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難念的經」:國家隊離場 年度虧損上億


蜻蜓FM“難唸的經”:國家隊離場 年度虧損上億


鉛筆道 專欄作者 | 劉志剛

劉志剛:資深媒體人,暢銷書作家,專注於TMT領域深度報道。

國家隊離場,虧損加劇,對於蜻蜓FM來講,是噩夢的結束還是新一輪噩夢的開始,我們拭目以待。

10月29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公佈的股權轉讓信息顯示,上海麥克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216%的第四大股東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正在醞釀清盤,股權將於10月29日開始轉讓,轉讓底價為24029.28萬元。轉讓公告還透露,麥克風文化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2.6億元,營業利潤則為-1.78億元,淨利潤-1.73億元。

你肯定沒聽過麥克風文化傳媒,但你或許聽說過蜻蜓FM,而蜻蜓FM就是麥克風文化傳媒的主打產品。

據瞭解,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中銀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公司聯合發起,在成立的10年間,已經投資了新華網、中國出版傳媒、中投視訊、百事通、萬方數據、歡瑞世紀、開心麻花、華視、微影時代、芒果TV、洛可可、蜻蜓FM等公司,還參與投資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電影《絕地逃亡》和《梔子花開》.....

其設立目的是以政府為主導,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相關領域,既要注重投資的經濟效益,又要重視文化產品對人的價值觀念、思想品德、心理素質以及科學文化素質的影響,引導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下活躍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者,主要分為財務(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靠市場化方式運營,在引導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還是要考慮盈利問題,因此,中文投更偏重財務投資,而財務投資對短期的投入效益更為在意,在未來不可期或者發展前景有限的情況下,這一點,在開心麻花的投資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開心麻花IPO之路一波多折,宣佈擬IPO兩個月後,開心麻花就中止了IPO申請,隨後的2017年10月,開心麻花恢復了IPO審查。直至今年3月,恢復IPO審查不足半年的開心麻花再度撤回IPO申請。前陣子,《李茶的姑媽》口碑滑鐵盧,成為了壓垮中文投繼續持股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二股東退出節點的分析,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每經採訪時表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以PE形式作為財務投資者,助推IPO,但現在影視公司衝刺資本市場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這個時間點上選擇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再看蜻蜓FM,早在15年蜻蜓FM CEO楊廷皓接受《數娛夢工廠》獨家專訪時透露出““今年預計營收兩億、粉絲經濟變現將成主要盈利模式、爭取明年A股上市……”。

蜻蜓FM迫切上市的心不僅體現在CEO的言論中,更是用行動表明,早在2015年便拆除VIE架構,之後便引入中文投的投資,也就是說當時的大背景是蜻蜓FM要上市,中文投才會投資,可是最後那?到如今還沒有完成上市,上市之路一推再推,18年6月份,蜓FM首席運營官肖軼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計劃2~3年內上市。

當初投資時,是在即將上市的背景下,而如今上市無望,一拖再拖,不僅短期內上市無望,蜻蜓FM很難看到增長潛力。

轉讓公告還透露,麥克風文化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2.6億元,營業利潤則為-1.78億元,淨利潤-1.73億元。虧損不是沒有緣由的,音頻平臺盈利渠道無非,廣告變現、增值服務(知識付費)、硬件及周邊產品等,而這些核心盈利渠道上,蜻蜓FM的表現並不好。

蜻蜓FM“難唸的經”:國家隊離場 年度虧損上億


首先:知識付費涼了,“大餅”不好畫了。

* 從運營層面看,內容才是流量入口,電臺平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內容同質化問題嚴重,獨家內容才是吸引用戶留存的關鍵,但是越是獨家的,內容成本越高,內容成本會吞噬利潤,這也是視頻網站持續虧損以及音頻平臺盈利難得根因。

*從忠誠度層面看,頭部內容屢傳單飛。早在去年,羅振宇就宣佈《羅輯思維》的周播視頻停更,退出其他音視頻平臺,只在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應用“得到”app獨家更新。吳曉波也有著類似單飛狀況。

*從行業規模看,擠出效應明顯。行業規模取決於流量的規模和變現能力。對於絕大多數互聯網行業,都可以通過一個公式進行拆分:行業規模=用戶數*付費率*ARPU值

2016年,知識付費火了,為音頻行業送來了新的盈利渠道,音頻行業的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張邊界,但音頻電臺聽眾用戶畫像,喜歡休閒的音頻節目,學習慾望並不強烈,很難分食知識付費行業的一杯羹,行業從火熱到如今的下行趨勢,都沒能畫好知識付費這個“大餅”。

對此,蜻蜓FM也承認。蜻蜓FM副總裁郭嘉對《三聲》記者如此解釋了內容收費的難度,“內容創業者變現最容易的平臺是微博和微信,其次是視頻。和這兩個比,音頻在變現能力上是有差距的。音頻的體量要小得多,節目和粉絲之間的緊密度也沒有視頻直播那麼直接。”

其次,智能音箱鮮有發聲,硬件思維受阻。

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整個2017年移動音頻整體用戶規模約為3.4億,市場規模約為89.6億,可以說音頻行業規模並不大,但是玩家卻不少,喜馬拉雅FM、得到、荔枝 FM等等,蜻蜓僅在睡前場景佔據主導地位,可以說佔整體中的份額更小。

盤子小,很難支撐眾多獨角獸,因此找到新的增長點,對資本市場有新的故事可講決定著公司估值。音頻行業公司如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不僅錯過了知識付費,在智能硬件領域,尤其是最該發力的智能音箱領域亦是毫無作為。

對於音頻平臺來講,智能音箱是個不可多得的擴張邊界的切入點,在智能硬件和消費場景上的未來介入將越來越普遍,理想的模型是,每個移動電臺都是一個生活服務的入口。蜻蜓FM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音響,並與海爾等硬件廠商合作。但是面對阿里、小米等強勢競爭對手,蜻蜓FMA在市場上毫無反響。

投資收益本質上是時間和空間的函數,研究企業的成長類型有利於、把握企業成長的獨特規律,建立合理的投資預期,更重要的是便於瞭解企業的成長空間。

根據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實踐,通常認為單業務的傳媒互聯網企業的成長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種是高天花板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第二種是類似線下連鎖模式、呈線性增長的服務型企業,第三種是呈波浪形的內容型企業,第四種是過渡型的企業。而蜻蜓FM應該屬於第一種與第三種的交集,低天花板的互聯網內容平臺型企業,天花板較低,本可以通過擴張邊界,產生疊加效應,突破天花板,比如內容付費,智能音箱的入口價值,但蜻蜓FM都沒能走通。

這一點還不如中文投投資的開心麻花團隊,在2012年整個話劇市場規模不到15億,是一個小眾市場,但是開心麻花通過電影形式,形成了具有強複製性的產品屬性,從而形成規模效應,實現了整個商業模式的飛躍。而目前蜻蜓FM缺乏的就是像開心麻花一樣,音頻之外去找到新的增長爆發點。

最後,廣告變現渠道:黑歷史,有“案底”。

蜻蜓FM有著整個音頻行業的固有頑疾,同時還有著自己的“煩惱”——造假黑歷史。

2015年11月6日,蜻蜓FM被曝出數據造假事件,在知乎等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瞬間引爆熱點,熱心網友 @左莫和 @任正通過反編譯其Android App,發現軟件內存在暗門程序:後臺偷偷啟動多個進程,定期執行代號“普羅米修斯”和“宙斯”的代碼,偽造用戶活躍數量並自主點擊廣告商廣告,欺騙第三方數據及廣告公司。這件事當時還引起了國民老公王思聰的注意,11月10日發微博吐槽:蜻蜓FM老闆應該坐牢,並附上鍊接:《蜻蜓FM 涉嫌詐騙投資人和廣告主源代碼剖析》。

互聯網是典型的眼球經濟,流量是其生存的根基與原材料,流量意味著一個公司的商業價值及變現能力,蜻蜓FM揹著內容造假的名聲,絕對會影響其廣告變現能力。

除了蜻蜓FM自身原因外,不排除中文投基金到期清盤緣故,中文投是國有控股的產業基金,有著基金年限要求。

另外,國家隊退場,與文娛大行業環境休慼相關。

從2016年初開始,中國的文娛產業投資市場就陷入資金供過於求的緊張局面。大筆資金在2011年國家政策號召下持續湧入,而如今還未上市的優質項目已經非常稀少,導致融資標的價格和估值大漲,泡沫集聚,風險激增。平庸的項目不想投,好項目卻投不起,因此很多投資機構都不再看文娛類項目。

投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11月,中國文化傳媒行業融資數量僅有58起,融資金額10.18億美元,均同比下滑三成。而在2013年,文化傳媒行業融資規模近40億美元。

對此,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裁陳杭對騰訊《稜鏡》稱,文娛產業投資和其他領域投資不一樣,首先是監管密集,涉及意識形態的因素較多,其次是文娛產業基本屬於輕資產,在財務模型風險評估上非常主觀,此外文娛市場需求變化也很快,因此如何降低各方面的風險,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是當前文娛產業投資機構最大的挑戰。

國家隊離場,虧損加劇,對於蜻蜓FM來講,是噩夢的結束還是新一輪噩夢的開始,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