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爲什麼守不住荊州?讓趙雲去怎麼樣?

157830907


關羽沒有守住荊州,主要原因就在關羽自身,如果換用一名比較穩健的將領,比如趙雲,守住荊州問題不大。

關羽勇而無謀,名不副實

關羽因為自身的傲慢自大,拒絕了孫權的和親,得罪了孫權。關羽得罪了孫權,還不知道對東吳早做防範,毫無統帥之謀。關羽因為軍需問題,又嚇到了糜芳、傅士仁。關羽在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之後,得到了眾多地方民軍的支援,可謂是“威震華夏”,但卻在自己聲勢浩大、實力佔優的情況下,敗給了曹軍大將徐晃。

奕天反覆多遍的看關羽的相關史料,都沒有看到關羽用謀略的地方,只有大軍之中突襲斬顏良,雨中斬龐德之勇。所謂的“水淹七軍”,也是“大霖雨,漢水汎溢”,漢水北岸自己決口了,淹了增援的曹軍,關羽趁機降服了于禁,並非是關羽有意掘開大堤的。所以,奕天到現在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關羽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統帥。

關羽的諡號“壯謬”,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諡號,所以,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都不加以解釋。關羽“壯謬”諡號的解釋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武力雖高,但是壯志未成,盛名難副。

趙雲忠義

趙雲的忠義一點不比關羽差,只是因為沒有被俘虜再返回的故事來宣揚,聲名相對關羽差了許多。劉備是一個善於識人、用人的明主,劉備讓趙雲一直做自己、後主劉禪和內眷的貼身護衛,如果不是對趙雲的忠義有萬分的信任,早把趙雲調離了。

趙雲是真正有勇有謀的統帥,只是缺少了更多表現的機會罷了,但是從史料僅有的記載中,趙雲的勇武有謀已經完全可以顯露出來了。

趙雲勇武

趙雲之勇,當陽長坂坡一戰,單騎救主,將甘夫人及後主劉禪救了回來。

趙雲之勇,漢水之戰,趙雲僅率數十騎在曹操親率的主力大軍中殺了個數進數出,救出了張著,迎回了黃忠。趙雲漢水戰曹操,堪比曹仁江陵城下戰周瑜、張遼逍遙津大戰孫仲謀。

趙雲兩次都是千軍萬馬之中,衝進去再殺出來,雖然沒有斬殺大將,這難道就不是勇,不是萬人敵麼?!!!

趙雲多謀

趙雲之謀,漢水之戰,命令張翼擺下空城計,嚇退曹軍,這是民間公認的諸葛亮奇謀吧。曹操大軍撤退時,趙雲趁機擂鼓射箭,嚇得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這可是用奇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常見結果。韓信的背水一戰三萬打二十萬,項羽的奇襲彭城三萬打五十三萬,都是靠奇謀造成對方大軍的混亂,自相踐踏,損失慘重。

趙雲之謀,還體現在荊州丟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天下三分之際,聯弱攻強,這是謀定天下的大略,僅僅稍遜於諸葛亮的《隆中對》罷了。

趙雲在僅有的表現機會中,戰術、戰略都非常的正確。

關羽的謀略呢?關羽的謀略呢?關羽的謀略呢?關羽“威震華夏”,號稱老子就是天下第一,關羽得到的結果也很普通常見。

趙雲善識人

趙雲識人,在做桂陽太守時,趙雲絕不迎娶趙範“有國色”的寡嫂。很多人在猜原因,其實趙雲自己已經說明了原因,“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趙範是被迫投降,而天下的女子很多,如果娶了趙範的寡嫂,以後趙範叛逃,我趙雲該如何在劉備和趙範之間自處。趙範果然不出趙雲所料,很快就叛逃了。

趙雲識人,還體現在推薦同鄉夏侯蘭為軍正,管律法,夏侯蘭也果然不負所托。

趙雲會得罪人,比如趙範。但趙雲知道自己得罪的是什麼人,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善後。


關羽呢?關羽呢?關羽呢?關羽會得罪人,得罪人了,還識別不出來他得罪的人會如何對他,他應該如何對待。

趙雲會打敗仗

這點很重要,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只能打勝仗,而不能打敗仗,如果打了敗仗就一敗塗地,這絕對不是優秀的將領。

趙雲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作為疑兵,出斜谷道,兵敗箕谷,但“斂眾固守,不至大敗。”這才是優秀將領的品質,也受到了諸葛亮的贊同和嘉獎。

關羽打了敗仗呢?關羽打了敗仗呢?關羽打了敗仗呢?被圍投降,或者潰敗身亡。

趙雲穩重有度

劉備在去益州後,劉備的小老婆,哦,不對,是劉備年少的老婆,孫權的妹妹,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劉備自己都很害怕這個老婆,派出了誰去管孫夫人呢?趙雲,劉備“以雲嚴重,必能整齊”,讓趙雲掌內事,去管自己的老婆。

趙雲果然也不負劉備所託,並且在孫夫人準備帶著少主阿斗返回江東時,與張飛一起“勒兵截江”,再次救回了劉禪。

諸葛亮第一北伐失敗,唯一要嘉獎的就是作為疑兵,戰敗後全身而退的趙雲軍,“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趙雲因兵敗辭而不受,這不是傷了將士的心,非也,“須十月為冬賜”,趙雲是無功不受祿,但是對士兵的賞賜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賞賜,將士也沒有損失,只會得到尊重。趙雲的這一點史書中可是說亮“大善之”。

關羽呢?關羽呢?關羽呢?對糜芳、傅士仁可是,“還當治之”,等我回去再收拾你們。


趙雲受託孤之重

劉備夷陵之戰,秭歸大敗,“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劉備可是在永安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的,在給諸葛亮預備的刀斧手中有趙雲,奕天是一點都不奇怪。

趙雲對劉備、劉禪是最最忠心的,劉備對趙雲的信任,關羽、張飛根本比不了。

關羽呢?關羽呢?關羽呢?已經去了,果然是“壯謬”,這諡號可不是劉禪隨便給著玩的。

趙雲諡號順平侯

趙雲的諡號,是劉禪會同姜維等大臣一起定下來的。“平”在現代看來似乎很一般,看看史書原文,就知道這個諡號已經很不一般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趙雲,柔賢慈惠、執事有班、克定禍亂,儒將之風呀。

趙雲有帥才,守荊州萬無一失

趙雲忠義、勇武、多謀、識人、穩重、有度,還會打敗仗。糜竺、傅士仁跟著這樣一位統帥,可能不盡心竭力辦好後勤麼。趙雲在箕谷之戰,跟監軍鄧芝就處的很好。

趙雲自己就堅信要先滅曹,再降吳,怎麼還會去得罪孫權。

趙雲柔賢慈惠、執事有班,且有謀略,襄陽、樊城大捷,也絕不會傲視天下,讓孫權不舒服,必然會安撫東吳,加強防範。

趙雲善於識人,而且體恤將士,用人肯定也不是問題。趙雲連劉備的家務事都可以處理的井井有條,還駕馭不了幾個將領,幾路民軍。所以,在關羽那裡形同廢物的于禁及其三萬降卒、還有數路歸附的盜賊、民軍都會在趙雲這裡得到妥善的安排使用。在趙雲的統帥下,荊州的蜀軍實力會大增。

趙雲有勇有謀,戰徐晃沒壓力呀。即使戰敗,也不會像關羽一般潰敗,這一點箕谷之戰已經證明了。

因此,如果用趙雲替換關羽守荊州,即使不能收復南郡的襄陽,南陽郡的樊城,原有的荊州地盤也會萬無一失。

趙雲除了具有關羽、張飛具備的品質之外,還擁有關羽、張飛不具備的品質。同樣都是最信任的人,親護劉備左右,幫劉備照看家眷的任務只能交給趙雲了。如果讓關羽、張飛來做中護軍,管內事,劉備恐怕永無安寧之日了。劉備也是因才而用,捨不得放趙雲出去帶兵打仗,導致了趙雲建樹不多。


奕天敬重關羽的“忠義”,但是,奕天更敬重趙雲。趙雲同樣忠義有嘉,相比關羽也更加的有勇有謀、恭謙禮讓、行事穩健。如果兩軍對戰,歷史上真實的關羽,還真不一定是趙雲的對手。

以上僅為奕天的個人看法,奕天帶你在娛樂中讀歷史,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喜愛歷史的戰國粉、三國粉兼明粉的奕天。


奕天讀歷史


趙雲更守不住。

即使劉關張全部在荊州最後的結局也是整個集團毀滅。無論誰鎮守荊州,荊州必丟,先看荊州地理位置,北據漢水、沔水,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正是魏蜀吳三家的交點,荊州在誰手裡誰就佔有主動權,關羽一打襄樊曹操就要遷都,曹仁要棄樊城,滿寵說“若棄樊城黃河以南非國家所有”,可見劉備佔據荊州對曹操是多麼大的威脅。對於孫權荊州就更重要,孫權憑藉的是長江天塹,荊州正居東吳上游,為什麼赤壁之戰曹操一佔據江陵東吳就投降聲一片。那要是這麼說魏、吳同樣也守不住荊州?不錯!荊州後期被魏佔據,司馬懿裝病把幷州說成荊州麻痺曹爽,這時的荊州以歸魏國。劉備集團是無論如何受不住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有一段“益州道路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備和諸葛亮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道路險塞”,劉備一到益州發現道路險塞超出想象,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荊州一旦有變不及救援,也就是關羽走麥城劉備救援根本來不及,除非有空軍!毛主席說隆中對是錯誤的戰略,荊州益州相距千里兵分兩路互相無法救援,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失敗!


肘花拍黃瓜


應邀,當時守荊州的人選,最適合的就是關羽。不要老是劉備那方遇到什麼問題,就臆想假設用趙雲就能成功,首先《三國演義》把趙雲吹的毫無缺點,真實的趙雲有多本事先不說,但最起碼不會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五虎將只是《三國演義》的產物,正史中只有前後左右將軍,沒有趙雲,沒有趙雲,沒有趙雲,重要事情說三遍,別整天開口五虎將,閉口也五虎將。而且劉備對手下的信任程度也有區別,就連諸葛亮也比不上關張二人,荊州如此重要之地,不讓關羽留守還能讓誰? 更何況關羽是蜀系中最懂指揮水軍的,看事情請看全面,別把趙雲說的像萬能一樣。

關羽性格高傲,在伐魏前,劉備自封漢中王,封賜前後左右將軍其中包括馬超,關羽不滿馬超位列左將軍,諸葛亮只好從中安撫關羽,怎麼安撫? 肯定是把關羽吹捧一番,這行為更加助長關羽的氣焰。另外關羽與東吳的關係相當的差,這倒不要緊,只要關羽好好留守荊州,無論關羽與東吳關係如何的差,東吳怎麼也不會主動襲擊荊州,但是關羽認為東吳自周瑜,魯肅後再無人才,都是鼠輩,太自信而小看東吳這個才是大問題,劉備和東吳這聯盟本來就不靠譜,純粹因為曹魏的強大而自保的聯盟,劉備口號是匡扶漢室,那就等如真能把曹魏滅掉后皇帝必需姓劉,東吳怎可能眼看蜀的勢力座大,何況在荊州問題上,劉備確實有不厚道和耍賴皮的行為,東吳所等的就是荊州空虛這一天。關羽眼看劉備奪了漢中,自視甚高的關羽豈能不去伐魏討個功名? 何況關羽當年已到耳順之年,還不動手更待何時? 這行為就是東吳最想看到的,荊州出現空虛這難得的機會豈能錯過,最後結果人所共知就不不多此一舉再說一遍。

關羽失荊州後劉備只憑益州的人口和資源根本無法和曹魏爭天下,同時也證明諸葛亮出山的隆中對所說“待天下有變,遣一上將從荊州直取中原”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只能把沒怎麼打過勝仗的劉備忽悠的心花怒放,然而把東吳當成空氣,毫不現實。


過路閒人路過


子龍是將非帥,他有將才而非帥才。況先主在世,僅視為保鏢,關侯月下讀春秋,萬軍之中刺顏良。水淹七軍摛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關張二人世虎臣,乃萬人敵。故勇武不亞子龍,獨當一面,非文武雙全不可。非子龍一介武夫可比。若非糜氏叛降,孫吳蔫能得呈。荊州要衝,乃先主進取益州之後障也。故先主用人之高,馬謖之論,亮也不及先主用人之明。


盛豐龍邦陸生


劉備知人善任,從光桿一人到一方霸主。用人是第一的。他深知趙雲武藝高強,渾身是膽忠心耿耿,細心機智。但不適合做統帥,大多數時間是把他作為大內總管使用。以護衛劉備及其家人的鐵衛。他可以衝鋒陷陣,但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和獨擋一方的能力不夠。所以趙雲守荊州其結果可能也會輸。但不會輸得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