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溝通,你的身價至少漲10倍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1、不會說話,是你準備不夠

說話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了,然而如果你不懂得好好說話,就會撩妹失敗,演講冷場,出口就傷人,職場遭排擠,社交被無視,客戶搞不定,團隊帶不好,關鍵時刻掉鏈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話語真的是一種微妙的東西,你所說的話,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你的人生。

那些會說話的人,彷彿在話語中調了什麼獨門配方,讓自己的話語有如神助一般富有魔力,那些話只要經由他們的嘴巴而出就能讓人感到舒服,感到可信服。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隨時隨地都能100%地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傳達給對方,讓對方信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會說話的人在傳達自己想法的過程中無意識間運用了一些常人不易察覺的“傳達技巧”。

他們懂得運用4個作為前提的基礎條件,將自己的思考歸納起來傳達給對方。

不論是多麼難以表達的信息,只要反覆確認以下4個條件,就能構築起正確傳達信息的基礎。

①自己都難以理解的事物,是難以轉換為語言來表達的。


②為了高效率地傳達信息,需要選擇話語。


③避免使用難懂的話語,儘量選擇簡單易懂的話語。傳達後,確認對方是否正確地理解了。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我們常用“說話前不過腦子”來形容一個人說話做事不牢靠。

所以請記住,說話前一定要動腦思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一行為的最終目標是向對方“傳達信息”。

2、牛津式高效溝通

牛津大學非常重視“自主思考並表達意見的技能”

在牛津大學,牛津學子每日通過反覆進行嚴格的自問自答,來鍛鍊“傳達技巧”。岡田召人在《牛津式高效溝通》一書談到:

在牛津,如果將自己的思考和意見強加於人,就很可能會被人迅速地抓住弱點,陷入窘境。


因此,牛津學子除了學習方面,還會無意識間在日常生活中鑽研如何自然地向他人傳達信息的技巧,並加以實踐。


要掌握這樣的傳達技巧,並不是什麼難事。任何人只需要在日常中稍微下點功夫,就能掌握。


當指導教員詢問“指定的書籍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讀完”時,牛津學子絕對不會回答“還要稍微花點時間”。而是回答“還要花1天時間才能讀完”。這樣的回答包括明確的時間、天數和數量。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雖然“還要稍微花點時間”和“不久之後”等敷衍的表達非常便於回答,但是每個人對時間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覺得是幾分鐘,而有的人可能覺得是好幾天。

使用這樣敷衍的方式來表達時間時,一方面對自己的工作和學業的推進造成影響,一方面還可能因為這件事導致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降低。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得到對方認真的回答,而不是敷衍。所以,牛津大學的學子在回答對方時會將回答變得更具體。

3、牛津式“我正在聽你說話”

告訴對方“我正在聽你說話”

在日常會話中讓對方心情愉悅的方法之一,就是“仔細觀察對方,注意對方的變化”。在牛津大學,有不少牛津大學的教員都很擅長這一點。

例如,從見面時的表情和舉止、聲音的音調、關門的方法等可以判斷出當天學生的“心理狀態”。

當注意到對方的變化時,可以溫柔地詢問一句:“你是不是感到疲勞?”或者“是不是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事?”

任何人都希望他人都給予自己關心。注意到對方的細微變化,以此為契機來推動對話時,對方往往會感到愉悅,而且信息的傳達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此外,在傳達自己的思考時最重要的就是在結束對話時,說話者和聽者都能同時體會到“能夠暢談一番,真是太好了”的心情。

如果說話者只是單方面地傳達自己的想法,感到自我滿足,而沒能讓聽者產生同感的話,那麼即使傳達了信息,也無法讓聽者感到滿足。聽者在聽完之後,還可能迅速地遺忘。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關於這一點,牛津學子也可以稱得上是“傾聽達人”。

“傳達”和“傾聽”並不是“對稱”的關係,而是“連續”的關係。

當牛津學子想要向人傳達什麼信息時,“首先會判斷對方的看法”,也就是仔細傾聽對方的話語和意見,看準時機,再傳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對話整體為10,那麼牛津學子的“傾聽和對話”的比例大約為7:3。

我們不需要一直思考“該傳達什麼內容”,而是需要掌握“傾聽對方話語的技巧”。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04 滿足對方期待的話語

“在話語中流露自己的感情”=“滿足對方期待的話語”

要進行理想的溝通,必須採用溫柔的話語。但是如果自己的話語缺乏感情,就會讓對方覺得比較冷漠。

看看岡田召人老師怎麼說這個問題:

那是我順利提交博士論文時的事。


我為了歸還借來的圖書而前往圖書館。在圖書館,我看到了還在認真書寫論文的同學——依安。我用平時的口吻詢問:


“依安,還在寫論文嗎?”

“對啊,完全沒有什麼進展,愁死人了……”

“辛苦了,加油啊!Take care!(注意身體!)”

結束對話,在我準備離開的時候,一瞬間我發現依安的臉上露出了愁悶的表情。


大家對於上述這段對話有什麼感想呢?


就算我自己覺得是比較富有感情地在詢問對方,但是結尾卻只有一句“take care”,因此或多或少讓依安覺得比較冷漠。


要讓話語中流露出自然的感情,最好是讓“話語”和“行動”相伴。


以剛才的情況為例,最好是向依安介紹一些教育學的文獻,或者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有益的信息。此外,如果對方願意,還可以邀請他一起喝茶,這樣才能讓對方體會到自己的真心。

30岁之前掌握牛津式高效沟通,你的身价至少涨10倍

以上幾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多加應用,讓自己在平時的話語習慣中多多加入這些思考或技巧,你就能成為一個深受歡迎的人,也常會被身邊的人貼上“情商達人”的標籤。

練習“傳達方法”的要點在於,根據對方的反應,在整理想要表達的信息的同時靈活地改變自己的表達。

這樣,無論是在日常會話中,還是在發表演講、辯論等場景下,你都能成為一個非常擅長說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