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橫勁

橫勁是一種全體擰轉的裹合勁。起手時有橫,入手時有橫,身起時有橫,身落時還有橫,足進時有橫,足退時也有橫。

周身橫勁為先天之橫。太極稱為周身掤勁,練內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極。可護體,兼以虛實、虛靈之用。即變成極善沾粘,吞吐以胸腰,進退以步,此即善化善護之功。

氣動即韌,指相互間之運動。即使不動,敵人快速打來,碰著身間架骨稜,亦如中鐵骨鐵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韌勁拳掌臂足,揮向刺向敵手,稍近即可傷之。

「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絕勁,稱為寸勁。抖勁,稱為急剛勁,冷脆勁。絕勁的主要來源在於龜尾之急劇轉抖和丹田之氣的集聚吐發。抖勁在臀。翻浪勁理很簡單,波浪拍岸的勁力很強,但它的勁源並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於大海底部的運動,活躍轉化于海洋中層,進而作用於表面,其理就在於此。寸勁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傷人,而是以柔掌發人,已周身整勁且神氣純,能震身猛抖而發跌人。典傳筋骨開發

更上即為分勁,功夫火候更純故,微顫不見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顫。此勁打的是陰陽返復勁,其發人能讓人雙足同時離地。抖震勁可在一接手以內勁破開對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勁還有防守功用可以將來力滑開。

內家功夫以鬆柔為本,渾身肌肉一緊就松,十秒裡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閒庭信步,越戰越勇,打個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難練的,腰胯上的肌肉,沒練到時,感覺不到,怎麼能讓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別是腰下部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在練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練到之後才知道原來那裡也是可以動的,而且還力大無窮,內功的力量全是從那幾塊脊椎上來的。

「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人體是個大彈簧,就是說的那幾塊脊椎上的肌肉。這幾塊骨頭有了開合,動起來了,人就能生出膽色,碰著老虎都敢咬一口。龍形搜骨,發勁講求骨力,髖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節能夠發力,腰胯關節可以開合。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勁路打通。

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裡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有了這種力量作後盾,文人學士也敢沙場一搏。形意拳講龍虎二氣,這龍跟虎,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

典傳筋骨開發

內勁

拳中之內勁,是將人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其理無非動中縮勁,使氣合一歸於丹田。

「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以修內勁為宗,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內家明勁、暗勁、化勁,隨氣機飽滿卒級而上,由公尺勁,進而為尺勁,再進而為寸勁分勁,周身一氣。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養氣的人擅長豎勁,因為氣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發,可打雙手勁;練氣的人擅長橫勁,內氣出入丹田,貫通手足,丹田勁就是腰力,腰帶手足合一,就是身力。

一搭手身力一橫,就可以輕易破開對方的手,滾動進去力如巨蟒,是因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橫勁的好處是大吃小,因為腰比手粗。豎勁的好處是意在先,因為能發豎勁,表示氣已沉至足,槍聲一響就可以蹬地跑出,氣若不沉,還須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橫勁破勢,是得心應手。用豎勁攻敵,是勢如炮竹。而萬一橫勁遇阻,硬行不得,就迂迴轉圈再進橫勁,就又是纏絲勁。

「典傳國術」孫存周先生手稿-論橫勁內勁!

縮穀道使丹田之氣經過聚煉,達到一定能量,通過縮穀道,使氣通過此處,上行於後督脈,過此關以便達到小周天的運行,體內陰陽二氣的和合,產生出內勁,此勁發放出去,似驚雷,威力無比,卻又不傷肝。

提肛幫助腰馬合一,能令全身結構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助於腿部肌肉在馬步時放鬆,從而使整個身體達到高度警戒和完備的狀態。典傳筋骨開發

入門以先修外家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勁道之鍛鍊,有此基礎未來入了內家,先有勁道力氣且外形強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後,猶有內功一法,在松靜中求養,此時周身越自然越好,無拘則自然易入道。

直入內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線成長,其關卡甚多。故古之學武者,無論內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藝,幾年後再入內功,內功成熟圓融即是內家,苟有道心再參道門。內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練法才能打人,凡認為不練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內家心法者。

(更多武術知識關注”典傳筋骨開發“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