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養活」了工業,農民「餵飽」了房地產

國外,工業“哺育”農業,無論是機械化支撐還是較高的種糧補貼,農業更多靠工業與政府投入支撐;而我國,與其相反,無論建國前,還是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時間裡,農業一直被作為墊腳石,擔當起“養活”工業、支援國家建設的歷史重任。

從前線送糧擁軍,到之後的繳納公糧,修渠補路出義工,上交農業稅,說農民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並不也過。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喜人,舉世矚目,但紅花兒往往要有綠葉映襯才行,沒有大量農民工進城參與建設,公園、廣場、高樓大廈則難以建成;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參與到各行各業,促進了工業經濟與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與繁榮;多年低價糧食的輸送,讓社會各階層在填飽肚子的同時有了更多的閒錢用於投資、娛樂。

農業“養活”了工業,農民“餵飽”了房地產

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民以高付出低迴報的方式,養活了工業,促進了城市的繁華,其貢獻不可磨滅。

再來說說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大概是2005年後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催生了一批一夜暴富的人。

房子建設,離不建築工人,而農民又是構成建築工人的主體。

農業“養活”了工業,農民“餵飽”了房地產

房子建成後,通常要賣給“窮人”,以獲取鉅額利益,這裡所說的“窮人”是介於溫飽與小康之間的人,是城市的小市民與進程買房的打工一族。

對住房真正有“剛需”的人,鮮有全款買房,大多通過貸款按揭來實現,而這些買房的人,又有多少出身農民子弟,是農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與建設者,而買房的首付款裡,又有多少是農村父母的血汗錢,所以,筆者以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農民“餵飽”了房地產。

農業“養活”了工業,農民“餵飽”了房地產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我想,農民猶如這春蠶,吃得是桑葉,吐出的是“真絲”;農民也如這“蠟炬”,照亮了別人,委屈且耗盡了自己。

期待,工業反哺農業,國家讓利農民的時刻早一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