧窮的年代,出門走親戚都會去借了別人的衣服穿,再窮卻不借鞋子

。當時我不太理解,現在我想,或許是因為衣服是穿在外面的,而鞋子是赤腳穿的。那時候的人是很少洗腳的,臭味兒可想而知,也許是怕人家心裡犯嘀咕,也或許是擔心彼此有腳氣,相互傳染了對方。另一個不試鞋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鞋子磨的太重,知道人家不捨得借,畢竟大家都不富裕,還是免開尊口吧。

這話放在現在,我一定去試穿別人的鞋子,也不去試躺在人家的棺材裡,哪怕鞋子的主人有腳氣,我也無所謂。當然,即使現在想試一下躺在棺材裡的感受,也沒有棺材可躺了。


小十六123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

見棺發財,咱也來說說這個話題。不過是農村老俗話而已,不可做真的的,你太認真就輸了。

字面的意思就是,寧可去試試別人家放老人的棺材大小尺寸,也千萬不要去試穿人家的鞋子。有些誇張了,但農村的一些老俗話就是喜歡通過誇張的對比說法,來闡述一個道理。就是別人家的東西,最好不要張口去要,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不斷。

其實含義也不僅僅指的是棺材和鞋子。這兩種東西本來是風牛馬不相及的東西,為什麼會放在一塊兒去說呢?就是要通過誇張,差別很大的事物來提醒自己的後輩子孫,切莫隨意的去拿別人家的東西,除非人家主人願意並提出邀請。

“寧可試人棺”。

太不靠譜了,沒有誰願意去試別人家棺材的,雖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腦袋沒有短路到少根筋的話,誰也不會去躺棺材板。有人說試睡棺材板是吉利的事情,應該不會是正解。

只聽說過以前有些地方,農村老年人提前為自己準備好棺木的。我們這裡叫做壽材或者老木,還有叫老物的,據說老年人自己誰在上面可以壓災,增加陽壽。那還是睡在棺材板上而不是躺在棺材裡。

“切莫試人鞋”。

這句話也好理解,不要隨意的試穿別人的鞋子。鞋子大小人家自己清楚,不是自己的不要試穿,有腳氣了傳染給別人咋辦?不過在以前可能還有個說法,以前人挺窮的,穿的還是草鞋,有的還沒鞋子穿。不是有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嗎?人家還怕你把人家鞋子穿髒了呢?再個說了,你穿上了不脫下來跑路了找誰要去?別人光著腳丫子去攆人嗎?

現在社會不同了,也有互相穿鞋子的。比如女性朋友的閨蜜之間,不但衣服可以換著穿,就連鞋子也換著穿呢。人家關係鐵著呢,怎麼試穿都行!這又怎麼說呢?

老話嘛,聽聽就好。不過還有幾分道理的,多少長點記性。沒有誰家願意別人去試人家老人的棺材的,更不會有人願意你去試穿鞋子,這個都是很隱私的東西,相互尊重就好。

再深一點的理解,棺材可以理解為別人家的財富,鞋子呢就是別人家的妻女了。都是不能隨意越雷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