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江川「四六八」酒席,玉溪人還記得嗎?

辦酒席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生活在玉溪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就地取材,製作出了一道道頗具特色的美味佳餚,形成了自身的飲食文化和特色。在江川區很多村落中,結婚辦酒席除寓意喜慶熱鬧之外,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酒席本身一直被視為村人或鄰里之間溝通感情的一座橋樑。遺憾的是在酒席中,卻有一種酒席已經消失了半個多世紀,並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以至於知曉的人寥寥無幾。而那些少數知曉的人,則稱其為“四六八”酒席。

玉溪江川“四六八”酒席,玉溪人還記得嗎?


尋覓“四六八”酒席

在江川的許多村落中,辦酒席是當地人結婚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據說,在舊時江川的江城和龍街一帶有一種名為“四六八”的酒席,它始於何年沒有準確的說法,只知道歷史非常悠久。“四六八”這個以數字所詮釋的酒席到底為何物?其實,很多江川甚至是江城的本地人也很難說清楚。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不僅沒聽過,更沒見過。

街邊,一家看上去有些老舊的餐館裡,店員們正在忙於準備各種蔬菜和雞、鴨、魚等食物,以備客人選用。餐館老闆雖不是江城本地人,但他的父親舊時經常到江城鄉村裡製作酒席。對於“四六八”,老闆其實也僅僅是聽老父親說過而已。至於什麼是“四六八”?他覺得,這應該和酒席的菜式有關。“以前我小的時候曾經聽父親簡單說起過,估摸著應該是指一種或多種菜式的搭配。在我們這裡,很多人辦酒席時,都會固定菜式的品種和數量。也就是說,在一桌酒席中,葷菜多少,素菜多少,都是有規格的。而人們為了方便表述和記錄酒席的規格,通常會用‘幾葷幾素’來表示。至於這‘四六八’,我覺得就是指葷菜和素菜的數量,只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也沒吃過。你要想了解更多,最好去找找上點年紀的老人。”老闆說。

鄉村深處永遠是尋覓當地人文印記、民風民俗最好的去處。在江城附近古舊的老街、深巷中尋找,說起“四六八”這個詞彙,總能讓很多當地老者回味起那些曾品嚐過的種種酒席。但在回味後,“四六八”也如光陰的塵埃,消散在他們塵封的記憶中。或許是運氣好,50來歲的當地人老王在思索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四六八’不曾見過,也沒吃過。但聽老輩人說,‘四六八’是舊時江城、龍街等地富裕人家的婚宴酒席。那時候,有婚嫁喜事的富裕人家,常以‘四六八’酒席招待賓客,很是講究。席間還要演奏樂曲,以示禮節和增添喜慶。據說,我們這裡以前還有個樂幫,它所奏的曲牌和所用的樂器是根據‘四六八’上桌順序進行的,並按順序演奏《三敬酒》《喜臨門》《小桃紅》《鬧山河》《金蟬嗓》等曲子。如今,知道‘四六八’的人很少,很多事都很難說清了。”

玉溪江川“四六八”酒席,玉溪人還記得嗎?


記憶中的“四六八”酒席

在位於龍街的江城敬老院裡,現年85歲的老徐和正獨自待在自己的房間中。老徐回憶道:“‘四六八’是過去有錢人辦喜事時的酒席,為一等菜。舊時,我們這裡的人請客辦酒席一般分為三等。中等家庭辦酒席時用‘六八碗’,也就是六個小碗八個大碗,此為二等。三等的話,就是貧困些的家庭所用,叫‘花八碗’。”

“四六八”“六八碗”“花八碗”這三種酒席都有固定稱謂,但很多不熟悉此種叫法的人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簡單來說,“四六八”就是由18個菜組成的酒席,“六八碗”就是14個菜,而“花八碗”最少,為8個。在“四六八”的18個菜中,有四個冷盤和用炒、炸、燴、熘做成的六個小碗,以及蒸、燉的八個大碗,其菜式包括江川特有的“冷葷”和花生、醃菜炒肉,以及雞、鴨、魚、酥肉、扣肉等,並按照“四六八”的順序分三次上菜到桌。據說,端菜時人們一律使用木製方托盤。擺菜時,碗也有一定的格式,四怎樣擺、六怎樣擺、八又怎樣擺都是固定的。要是把菜碗放錯,席上的長者就會當面指責,因為它關係到主人家對賓客的尊重。

“我第一次吃‘四六八’時有10多歲,酥肉和鴨肉是那時我最喜歡吃的菜。記得那時去吃酒席,桌上滿滿的全是菜,而且一張桌子只坐6個人,並有男客和女客之分。男客就是坐在桌子旁吃席,而女客則是在地上鋪上厚厚的松毛,席地而坐。不管是男客還是女客,他們所吃的菜都是一樣的,只是吃席的地方不一樣。吃不完的菜女客可以打包帶走,而男客則不帶。記得有一次,我和父母去吃‘四六八’,我就和父親一起在男客這邊吃席。回到家後,母親就教育我說,小娃娃不要去男客那邊和長輩同桌吃席,要懂規矩。自那以後,我便和母親在女客這邊吃席了。上菜時,好像還要奏樂,不過我也不太記得了。”老徐笑道。

“四六八”其實僅是對酒席規制一個概括性的稱謂。其中,它還被細分為“豬肉四六八”“雞鴨魚肉四六八”“雞鴨魚肉火腿海味四六八”等。要辦哪一類酒席,全憑家庭的富裕程度來定。而在舊時,當地辦“豬肉四六八”的佔大多數。

玉溪江川“四六八”酒席,玉溪人還記得嗎?


“四六八”酒席的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六八”這個在舊時當地酒席中的一等菜,由於人們觀念的轉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要說起它的消亡,還得從民國時說起。

民國年間,據說江川當地凡是婚喪嫁娶,正客席要整整辦三天,前前後後要六七天才能結束。這酒席菜餚自然是要“四六八”最好,這是很多年來傳下來的規矩,不遵此規矩,就會遭到取笑。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承擔這樣的開支,對於一般人家來說,想要不遭人取笑,借債也得辦。而因辦“四六八”多年未還清借債的,也比比皆是。

大概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左右,玉溪人熊從周到江川任縣長。經過了解,他覺得這一傳統實屬鋪張浪費,便決心進行改革,並佈告全縣,闡述厲行節約與鋪張浪費的關係。規定:嫁方,出嫁日的頭天晚、翌日早兩頓為正客席。娶方,娶親之日晚、翌日早兩頓為正客席。喪事,出殯之日的一天為正客席。取消“四六八”,一律改為八大碗。此後,人們覺得此規定不僅合情合理,也能杜絕鋪張浪費,關鍵是一般人家不會因辦不了“四六八”而丟面子,便遵照辦理。而對於部分當地人來說,該辦“四六八”的還是會照辦,這就使得“四六八”雖被取消,但民間還有部分延續的原因。

光陰荏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了1952年後,當地便沒有人再辦“四六八”這樣的酒席了。至此,“四六八”酒席也消失在了人們的生活中。如今,提及“四六八”,人們更多的是對這種傳統酒席的好奇。不知曉的人喜歡追尋其中的菜式,而對於從那個年代一路走來的老者們,回味的並不僅僅是舊時酒席的菜式和種類,更多的是對那個年代當地人文風貌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