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關愛:科技的罪與罰

智能家居產業在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推進之下正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合縱連橫。然而在這一浪潮中,我們看到了娛樂系統、能源管理、家庭醫療衛生保健等方方面面的進步,但對於我們最熟悉的親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我們與年邁的父母,以及年幼的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卻並沒有在同等地進步,還僅僅侷限於文字、語音、視頻等有限的交流方式上,社交網絡的便利性和全方位與他們幾乎無緣。

同時,你會發現,科技的發展,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是PC的更新迭代,在越來越無縫地充實著年輕人的生活的同時,卻讓我們愈加忽略了年邁的老人,也將我們的孩子們赤裸裸地暴露在琳琅滿目的數字信息之中。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與我們最親最近的這兩類人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其實一直處在被邊緣化的境地:過高的學習成本以及對新事物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弱化,使得老年人在新科技的感知和適應總是慢很多,而小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對於智能設備和萬花筒一般的互聯網還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和辨識力,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智能化的浪潮中愈發孤獨的老年人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和人口結構轉變的關鍵時期,居民的家庭亦經歷著重大的變革:城鎮化的加速以及多年計劃生育初見成效,家庭規模趨於小型化,傳統的大家族變得七零八落。所有這些都衝擊著“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使得原有的家庭功能漸漸弱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身處“空巢狀態”或“獨居狀態”,於是孤獨成了一種難以根治的傳染病,在老年人中間滋長蔓延。

當我們此刻在享受科技的便捷時,卻不曾想過我們年邁的父母他們對於科技的無所適從,也不曾想過在父母對遠方子女的牽掛和思念面前,科技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就像每年春運時唯有一張回家的火車票方能解思鄉之情。

而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並未能從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除了那些能夠與手機綁定的家用醫療保健器械,或者是功能簡單、大數字按鍵、一鍵SOS的老人手機,再高級一點可能就是通過網絡聊天工具與遠方的兒女進行語音或視頻通話,老年人能夠體驗到的科技魅力其實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年輕人的選擇要豐富得多,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流行的社交媒體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忙碌。所以在很多時候,無論是互聯網的創業者和掘金者還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大都忽略了老年人其實和我們一樣,除了需要親人照顧陪伴外,還有著更高一級的社交需求,只是每況愈下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狀態束縛住了他們的雙腳。在這一點上,城鎮老年人比居住在農村的老年人處境更加嚴峻。

第一財經的富大人記述了她母親學習使用微信的點點滴滴,先是別人發的消息懶得回覆,到後來慢慢在朋友圈發照片,爾後開始看韓劇,一點一點變得social起來。這既是個例,也是她母親這個年齡段人群的普遍現象。因此,作為最新科技的嚐鮮者,我們更應該適當鼓勵年邁的父母去學習相對簡單的“新技能”,不至於落後當下的科技太多。

早在2010年,老年人慈善機構Independent Age對如何通過科技手段緩解或改變老年人的社會隔離狀況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藉助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而到今天,網絡的普及和通信工具的多元化不僅讓家人之間的聯絡更加方便,同時為滿足老年人之間更加便利的情感溝通和社交需求提供了可能。

但又有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智能化在老年人的眼裡卻是相反的。整個科技界與老年人相關的創新產品寥寥無幾,而各類為年輕人設計的智能家電更是給老年人僅有的一些數字娛樂活動增加了額外的門檻。

被裹挾前進的青少年:身心安全為重

與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持續上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青少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呈下降趨勢,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他們所能享受到的物質條件在迅速豐富。然而無論是城鎮兒童還是農村兒童,他們都面臨著因與父母相處時間短,交流少所帶來的各種身心安全問題。

對於年幼的兒童,我們考慮更多的是他們的安全問題,比如飲食安全,以及在窗臺或陽臺上安裝紅外探測器防止孩子攀爬墜落,各類電器的防漏電措施,通過閉路電視密切關注孩子的舉動,或是遠程視頻與孩子保持溝通互動。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防丟安全手環,也算是可穿戴設備中的一員,具有遠程監護功能,可以通過綁定的手機向手環發送定位和錄音命令,及時瞭解孩子或者手環所在的位置,迅速瞭解孩子所處的環境,也算是很好的嘗試。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佔據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閒暇時光,再加上它們本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使得寓教於樂成為可能。只需一臺平板電腦,你很快就能讓不安分的孩子安靜下來,他們甚至還會玩得不亦樂乎。而一些科研機構則提醒我們需要對兒童接觸數字內容進行限制,於是蘋果和谷歌都在各自的移動平臺上加入了家長控制選項,對未成年人可以訪問的應用程序和使用時長進行了限制,避免孩子對這些娛樂設備形成依賴。家長也需要關注青少年社交網絡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網絡暴力。

父母的參與和介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並通過有效的溝通進行化解。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往往會導致他們不加分辨地順流而下,盲目從眾。作為家長,更應該注重培養他們豐富的興趣愛好,尋找實實在在的生活和學習樂趣。

踟躕中前進

蘋果的iPhone廣告常會將Facetime作為重要賣點進行宣傳,尤其是其視頻通話功能,營造了一種溫馨的家庭氛圍,頭髮花白的老年人和稚氣未脫的孩子更是其中的常客。然而,這隻能算作是科技界歪打正著,除此之外,專門為老年人或是孩子定製的社交軟件或智能終端屈指可數,同時越來越扁平化的UI和越來越複雜的功能實在不是他們能夠輕鬆駕馭的。

好在,物聯網、傳感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所能獲取的信息不再侷限於單純的語音和視頻通話信息,通過孩子佩戴的手環,我們可以獲取GPS信息,查看孩子的活動區域,通過家裡的智能醫療器械,我們能夠查看父母的血糖和血壓水平,提醒他們及時服藥。這些簡單的實例中,蘊含的是濃濃的親情。因此,在很多時候,科技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親情也一定可以變得更加溫暖和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