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武漢周邊區域與武漢的融合正在加速推進,而鄂州正成為加快融入武漢的排頭兵。8月21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官方微信“武漢交通”對武漢與鄂州的交通對接情況進行了盤點,並明確提出

“鄂州部分地區”納入武漢外環(五環)範圍。

為此,我們對原文略有編輯之後進行轉載,以供讀者參考。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是對武漢交委相關內容的轉載,不構成投資方面的建議。如有意在相關區域投資,建議實地考察之後再結合自己情況確定。

以下為正文:

軌道交通的對接

武漢地鐵11、19號線和光谷有軌電車T2、T9等分別延伸至鄂州市,地鐵“雙城記”即將在湖北實現。

地鐵11號線

武漢地鐵11號線東段延伸至葛店是葛店與光谷深度對接的縮影,而葛店與光谷深度對接的背後,是武漢與周邊城市的聯繫日益密切和武漢發展外溢的有力證明。

目前,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已報國家發改委批覆,根據相關安排與規劃或於2020年開通。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地鐵19號線

根據武漢市地鐵規劃,武漢地鐵19號線,將連通兩地,從華中師範大學桂子山校區可直接乘坐地鐵到達鄂州校區。

該線路工程全長約25km,分別在光谷五路站與11號線換乘,規劃在高新二路與13號線換乘,高新四路站與9號線換乘。起點武漢站預留線路向北延伸的條件,並與軌道交通20號線連接,終點預留向南延伸牛山湖條件。

據瞭解,19號線最早今年將開工,預計2023年建成。開通後,將串聯武漢火車站,穿過花山組團至光谷中心城及東湖高新內部區域,終點達鄂州梧桐湖新區。

有軌電車

此外,早在2016年11月,時任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文彤來鄂州考察時表示:支持地鐵11號線、19號線和有軌電車T2、T9等分別延伸至葛店、紅蓮湖、梧桐湖新區,推進公交同城化運營、管理。

武陽高速武漢至鄂州段開工

武陽高速公路起於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鳳凰山互通,沿鳳蓮大道跨梧桐湖後進入鄂州境界,止於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黃石段。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新建特大橋14座,計劃2020年建成。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武陽高速建成後將拉近武漢與南昌兩個中心城市的距離,同時是武漢“四環獨立成環、外環東擴”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漢新港三江港區加緊建設中


武漢新港三江港區綜合碼頭一期工程位於鄂州市北部、長江右岸,跨越鄂州市華容區和鄂州經濟開發區,三江港區作為武漢新港的核心港區,是武漢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基地。

為加快鄂州“以港興市”進程,綜合碼頭一期工程總投資15.5億元,將以服務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為重點,構建高效、快捷、便利、通暢的港口物流平臺,建成後將增強三江港區的輻射功能,提升鄂州港整體建設規模與水平。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目前碼頭水工部分已全部完工,港機設備正在加緊安裝,年內將基本建成並準備投入運營。三江港碼頭的建成對於提高鄂州地區港口通過能力,促進湖北綜合交通協調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新港大橋明年動工

鄂州部分地區將納入武漢外環

作為連接武漢和鄂州的一條重要通道——新港大橋將於2019年年底開建,屆時,武鄂同城再次加速(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

新港高速全線通車後,鄂州葛店開發區全境,以及華容區、樑子區的部分地方,都會被納入武漢外環(五環)範圍(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內。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新港長江大橋將是連接雙柳和光谷東的重要通道,該通道將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和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連接起來。

新港長江大橋的建設將使兩大國家產業基地形成有效的互通互融(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打通長江新區與東湖高新的長江天塹,提高其對武漢整體產業格局的戰略定位及帶動作用,助力兩大國家產業基地躍升更新的臺階!

順豐機場打造亞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樞紐

湖北國際物流樞紐項目(又稱順豐國際機場)(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位於鄂州,將打造成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樞紐。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7月31日,鄂州民用機場工程節地評價及踏勘論證會在鄂州召開,根據規劃:2018年底,機場場平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50%;2021年9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和竣工驗收,取得機場運營許可,實現飛機起飛。

雙地鐵對接,部分區域納入武漢五環,武鄂同城深度推進


順豐機場建成將在武漢城市圈內形成航空客貨雙樞紐的格局,使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成都之後全國第四個擁有兩個大型運輸機場的城市。

同時,由於順豐機場的帶動,將進一步凸顯鄂州及武漢周邊的多式聯運優勢,實現機場與高速公路、京九鐵路、武黃城際鐵路、長江黃金水道等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形成全國罕見的空鐵公水多式聯運系統。

注:本文轉自“武漢發佈”,內容源於公眾號“武漢交通”,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