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爲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清朝末期黑暗腐敗,一些革命志士遂開展起義反抗。在“武昌起義”爆發後,革命火種席捲全國,短短兩個月內就有湘、粵、蘇等十五餘省宣告獨立。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和溥儀這對“孤兒寡母”只能同意清室遜位,從此不問宮外之事,中國也由此進入民國時代。不過這場時代變革是不徹底的,不僅“皇帝”尊號依舊保留,就連滿清貴族們也是復辟之心不死,企圖割地自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多羅特·升允。他曾拒不承認宣統退位詔書,還以“勤王”之名親率大軍攻打西安,試圖佔據關中,以擁立遜帝復辟。

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為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前排左一為升允

多羅特·升允,字吉甫,出身於蒙古鑲黃旗,因功被清廷特賜多羅特公。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多羅特·升允出京為官,歷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因其為官清廉、性情剛直,為民多謀福祉,後升任陝西布政使、巡撫、江西巡撫、察哈爾都統與陝甘總督等地方要職。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為穩定各地秩序,清廷開始立憲,命各省組建諮議局,以行憲政。身為保皇派骨幹的多羅特·升允自然是對此種舉動極為反對,手握陝西軍政大權的他,屢次阻止陝西諮議局的成立,後來陝西士紳將其惡行上報清廷,清廷遂以妨礙新政之罪將其革職。

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為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武昌起義雕像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啟用多羅特·升允為陝甘總督,總理陝甘一切軍政事宜,以保西北不失。誰知起義如同燎原之火,很快就影響到了陝西,新軍起義後迅速佔據西安,陝西巡撫錢能訓出逃,守將文瑞自殺謝罪,身為陝甘總督的多羅特·升允也被迫逃往甘肅避難。為爭取多羅特·升允這位封疆大吏的支持,新軍顧問雷恆炎單騎闖營,前去勸說清軍易幟。

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為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袁世凱民國時期戎裝劇照

進入甘軍大營後,他向升允表明來意,但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被多羅特·升允下令斬首。隨後,升允樹起“勤王”大旗,率領精銳甘軍擊敗了正群龍無首的陝西新軍。一時之間,甘軍勢如破竹,連下二十餘城,很快就到達西安城下,袁世凱見狀急命北洋軍精銳馳援陝西。宣統遜位的消息傳來後,甘軍上下雖然深知清室大勢已去,主將升允也成了山窮水盡的孑然孤臣,但全體將士仍然不敢違抗升允下達的攻城命令。

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為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清帝退位詔書

佔領西安後,見己方將士彈盡糧絕,敵我力量懸殊,升允痛哭流涕之餘,但仍不忘痛罵袁項城欺君犯上:“我已無君可事,唯有一死以報聖恩。”就在其準備自刎殉國之時,陝西新軍請來兩位關中大儒對其進行勸降。於是經過一番會談,升允做出讓步,表示只要袁世凱答應授予自己陝西都督一職,並將聖上與兩宮安頓於西安,由他照料,便繳械歸降。袁世凱對此要求自然不會應允,在各地援軍趕到後,甘軍拒絕升允的出戰命令,升允就此兵敗。

清末最忠心的總督,為復辟率軍攻陷二十餘城,死後被比作諸葛武侯

▲清末蒙古王公舊照

回到北京後,升允一直不忘復辟大業,屢次拉攏蒙古王公大臣,進行復闢活動,這些逆時代潮流的行為也都無一例外地遭到失敗。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滿清孤臣多羅特·升允病逝於天津,享年73歲,溥儀得知後,追諡其為“文忠”,以褒獎這個一輩子都忠心清室的孤臣。升允女婿、國畫大師溥儒更是在《神道碑》中將升允復辟不果喻為“武侯盡瘁,天道可知;申胥空還,臣力盡矣”。可謂無恥至極。

《嘯亭雜錄》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