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外國人對中國的幫助最大?爲什麼?

大貓愛吃魚123


筆者認為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外國人是斯大林!

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第二任領導集體自上1924年上臺直至1953年下臺,一直保持著一種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而且又以援助為主要關係。可以說,沒有斯大林時期的幫助,20世紀中前期的中國無論是民族解放戰爭還是國家經濟體系建設都將舉步維艱!

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對中國曾經有過三次大規模的援助,每次援助都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

20年代初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最激烈的時期,在共產國際推動下,蝸居於兩廣由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確定了聯俄聯共的戰略思想。

剛剛就任蘇聯領導人的斯大林連續召開關於援助和指導中國革命的政治局會議長達122次,做出了738個決定。從1924年至1927年,對於在斯大林眼裡認定的中國革命實力派蔣介石、馮玉祥給予了超過價值3000萬盧布的物資援助,大部分是軍事物資。

與物資一併進入中國的還有龐大的軍事顧問團,從高層至中基層,全方位的指導國民革命軍的軍事、政治訓練工作,奠定了國民革命軍堅強戰鬥力的基礎。而國民政府正是利用蘇聯的巨大援助陸續消滅了北洋系的各路軍閥,完成了對中國形式上的統一。

第二次,抗日戰爭時期

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尚未取得全國統一之前便在美英帝國主義唆使下背叛了革命,背離了曾經大規模援助過他的以蘇聯為核心的共產國際。但是到了3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日全面戰爭的爆發,蘇聯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斯大林從全面戰略考慮出發,毅然握住了蔣介石這個昔日宿敵伸出的求援之手!從1937年10月起直至1942年1月最後一支蘇聯援華航空隊撤出之前,蘇聯一直是中國抗戰最大的外援國。據統計,蘇聯在4年間總共給予中國2.5億美元貸款,提供了各種作戰飛機1200多架、各型火炮1300多門,槍械類輕武器及各種彈藥更是不計其數,為中國軍隊重新裝備了由蘇式武器為主的20個陸軍師。另有一支3600餘人組成的蘇聯航空志願隊在中國戰場上與中國飛行員一道在遼闊的中國領空抗擊著日本空中飛賊,衛國戰爭中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的空軍將領如波雷寧、赫留金等都曾來劃華參戰,先後有200多名蘇聯飛行員血灑中國天空。

至於後來蘇日中立、中斷援助並策動外蒙古獨立,固然有斯大林那所謂的“沙文主義”思想。但更多的是因為國民黨軍隊在中國戰場特別是在華北戰場上全線潰退,令蘇聯方面增加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壓力,這才使斯大林失去了對國民政府的信心不得不重新考慮新的出路。出於從蘇聯方面考慮,不能不說這個決策是正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被援助國如何能讓援助國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這才是最大的關鍵問題。援助國對被援助國建立不起信心,那麼失去援助也是必然的。更何況是曾經的仇敵——蔣介石!

第三次,新中國建國初期。

蘇聯最為全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差的幾個國家之一,斯大林很清楚要維護東部的安全,與中國的關係是關鍵,這也是他為什麼連續三次、每次都是全方位援助中國的原因。他希望中國能有一個實力相對強大又和蘇聯友好相處的政權,作為自己東部靠得住的屏障。援助了蔣介石國民政府兩次,換來的卻是一次背叛、一次潰敗,這不得不讓斯大林對國民黨徹底失去信心,加上歐美國家介入中國,這才讓斯大林從現實主義出發考慮,重新制定新的戰略。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先策動了外蒙古獨立、再佔了中長鐵路和旅大港。從這個意義上說,雅爾塔會議中國被蘇美英出賣,完全是國民政府無能所致。不然無法解釋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重大的外交成果就是從蘇聯手裡徹底收回在雅爾塔會議中失去的東北權益並且獲得了斯大林第三次對中國的全方位援助!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就第一個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並逐步開始對新中國進行必要的援助。如1950年派空軍部隊進駐中國沿海城市保護領空、為解放軍進軍新疆提供運載工具。斯大林似乎看到了曙光!

但是兩次前車之鑑斯大林不會忘記,特別是在美蘇冷戰已經開打、實力決定一切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雖然和蘇聯同屬一個意識形態,但是真正能否起到可靠屏障的作用,斯大林心裡並不是很有底。所以在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斯大林就中蘇雙方關於東北的權益問題總是表現的很曖昧,但是對於中方提出的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斯大林還是慷慨的答應了。

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說明的是這既不是所謂的中共向蘇聯交“投名狀”,更不是被北朝鮮金日成拖入戰爭。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志願軍完全是為了防止國家再度被肢解而進行的一場偉大戰爭!

斯大林當時承諾如果中國出兵蘇聯就會出動空軍予以支援,但等到幾十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出發陣地後,等到的消息卻是蘇聯空軍推遲兩個月出動的消息。毛澤東憤然撂下了“沒有蘇聯空軍支援我們也要出兵”的狠話,指揮千里之外的數十萬志願軍將士乾淨利落的將以超級大國——美國為首的幾十萬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證明——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一去不復返了,新生的中國將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東亞。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浴血奮戰立下的赫赫戰功深深震撼了斯大林這位20世紀叱吒全球的一代偉人,過去的蔣介石國民政府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新中國正是蘇聯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於是斯大林再次決定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援助!

在蘇聯幫助下,新中國的現代化經濟、軍事建設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國民經濟上從國民政府撤離大陸前夕的全面崩潰狀態逐漸站穩腳跟,蘇聯援建的126個工業設施項目奠定了後來國民經濟的基礎。軍事上完成了從單一的陸軍步兵兵種向陸海空諸軍兵種合成建設,尤其是空軍經過朝鮮戰爭的洗禮完全達到一箇中高等國家的水平。

斯大林沒看到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便撒手人寰,他的後繼者再也沒有達到他高超戰略眼光的水準,始終將中國當成小跟班而且是個不聽話的跟班對待,反倒是謀求與天敵——美國平起平坐。最後在中美聯合鬥爭下,蘇聯這個世界頭號社會主義大國轟然瓦解。


天狼星大將軍


我認為近代歷史上對中國幫助最大的當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先生!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遭受日軍鐵蹄踐踏,危危可汲,整個中華被一片烏雲籠罩,國際上孤立無援,頻臨滅亡的危急時刻,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先生率先向中國伸出溫暖的手,發出聲音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由於美國的介入,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使中國提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他的豐功將名垂青史!他的名字將永遠在中國的史冊中閃光!


王光藩


是卡爾·馬克思。卡爾·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他的馬克思主義促使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它深深的影響了中國命運進程,指導了中國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挽救了處於水深火難的中華民族,是中國重新崛起的基本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促使中國知識分子關注並研究馬克思主義。俄國的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第一次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的偉大實踐,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極大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2.李大釗等共產主義先驅者,在工人階級裡面傳播馬克思主義。

3.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了更為廣泛傳播。

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使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有了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思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給自己一個夢


看到這個問題,浮現腦海的是美國人司徒雷登,可能很多人會罵這樣一個資產階級思想外衣的帝國主義分子,怎麼會是他呢!對中國幫助最大的肯定是馬克思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意識形態,但這個真的只是檯面上的,馬克思也沒來過中國;有人會說白求恩啊,來中國治病救人,還帶來大批藥品和先進的醫術,但這玩意兒是不是太侷限了?

圖為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中國生活了50年,1919年開始創辦燕京大學,用不到10年的時間,把燕京大學發展為國際一流大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下面把民國的幾個大學排一排),擔任燕京大學校長近30年,期間是中國最高薪水的高校,辦學經費最充足的高校,抗戰時期堅持獨立辦學不受日偽控制的高校,中國最美麗的高校,更是大師雲集學術水平最高的高校,被譽為“燕京之父”。

1922年,燕京大學女生在女子學院大門前合影留念。

中國內憂外患期間,燕京大學在他手上,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一步步擴大招生,向貧苦學子發放全額獎學金,並與當時世界頂級的哈佛大學合作,要知道燕京的畢業生可直接入哈佛讀研的,造就了很多精英大師,所以司徒雷徒這個人沒什麼,但他對中國的幫助,從根本抓起,對教育的幫助,無人可及。

在中國人眼裡,司徒雷登是美國人,在美國人眼裡,司徒雷登是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

燕京大師只存在了30多年,解放後就停止了,但造就的頂級人才,比如院士超過100位,各領域的人才一大批,比如副總理黃華、中國第一位新聞發言人龔澎、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翰伯、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中國半導體技術奠基人黃昆、中國申遺第一人侯仁之、中國翻譯家吳興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龔普生、中國著名現代女作家冰心、外交部副部長周南、中國紅學泰斗周汝昌、中國陶藝大師韓於西、現在畫家司徒喬、中國人類學奠基人費孝通、文物專家王世襄等等。

司徒雷登出生於杭州,他的父母兄弟全葬在杭州,所以1962年去世時想葬杭州,但無法實現,直到2008年才終於歸葬,墓誌銘只有簡單一句: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本來司徒雷登是得到各界認可的,但老蔣潰逃到臺灣後,司徒雷登這個美國人就成了眾矢之的,被批判後蓋棺定論,1949年黯然回國,燕京大學也被分拆,所以在那個年代司徒雷登是個特殊的產物,並且一堆燕京的老師和學生受到牽連,直到2008年司徒雷徒的骨灰終於歸葬於杭州,完成了心願,對他的評價和貢獻社會應該重新審視和評價。


圖文繪歷史


歷史上哪個外國人,對中國的幫助最大?我認識的外國人不太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對中國人民的幫助最大。毛主席說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白求恩是一位真正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做了好多有意義的工作。


小財神博士688


1868年2月25日,上海的黃浦江碼頭,一艘客輪即將起航,駛向遙遠的美利堅國,而碼頭上的主角,就是大清國派往海外的第一個外交使團,使團的頭號欽差—蒲安臣。

名字雖然是中國人的名字,但人確實地地道道的美國人,這位留著大鬍子、穿著筆挺西裝的美國人,在接下來的2年多時間裡,帶著大清國使團,出訪歐美諸國,為大清國爭取了很多外交、政治、軍事上的權益,簽訂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最終蒲安臣在2年多的奔波勞碌後,在訪問德國時患急性肺炎去世。

對於蒲安臣,我們應該是要感謝他的,雖然以他一人之力,未能改變落後的清廷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但他在外交和軍事等領域為中國爭取了很多有利的地方,維護了中國主權,客觀上為大清國營造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大清欽差的傳奇歷程吧。

為了維護大清皇室的尊嚴,奕訢出奇招,請洋人出使外國,為大清國爭取權益。

話說185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清國被一敗塗地,咸豐皇帝又氣又惱,在承德去世。

最終,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並約定10年以後要修約。

修約,就要派人去國外,可大清是天朝上國,雖然打了敗仗,但顏面還是最重要的,天朝使臣但凡出使周邊番邦,都是上國來人,對藩邦君主都是呼來喝去,畢竟代表的是皇帝的尊嚴。

但這次出訪,你是戰敗國,自然不能盛氣凌人對人,那麼見了蠻夷國王,是該下跪還是鞠躬,這都有損皇帝的體面,說大了是損了愛新覺羅皇室的臉面,說小了也是有辱家門,總之,誰也不願接這任務。

主管總理衙門的恭親王奕訢可急壞了,眼看滿朝文武和封疆大吏們都沒一個使得上勁,怎麼辦?

結果,蒲安臣出現了!

不過他是作為美國駐華公使的身份,因為任期到了,他在臨走前來和奕訢告別。

恭親王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嘛,馬上拍板決定聘請蒲安臣為中國使臣,代表中國政府出訪美國和歐洲各國。

奕訢覺得沒啥,海關不就讓英國人赫德管的麼,這腦子轉的也夠快的。

老佛爺得知奕訢的決定後,也是眉頭舒展,很快批准了奕訢的決定,畢竟讓外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這大清自然“顏面無損”,況且洋人肯為大清效力,這正是大清國恩澤四海、歸化蠻夷的例證啊。

當然,滿朝文武也是一派喜氣洋洋,終於不用為這個事情提心吊膽了,各方的資源配合也很主動。

很快,蒲安臣以大清國“欽派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身份正式出使外國,奕訢還給他找了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法國人做助手。

出使第一站—美國,蒲安臣簽訂了大清國第一個對外平等條約

在美國,蒲安臣一行受到了熱烈歡迎,他在各地發表演講,宣稱中國這個偉大的民族向西方文明敞開胸懷,中國已經走上和平與進步的道路。

他不斷地鼓舞西方世界:中國已經“睜開它的眼睛了。他願意和你們通商,向你們購買貨物,賣東西給你們……

最終,蒲安臣和美國政府簽訂了著名的《中美續增條約》,美國在條約中保證不干涉清廷內政,並涉及了保護華僑、自由移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條款。

隨後,美國政府還向歐洲各國發布外交照會,表示美國將不承認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意圖和態度,並要求美國駐歐洲各國公使協助蒲安臣使團在歐洲各國的出訪。

隨後,蒲安臣又陸續訪問了英國、法國、瑞典、丹麥、德國、俄國,直到1870年2月23日在俄國患肺炎去世。

在英國,蒲安臣受到了英國朝野3個月的冷淡,3個月後才見到了英國女王,不過這個難不倒哈佛畢業的蒲安臣,他用西方傳統的條約體系規則和一系列外交準則,最終迫使要面子的英國人在“揚州教案”後讓步,承認英國調軍艦威脅南京的行為不當。最後雙方簽訂了和美國類似的條約。

後來,還發生了英國駐臺灣的領事吉必勳調集英軍、向臺灣地方官勒索白銀的事件。清廷按照雙方簽訂的條約規定,照會英國政府。英國不得不命令吉必勳繳回勒索的銀兩,向臺灣官員賠禮道歉,並將吉必勳革職。

在法國,使團雖然受到禮遇,但都僅僅侷限在表面,也沒簽訂什麼條約,更沒什麼外交突破,最後失望離開。

在德國,使團獲得了很大的外交勝利,俾斯曼公開承認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宣佈尊重中國的主權國家地位。

在俄國,蒲安臣病死任上。

為了感謝蒲安臣的貢獻,清政府“著加恩賞給一品銜,並賞銀一萬兩”。

雖然大清用一群外國人擔任外交官出使西洋,比較令人匪夷所思,但這個使團畢竟對國際關係法則和國際形勢十分清晰,他們以他們的視野,為大清國爭取了一定的有利地位,緩解了西方對中國的壓力,對於此,我們應該感謝蒲安臣。


雲中史記


馬克思讓中國解放真正大腦,毛主席帶領全黨從勝利走向勝利,其是就是馬克思哲學的勝利。新中國成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哲學在中國的現實版。為人民服務也是馬克思主義解放全人類的對共產黨員的要求一項基本任務。馬克思、


立言50


提到外國人,國人難免會有一些牴觸情緒,畢竟在清朝未年,那些藍眼紅毛的“洋鬼子”把中國禍害的雞犬不寧。那一段就連印度阿三都能在中國橫行霸道,菲律賓黑傭也可以耀武揚威當時的歷史,成為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撫平的痛。

當時的外國人就像瘋狗一樣湧到中國,兩眼放著綠光,四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做盡了壞事。最可恨的是它們把從中國盜搶來的無數稀世珍寶搬回了自己國家,厚顏無恥的還公開展示,甚至不顧中國人反對拿出來拍賣。

雖然中國人包容豁達,但並不代表不嫉惡如仇,洋鬼子的貪婪和醜惡嘴臉中國人永遠不可能忘記。但是中國人民是善良的,對善惡美醜有著清晰的認知,誰對我們好,我們心存感恩、湧泉相報,誰欺辱我們,我們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說到歷史上那個外國人幫助過中國,而且有一定的貢獻,這樣的外國人還真不多。映像中的外國人來中國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發財,趁火打劫和渾水摸魚。就連還算安分守己、態度中立的馬可波羅也不過是借傳播東西方文化之名來中國鍍金而已。

不可否認,雖然西方的傳教士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喚起了它們對於東方神秘富庶國度的嚮往,但是也勾起了它們侵略中國的貪婪野心。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打著傳教士的幌子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是中國人的敵人,並不是我們心胸狹隘,而是它們無意間充當了帝國列強的間諜。

有人說,加拿大共產黨員、共產主義國際戰士白求恩對中國的幫助最大。因為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戰火紛飛的前線救活了許多中國軍人,最終還把滿腔熱血灑在了中華大地。為此,毛主席對於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毋庸置疑白求恩對中國人民的幫助以及他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我們永遠心存感激。

其實,在歷史上對中國的幫助最大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孝莊皇后的洋人義父湯若望,順治皇帝稱其為“瑪法”,和爺爺的意思差不多。湯若望是他的中文名字,他是德國人,信奉天主教的傳教士,萬曆末年(1618年)登陸中國澳門,目的就是傳教。由於他的傳教方式比較激進粗暴,引起了中國人的反感,差點被老百姓趕出中國。所以他在傳播宗教信仰方面建樹慘淡,等於是碰了一鼻子灰。



天啟年間,明朝政府到澳門向葡萄牙人採購大炮,湯若望做為武器製造方面的專家來到內地。後來參與明朝鑄造火炮的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其實,湯若望的才幹不僅限於宗教信仰和武器製造,其本人還在醫學和天文曆法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據說當年孝莊皇后染了重病,太醫束手無策,後經湯若望出手治癒。其次他斷言攝政王多爾袞早斃,這給處在困境中的順治看到了出頭的希望。另外,湯若望用他的醫學專業知識解釋了得過天花痊癒的病人自帶免疫力而不會再得天花,所以順治皇帝才下定決心將皇位傳給炫燁,不然就不可能有歷史上的康熙大帝。

湯若望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崇禎年間,在湯若望的倡導下,明朝重新修訂了之前我國曆代沿用謬誤頗多的舊曆。重新修編的歷法共137卷,名《時憲曆》,也就是我國現在使用的農曆曆法,其中有四分之一內容出自湯若望本人。湯若望還精確的預測了數次天文現像,準確程度讓當時的明朝政府以及清朝政府都歎為觀止。當然,他在天文學方面取得的成就遠不止如此,而且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頗為深遠。

所以說,湯若望算的上是對中國最大幫助的外國人。

覺得春秋寫的不錯,記得點贊關注哦!覺得不好,也請多多賜教!


國史春秋


看到你這個提問的時候,我想了很久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在歷史上哪個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幫助最大。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外國人指的是單個的個體人。

而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羅斯福和斯大林這些國家元首,雖然他們也是單個人,但是他們所代表的是整個國家意志以及國家機器對於中國的幫助,也就是說換其他人在這個位置,他們很可能也會幫助中國,只是出於國家利益和戰略需求所作出的。

而我更傾向於單個個體對中國的幫助,所作出的貢獻。所以我想了很久這個問題,中國從歷史上劃分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那我就粗略的說一說,我心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吧。

首先文化層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外國人,那就是達摩祖師,這位印度人,來到中國傳播佛教,成為中國禪宗的始祖,大家都知道佛教,在傳入中土之後,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最終本土化,儒釋道三家稱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流派,而達摩卻在佛教思想中創立了禪宗,豐富了中國的佛教文化。對於中國佛教傳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可是流經千年以上的思想文化,可以說達摩確實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佛法傳播者,確實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啊。

在科技方面,我要推崇的一個外國人士,明朝時期來中國傳教的利瑪竇。雖說是來大明朝傳教的耶穌會士,但是這利馬度本身就有非常高的素養,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漢學家。

他為明清之際的西學東進,做出了很大貢獻,由於明清時期,西方科技開始逐步趕超東方,而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卻沒有大規模的進行,而利瑪竇卻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時很多明朝的官員都利瑪竇都有關係,並且和他相互交流西方科學文化。可以說是促進了西學東進的發展,確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在經濟方面呢,一個外國人,應該說是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在中國的代理人之一,這個人在中國的爭議也是非常大,他就是赫德,大清朝海關總稅務司,控制海關總稅務司達半個世紀之久。

當然這個人物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涉及到中國海關,海務,外交,軍事,郵政,教育等領域。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鴉片戰爭之後,外國勢力對於清王朝的干預越來越多,赫德就是這英國在中國海關的利益代表人,但他也是作為大清朝的洋僱員。

他完整地構建了中國近代海關制度,兼辦近代郵政業務,積極參加世博會,支持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等,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近代化。特別是對於中國海關的近代化,赫德是做出了非常重要貢獻。

當然這個人物本身的爭議是非常大的,畢竟是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利益代言人,但是赫德也是清政府的僱員,也是清政府自己任命的。人家的做的事情就放在那裡,你不能去否認,他有些貢獻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對於中國海關的近代化發展。

另一個對近代對中國教育非常有影響力的外國人,就是司徒雷登,當然司徒雷登本人成為了駐華的美國大使,這也為其以後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司徒雷登在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的是非常好的他籌建的燕京大學,在民國時期確實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當然這幾個外國人,不太符合你提出的問題,對中國的幫助最大。我列舉的幾個方面都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並不是那種立竿見影的展現出作用。

其實還有很多外國人,在抗戰時期幫助了中國,比如白求恩以及陳納德組建的飛虎隊。所以說實在的,我回答你這個問題心中是沒有定數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去說對中國幫助最大,首先我排除了政治領袖人物,他們所提供的幫助基本上是藉助國家組織,而我所寫的的都是單個個人對於中國的作用。


沐風說史


近代以來,由於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國力羸弱,加之國內軍閥混戰,在國際上地位低下,人民處於戰爭的水深火熱的情況下,仍有很多國際友人對華進行援助,幫助中國度過難關。

白求恩


其中我們熟知的幫助中國的外國人有印度醫生柯棣華、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美國陸軍航空隊少將、飛行員陳納德、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德國拉貝等等很多。


但是對中國幫助最大、影響最深的莫過於美國總統羅斯福。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中國的進程。

美國羅斯福總統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史稱“小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於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在任美國總統。


二戰時期,雖然羅斯福總統從未訪問過中國,卻在戰爭期間給了中國眾多援助。那時美國是中國國民政府的盟友,羅斯福總統於1941年3月11日正式簽署租借政策,正式名稱為“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

免費或有償給中國提供價值16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13億美元)的物資,包括武器裝備、糧食等。如後續的美國飛虎隊在華參戰打擊日本空軍。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當時美國的艦隊開到太平洋,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死揍日本海軍,成功牽制了並消滅了日本強大的海軍艦隊,致使日本海軍無暇對中國侵略,減弱了日本海軍對中國的戰爭傷害。


在戰爭後期,1945年8月初美國接連在廣島和長崎扔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速度,如果沒有美國對日本東京、廣島和長崎等城市的轟炸,我們的對日抗戰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或許會死傷更多的軍民。

而且,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離不開當年羅斯福總統的支持和幫助。


在二戰後期的1943年10月30日,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美國國務卿赫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英國外相艾登在蘇聯首都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並且在通過了由美國政府起草,經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四國簽署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在宣言中明確體現:要求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蘇聯斯大林、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


後來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英國首相丘吉爾三國首腦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總統提出了關於建立國際組織的較為具體的計劃,得到了丘吉爾首相和斯大林主席的同意。


12月24日,羅斯福總統又提起此事,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羅斯福總統的這句表態就是聞名世界的“四警察”思想,而這一思想也就成為後來要確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打下基礎。

在羅斯福總統提出的權力最大的“四警察”機構設想時,當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就主張把“世界警察”的權力由美國、蘇聯、英國三國共享,極力反對中國列入“四警察”機構。斯大林的提議,英國首相丘吉爾竟然也表示贊成。


但當時美國才是世界的老大,擁有最大的話語權,最後羅斯福總統一再堅持,把一窮二白的中國拉進入了“世界警察”集團。1944年8月21目至10月7曰,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在這次會議中最終確立了中國在未來的聯合國安理會中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所以中國的入常,要不是羅斯福總統的堅持,中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早就被蘇聯的斯大林給抹掉了。


幸運的是羅斯福總統支持國民政府,保住了中國這一至高無上的地位。因而在憲章中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就是著名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全球中最大的權力。

如果中國沒有這一票否決權,那麼臺灣問題、安全、經濟利益就會受到威脅,尤其是現在的中國如此的發達,沒有這一關鍵性權力,世界恐將就亂套了,聯合國安理會依靠俄羅斯一個人抵抗現在的美英法三人,世界就要回到近代的霸權者的天下了。


所以,羅斯福總統看到了中國的潛力,認識到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還在沉睡期間給予了中國最大的幫助,對中國表達了極大的尊敬。羅斯福總統這樣做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但他至少幫助了中國、影響了中國,我們都應該感謝羅斯福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