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近岸部分海域汙染嚴重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國家海洋局22日發佈的《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海水質量總體較好。但陸源入海汙染壓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

監測結果表明,2016年,中國管轄海域海水環境維持在較好水平,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佔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4.24萬和3.74萬平方公里,同比均有下降。

中国海洋近岸部分海域污染严重

資料圖 進入1月,中國知名旅遊景點廣西北海銀灘再度遭受綠藻侵襲,變成“綠灘”。據專家介紹,大量綠藻出現與人類過度使用含磷含氮用品有關。嚮明 攝

“部分近岸海域汙染依然嚴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質量良好。”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高忠文22日在北京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2016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近岸海域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5.1萬、4.2萬、3.7萬、4.27萬平方公里,佔近岸海域的17%、14%、12%和14%;嚴重汙染區域主要分佈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江蘇沿岸、長江口、杭州灣、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區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個大中型海灣中,17個海灣全年四季均出現劣四類海水水質。

數據顯示,入海排汙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差,91%以上無法滿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的環境保護要求。2011年至2016年,歷年均有78%以上的排汙口鄰近海域水質等級為第四類和劣四類,鄰近海域水質無明顯改善。

同時,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實施監測的河口、海灣、灘塗溼地、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76%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其中杭州灣、錦州灣持續處於不健康狀態。

公報顯示,陸源入海汙染狀況有所好轉。重點監測的海水浴場、濱海旅遊度假區水質狀況總體良好,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狀況穩中趨好,滿足沿海生產生活用海需求。(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