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貴州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

一、注意事項

1. 本題本由給定材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材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50分。

2.監考人員宣佈考試開始時,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3.請在專用答題紙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

4.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在專用答題紙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監考人員宣佈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專用答題紙、草稿紙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考生離開後,方可離開。

二、給定材料

1.近幾年,學生課本浪費大的問題引發各方關注。中、小學生每年扔掉舊課本、再買新課本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引起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討論。一位來自北京的熱心觀眾拍攝了一部DV短片,記錄了母女二人對中小學生課本浪費問題的看法。女兒是北京市某中學的一名初一學生,她說:“我的書大部分都是七八成新,有幾本幾乎沒怎麼用過。因為家裡沒有地方放,大部分都賣了。”母親說:“女兒上小學期間大約花了一千塊錢買課本,但最後只賣了二三十塊錢,我覺得挺可惜的,書的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她們去小區的廢品回收點做調查,那裡明碼標價,書本、雜誌每公斤1.2元。廢品回收人員告訴她們:“暑假以來,很多學生來這裡賣課本,一般每個學生賣三四十公斤。高考之後賣的書多,也特別新。”

2.綜合媒體有關報道:山東淄博幾年前開始在十幾個中小學校推廣教科書循環使用的做法。在學期結束時,學校根據學生課本的新舊程度,按原價的一定比例回收,而畢業或升入高年級的同學,則自願將使用過的教科書和教輔資料捐贈給母校。這樣,全市有2400多名中小學生比往年少訂課本13000多冊,全年可以節約課本費十多萬元。一些貧困生不用花錢就能用上課本了。新學年伊始,長春市一些學生家長打進報社熱線提出質疑:“一名初中生一學期的書費就200多元,太貴了!現在學生課本都變成了16開本的精裝書,裡面有插圖、彩頁,精緻得像畫報,這些價格不菲的課本使用壽命只有半年。孩子有必要使用這麼豪華的課本嗎?”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情況確實如此。某機關公務員何女士認為,過去孩子的課本用完了可以給家裡的弟妹用,而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課本是一次性的。隨著知識的更新,課本內容也常常幾年就更新,印刷再精美,孩子用過後也只能賣廢紙。所以她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希望課本能降低印刷成本。貧困家庭則更感到負擔沉重,越來越貴的書費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家境富裕的家長大多並不在乎課本費的多少:“上萬元的擇校費都花了,還差課本那點兒錢嗎?”一些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必要使用“豪華課本”,經濟和資源上的浪費與國家所提倡的節約是背道而馳的。我們一方面大談節約,要求孩子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另一方面賣給孩子們的課本卻處處透著奢侈浪費,這樣的教育怎能有良好的效果?這樣下去,教育的形象、老師的威望和人們對教育的信心,恐怕都要大大受損。

3.2007年9月,廣東省東莞市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二年級都按要求開設了環境教育課程,為此教育部門共購置了18萬冊《環境教育》,免費發放給全市中小學。而為體現環保教育的宗旨,這些課本都循環使用,多數人對此也表示了贊同。

然而,一個學年之後,很多學校都表示這批課本難以繼續循環使用。該市萬江區一所民辦小學的教導主任表示:“很多學生拿到課本後,要麼隨意塗畫,要麼拿來墊坐,還不到半個學期,很多書就已經破得無法再用。”

“抱著課本不寫寫很不習慣。”某重點中學的一位學生說,“平時習慣了在書上記下老師講到的重要內容,這個習慣很難改。很多同學都和我一樣,有時候就會在書上做筆記。”

雖然教材的循環使用得到了部分家長的歡迎,但是,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此不置可否。王先生的兒子今年剛上初一,“新學期,書包裡卻裝著好幾本舊書,我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他說,孩子好不容易養成了在課本上“讀、劃、注、圈”的習慣,如果課本不能帶回家或不能在課本上做筆記,難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已養成的好習慣。同時,王先生還擔心,每個人都有“喜新厭舊”的天性,使用舊書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且每所學校每年要更新、補充新課本,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使用新、舊兩種課本,孩子的情緒也會有波動。

“我不願意我的孩子用別人用過的舊書,這不是跟穿人家穿過的衣服一樣嗎?舊書上面要是有病菌怎麼辦?”一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談起課本循環使用情緒激動。他認為,“不管怎樣學習,首先要保證孩子的健康。”

還有家長反映,學生在使用舊課本時看到以前的“主人”所做的筆記時就不會主動去思考,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等。

安徽省一小學的美術老師稱,現在的美術課難上了,原因就是課本里有不少作業都要求在課本上完成。“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本,不少圖畫都需要學生用不同的顏色在書本上填充。如果讓學生塗,肯定會影響循環使用,不塗可能達不到實際的教學效果。”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一小學音樂教師說,“現在上音樂課,很多時候還需要學生從課本上把五線譜抄寫下來才能進行教學,要花費一節課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實際上課的時間就被壓縮了。如果教師去複印教材,開銷則更大。”

哈爾濱市正陽南小學的一位老師則反映,“學校實行每節課後回收書本的辦法,但是還是有兩三成的學生會亂寫亂畫。而且這樣的辦法引出了矛盾:很多學生喜歡下課或放學後再看書,沒有了書,咋辦?”

一些學校也反映了課本循環使用的“難點”。某校長表示,作為管理方的學校不太明白下一步怎麼走。循環使用課本今年剛開始,對回收過來的課本該怎樣儲存、消毒、除溼、防蛀、防盜等,都沒有明確規定。尤其是一些條件相對較差的或農村學校管理起來難度就更大了。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小從二年級到五年級的1200多名學生中,只回收到了400多本“二手書”。該校一工作人員表示,回收舊課本難度相對較大,畢竟是學生的自願行為。另外,他指出,“課本真正要實施循環使用,必須在一個階段內不能改版,否則收回來的課本也是一堆廢紙。目前隨著課改的深入,教材頻繁改版,新舊教材難以銜接,這是學校實施循環使用的難題。同時,課本的裝訂、紙張質量都要有保證。”

4.上海市《新聞晚報》曾報道過,上海市政協委員、靜安區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揚提交給政協一份提案,呼籲上海所有中小學推廣舊課本循環使用制度。張委員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國在校學生共有2.2億人,以每個學生一年兩學期平均使用10冊課本計算,一年就要用課本20億冊以上。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連續使用5年,可節約528萬噸紙,生產這些紙要耗費300萬畝木材、52800萬噸淨水和633.5萬噸煤。

5.據廣東《汕頭都市報》報道,民進市委在市人大、政協“兩會”上提交關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回收利用的提案,建議從今年秋季開始在全市各中小學校實行義務教育階段課本回收。該提案為此算了一筆賬: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有748016人,初中生283045人,每學年每人的課本費約200元,全市每學年用於購買課本的金額約2.06億元。如果課本回收利用,按70%可利用計算,那麼全市學生每學年可節省資金約1.4億元。提案指出,2006年秋季廣東省將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書雜費,以減輕農村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從今秋開始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本回收利用,既符合廣東省的有關政策,減少資源浪費,又可以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大的意義還在於以此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6.一位教育界人士說,課本循環使用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物,有很多國家早就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這項活動。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課本是屬於學校的財產,是隨著課桌和椅子一起編號的,不屬於學生,學生們學期結束後要把課本還給學校留給下一屆學生使用。在德國,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課本也是由國家出資、學校統一購買後免費發放給學生使用。學生畢業後,學校要把所有課本清點回收,留給低年級同學使用。美國把課本的循環使用當做整個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政府有強制性規定。在美國,一本課本至少要供8個學生使用,課本的平均使用壽命為5年。在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課本循環使用也已經形成制度。 在採用課本循環利用做法的國家,不少孩子拿到課本第一件事就是包書皮,在使用中對課本也是倍加愛護。他們往往會在課本某個不妨礙使用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為的就是假如後來的使用者發現書籍發生了破損可以向上追查責任,從這種細緻的地方就開始樹立個人信用的習慣與觀念。因此,國外很多課本雖然經過了很多次倒手,而裡面卻根本沒有摺疊塗鴉之類的痕跡,同時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於書籍負載的人類文明的敬重與維護。

7.“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尚處於摸索階段,應當說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我們堅信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的。”湖北省武漢市東湖區教育局基教科科長徐全斌對這項政策充滿了期待,“全國有些省市已經開始實行課本循環使用,而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只要我們更新觀念,總能尋找到解決的辦法的。”

山東省青州市蓮花盆中學自2004年開始使用循環課本,如今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該校校長史雲志表示,最大的阻礙其實是決策者和執行者對此缺乏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他認為,教科書循環使用的真正意義不僅在於節省書費,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育人上,即讓學生在循環使用中,接受“愛”的傳遞。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學會與自然、與他人友好共處,無疑更有益。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學校規範細緻的管理是關鍵。有關專家認為,學校應當儘快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也應緊緊抓住教科書循環使用的契機,把對學生進行愛護公物的教育、環保教育與循環使用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

“從教材管理的角度而言,我們也將根據各地的反饋對教材做出適當的調整,更好地適應循環使用的需要。比如對一些教材,我們將適時推進作業和書本的分離,教科書進行循環,作業不循環,這樣既不影響循環使用,又不影響教學質量。”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楊念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

8.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就教科書循環使用問題在提案中指出:“這個問題,我們呼籲了多年,一直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益的驅動,寫教科書的、賣教科書的、用教科書的有關部門,往往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不願意革自己的命;二是部分學生的父母有意見,他們不願意孩子用別人已經用過的舊書。

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制度也引起爭議,主要是擔心兩個問題:一是衛生問題,擔心萬一消毒不好,教科書殘留細菌,導致疾病傳染;二是學生沒有愛護教科書的習慣,在上面寫寫畫畫,後面使用的學生不方便。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衛生方面,請衛生部門一起制定實施消毒標準與程序,嚴格管理,應該沒有問題。學生的使用習慣更是可以培養的。學校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可以在教科書上包封皮,寫上學生的名字,用完以後可以比賽驗收,看誰保管得好。而且,教科書本身可以有一定的損耗。這些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做法,在上海市、山東青州市和江蘇蘇州市也已經有這方面的經驗,如山東青州市僅2005年春季就節省課本30萬冊,在校生人均減負18元。總之,教科書循環使用,已經不是應該不應該做、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如何通過行政的力量儘快去推動的問題。早一天使用,我們就可以少砍許多大樹,就可以在老師和孩子心中播下環保與節約的種子。”

9.關於“豪華課本”,有專家指出,課本越豪華,商業味越濃,就越偏離教育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的本來面目。從社會可持續發展出發,相關部門應制定嚴格的管理規範,使課本回歸質樸、可親的本色。在剎住課本豪華風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應積極探索課本多次性消費的途徑,暢通社會課本捐助渠道。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人數高達2.2億,教科書用量極大。如果減少豪華的包裝,每位學生少花5元錢,那麼全國僅此一項就能節省10億元。如果把這筆錢投入在希望工程上,大約可以讓500萬失學兒童重新走進課堂。同時,如果簡化包裝,造紙工業每年生產課本所消耗的能源、資源以及排放的汙染物也會大量減少,這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節能觀念和節儉作風,還給學生家庭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

10.有網友發表評論說,循環利用課本這樣一項能夠產生極大效益而且看似沒有多大難度的改革,為何遲遲不能推行?主要原因是利益分配。他引述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內地現有出版社500餘家,出版中小學教材總冊數佔出版業的50%,總定價佔出版業的37%,如果中小學課本重複使用,這些出版社的生計便出現問題。有關部門為了不惹麻煩,不願打破這個持續了幾十年的制度,於是這種做法得以延續,人們習以為常。而且由於行政壟斷,課本發行沒有實現政企分開,佔出版市場半壁江山的教材,發行途徑單一,教師和學生無權雙向選擇,無論出什麼樣的教材學生也必須接受。

教材價格高,回扣就多,這已是發行市場大家都明白的“潛規則”,“豪華課本”正是為教材的高定價提供了利益空間。

11.一位出版業人士對“豪華課本”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所謂“豪華”無非就是加了彩印,紙張的質量高一些。這樣印製課本應該說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不但適應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的需求,也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必然趨勢。彩色課本的版式符合國際通行標準,設計上講究人性化,字號大小及色彩效果都充分考慮到對學生視力的保護。我國的中小學教科書本來就在開本大小及印刷質量上與國外先進水平有差距,而現在音像教材、電子出版讀物已經在教材類圖書中興起,我們的教科書如果不講客觀需要而大量推行開本小的黑白版課本,豈不是更加大了這種差距?況且許多人只看到價格問題,卻不瞭解彩印課本能夠增強視覺刺激,有利於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效果,是有科學依據的。此外,提高課本印刷質量,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浪費,因為這樣做更有利於教材的循環使用。

12.我國從2000年開始倡導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廣使用經濟適用型課本,於是中小學教材以黑白、雙色和彩色三種方式印刷發行。近兩年國家加大教育投資,對貧困地區及農村學校普遍實行“兩免一補”政策,教材由政府免費提供,黑白版課本便成首選的對象。但是黑白版課本與彩色版課本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河南省某地一所小學的語文課上,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齊聲回答老師的問題,說草地和大海都是“黑色的”——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黑白教材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真實一幕。因為學生使用的課本是黑白的,而老師使用的課本是彩色的。

三、作答要求

1.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部分地區課本循環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0分) 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200字。

2.“給定資料11”某出版業人士對“豪華課本”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觀點有沒有道理?為什麼?請談談你的見解。(30分)

要求: ①觀點明確,分析恰當,條理清楚。

②不超過300字。

3.根據給定資料,就如何推行課本的循環使用,提出你的解決措施並加以簡要說明。(30分)

要求: ①準確全面,切實可行。

②條理清楚,表達簡明,不超過400字。

4.參考給定資料,以“在孩子心中播下環保與節約的種子”為題目,圍繞課本的循環使用,寫一篇議論文。(60分)

要求: ①觀點明確,具有說服力。

②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③總字數800-10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