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爲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記憶丨鄉土藝術丨鄉土青年丨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這裡沒有江南水鄉那種小橋流水

船槳吱呀的韻味

這裡也沒有北方古城那種大氣磅礴

華貴考究的經典

這裡千年塵封

氏族傳承的歷史滄桑

這裡是上甘棠

一個有著1200年曆史的古村鎮

這裡是湖南省最為古老的秘境!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流淌千年的小河

跨越千年的石橋

塵封千年的秘境

堅守千年的氏族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上甘棠有著自己的護城河,名曰:謝沐河,謝沐河上有一座始建於宋靖康元年的的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傳說,此橋建成舉行踩橋儀式時,恰逢八仙雲遊至此,不料新橋被鐵柺李踩踏了半邊,鐵柺李卻大笑道:只塌了半邊是做好橋。此後,橋上每落下一塊大石頭,村裡便會出一名七品以上的大官。千年以來,河前河後,這座步瀛橋一直維繫這這村裡村外的關係。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上甘棠是典型的聚族而形成的村落,選址佈局十分講究,契合風水之道。上甘棠古村背靠玉屏山脈,左右將軍山、昂山為扶手,西臨謝沐河,龜山為案、西嶺為朝。這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藏風聚氣”的太師椅格局。以謝沐河為陰陽八卦線,古村與對面農田為陰陽魚,昂山與文昌閣一虛一實一陰一陽為魚眼,這是典型的

陰陽八卦格局。軍事要塞小鬼寨、叉寨、榕木寨、昂山寨、樟寨、仙姑寨、蒙公寨等七個山寨與上甘棠古村形成一個七星拱月的格局,七個古寨與古村互為呼應,形成古村牢固的防禦。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上甘棠西南處有一天然石亭,名曰月陂亭。由於月陂亭地形奇特,依山傍水,且與隔河的寺、樓、閣、臺相映成景,這個天然石亭自然成為來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處,也成為村裡文人吟詩作賦的好地方。長年累月月陂亭也成了鐫錄名言、記述要事的檔案庫。現存有唐朝碑刻1塊,宋朝刻5塊,元明清碑刻20塊,無字碑1塊。而在眾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天樣的手跡

“忠孝廉節”四個字,字跡蒼勁有力。而這一石刻也令我等後輩有機會能夠瞻仰文公之風骨。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貫穿整村的是一條石板路,石板路周圍分佈著上甘棠周氏十族人。主幹道和次幹道周圍是各族的住房,主幹道與次幹道的交叉處建有各族的門樓,故有“九家門樓十家廳”的說法。上甘棠村繁華之時,每逢趕集日,總能吸引周邊村落聚集此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條商業街,而如今,這條商業街任然履行著最原始的職能。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這座千年的古村裡至今仍保存著200多棟古建築。在這千年的生生滅滅,來來往往裡,在這千年的悲喜哀樂,聚散離合裡,這些古建築本該早已灰飛煙滅,卻因這地理位置千年不變,這家族血統千年不變,它們得以像藤蔓一樣填滿村落的每個角落與縫隙,聯繫著千年前和千年後。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鄉土文化|一窺千年——鮮為人知的千年上甘棠

這裡不是過度開發的商業化古鎮,這裡只有原汁原味,塵封千年的秘境。這個1200年的村莊彷彿在流淌的時光裡,在蕭颯的風中安靜的訴說著這千年間累世的故事。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青......

出行指南:

長沙出發,長沙到江永縣的列車共有兩趟,分別為T298次和K1803次,到達時間分別是18:22和22:45,運行時間均為8小時。也可乘坐飛機先到達永州再前往江永縣;

江永火車站下車後,有很多包車司機,可租車前往汽車站老站,在江永汽車老站乘坐前往桃川的班車(7:00—18:00),在上甘棠村下車,車票4元。或者,人數合適的話,可以直接從江永火車站包車前往上甘棠村。

青年逐夢,一方鄉土,用鄉土文化的淳樸厚重來對抗市井的喧囂浮躁,用青春歲月的熱情創意來革除鄉村的貧困禁錮,鄉土與青年都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歡迎關注我們,致力於鄉村扶貧的文貝青年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