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虧的人會代代興旺;愛占便宜的人是敗家的現象

不怕吃虧的人會代代興旺;愛佔便宜的人是敗家的現象

在古代,大家庭。大家庭,家庭是一個團體,五代同堂,往上數五代,往下數也有五代,九世,從我們自己起,上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下面有兒、兒有孫、有重孫、有玄孫,上下所以講“九代”。一個家庭就是一個莊園、一個村莊。莊園,莊園裡住多少人?總在三百人以上,起心動念,要照顧這麼大的一個家庭,有沒有相爭?有,讀聖賢書知道,爭有分寸,不能太過分。尤其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吃虧是福”,自己願意吃一點虧,讓別人佔一點小便宜,這個積德,這樣的人家會代代興旺。處處想佔別人便宜,有這種念頭、有這種行為,這是敗家的現象,他的家庭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後家破人亡。從哪裡來的?從缺德來的。他不積德,他積惡積怨、想佔別人便宜。我們不能不懂。一定把路走正,不能走偏了,不能走邪了。

人走到利害勝負,損人利己,結忿成仇。

【解】“仇”是冤仇,所以一切不顧,家破人亡,這個在歷史上我們真看到了,故云‘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前”是現前,“後”是來生因果報應,多麼可怕!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別人幹,看到別人幹,自己要不幹好像落伍了,別人最後破家亡身。那個不顧前後的“後”,“後”是來世的果報。來世不但是墮惡道,惡道出來如果再得人身,冤家遇到,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說這多可怕!這樁事情,只有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再窮再苦我也不敢欺騙別人,也不敢奪取別人,為什麼?那是罪上加罪,這一世現世的報輕,來生三惡道的報重。不能做!

【解】“前後者,前因後果。又《會疏》曰:前不顧是非”。

什麼都敢幹,不知道因果。

【解】“後不顧譏嫌”

也就是輿論對你的批評,他不在乎,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怎麼樣奪取、用什麼手段。

小乘初果、大乘初信是佛的入門弟子;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

這個下面也是《會疏》講的。

【解】“亦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顧鬼神冥記”

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想真有天地鬼神,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肉眼看不到,他能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鬼神都有他心通;我們也有,迷失了。能不能恢復?能,修“定”就能恢復。

你看佛經上告訴我們,小乘初果,大乘初信,這是佛的入門弟子。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如果你入門了,入門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開慧。戒持什麼?我們學淨土,淨土經典這一段全是戒律,講因果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