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才是導致我們身邊很多事情不可逆轉的兇手

一場突如其來的校園槍擊案,6歲的扎克劫後餘生,可是他的哥哥安迪卻沒有這麼幸運,他是19名遇難者之一。開始的時候,小扎克還沒真正明白死亡意味著什麼,甚至內心隱隱高興,因為安迪活著時,是個天才,卻有對抗症,愛嘲弄小他3歲多的扎克,愛惹爸爸生氣和媽媽哭泣。扎克以為,安迪不在了,家裡的重心會轉移到自己身上,而且爸爸和媽媽再也不會因為安迪的不乖發生爭吵。

“忽略”才是導致我們身邊很多事情不可逆轉的兇手

可是安迪的離去讓全家特別是媽媽陷入巨大的悲痛無法自拔,他們忽略了同樣也經歷過槍擊案而且目睹血腥場面卻僅僅只有6歲的扎克。噩夢、尿床,控制不住暴躁的撒氣,在安迪的葬禮上大便失禁,可是這些都沒能讓家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家裡除了悲傷就是生氣,吵架比以前更厲害。

小扎克甚至傷心地問爸爸,他們是不是希望失去的不是安迪,而是他?可是換來的卻是爸爸媽媽為了過去照顧安迪到底誰正確的又一次爭吵。小說的作者莉安儂·納文是文壇新秀,《剩下的孩子》是她的處女作,可是卻引起轟動,迅速登上歐美各大榜單。小說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呈現一個家庭在突如其來的災難後的氣氛與場景。曾經溫文優雅的媽媽因為悲傷過度,被憤怒和仇恨燃燒,一心想著要去報復兇手的父母,而一直與媽媽相親相愛的爸爸居然還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婚外情,曾經讓人羨慕幸福美滿的家庭岌岌可危。

家裡的日曆上原本有四個人的日常安排,“然後就少了一個,因為安迪死了;然後又少了一個,因為爸爸把我丟給了媽媽。”“我一走近媽媽,就被她的兇給電擊到”,所以媽媽也不見了,扎克傷心地一個個劃掉日曆上的名字。

作者筆觸細膩豐滿,描寫兒童特性真實貼切,通過劫後餘生的6歲小朋友所見所聞深入真實地寫出在突降的災難後一個普通家庭裡的摧心之痛和艱難蛻變。“媽媽像被棍子戳了的蛇”,爸爸藉口工作逃離,議論紛紛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還有時刻追蹤著他們讓他無法喘息的新聞媒體,他們所有的焦點都是離去的安迪和被當場擊斃的兇手。

大人們在劫難後自顧不暇各自為政地悲傷、焦躁、憤怒。回想以前家庭裡有安迪時的熱鬧和活躍,小扎克從開始認為安迪不會再欺負他的隱隱小高興到後來對安迪無比想念。“拿槍的人來了,真實的生活就走了,現在我們過的好像是假生活。”劫後餘生的6歲小朋友成了家中的隱形人,躲進他的秘密藏身處:安迪的衣櫥裡。

他將自己的心情分畫成各色的心情畫紙貼在哥哥的衣櫥裡,因為他覺得將壓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心情一個個分開來,會好受一些。他曾試圖要媽媽和他一起去尋找書本里所說的幸福秘訣,可是被一直沉浸在悲傷裡的媽媽粗暴地拒絕了。小扎克堅強而懂事,雖然只是一個孩子,但在他單純簡單的世界裡,卻有著大人們都做不到的寬容、憐憫與愛。

在電視裡看見兇手的父親查理蒼老、辛酸而恐懼的臉龐,這個以前在學校裡總是親暱地喊他“我的好哥兒們”的老人,小扎克感同身受地覺得老人的悲傷要比他們家沉重複雜得多,他不僅失去了唯一的兒子,而且他的兒子還是殺害了那麼多無辜者的兇手。而媽媽卻一心想要把這個曾經視她為女兒的老人送進監獄,因為他沒有管好自己的兒子,讓他們失去了寶貝安迪。小扎克無法阻止一意孤行的媽媽,決定自己去安慰老人。

從電視裡得知老人每天傍晚都會去墓地看望他埋葬在那裡的兒子,小扎剋剋服重重困難到達了墓地。在寒冷的墓地裡,扎克哆嗦著給躺在墳墓裡的哥哥讀他喜歡的故事書,邊等待著查理。天越來越黑,越來越冷,可是老人還沒有來,為了克服黑暗的墳地裡的恐懼,小扎克對著照片上的哥哥安迪說話,一陣強風把安迪和扎克的合影照片吹走了,他拼命地追趕,然後撞到了老查理的懷裡……我想大凡讀者讀到這裡鼻子都會一酸。

故事的結局溫暖美好,媽媽看到被老查理從墓地送回失而復得的扎克,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一心沉在失去安迪的傷痛裡,卻忽略了劫後餘生的扎克更需要她。她終於明白逝者已矣,而活著的還要繼續。小說通過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感同身受地明白,很多人曾經也和扎克的父母一樣,會在悲傷裡無暇顧及和迷失,而忽略掉眼前最重要的是什麼,以至於常常會引發更多的錯失和遺憾。

“忽略”才是導致我們身邊很多事情不可逆轉的兇手

我想這也是這本小說能夠大獲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很多時候,“忽略”才是導致我們身邊很多事情不可逆轉的兇手。“我需要你!”不僅僅是小扎克對爸爸媽媽的吶喊,更是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對我們的吶喊。我們大多數人和扎克的父母一樣,成天忙於奔波掙扎,沉溺於患得患失的悲傷與喜悅,被自己眼前的情緒左右而忽略關注身邊的人。意外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但是無論發生什麼事,請安靜下來,細細地傾聽,傾聽哪怕只是一個6歲的孩子的聲音。這樣,我們生命裡的錯失和遺憾就會少一些,再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