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積弱難返?當心中期選舉給多頭一針強心劑

美國中期選舉將在明天舉行,全世界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中期選舉如此受到重視。就從結果而言,無非是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能否守住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但本質上這是一場美國人民是否站邊民粹主義思想的投票。

美元指数积弱难返?当心中期选举给多头一针强心剂

美國中期選舉背景補充及可能的市場影響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國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就是“中期選舉”,今年的選舉日期為北京時間11月6日晚至7日。

美國中期選舉選的是國會議員和州長,是兩黨對國會控制權的爭奪。本次將投票選出眾議院435個席位中的每個席位,並改選國會三分之一席的席次(100個參議院席位中的35個席位)。

從歷史經驗來看,總統所在黨派在中期選舉中較為不利。根據目前的民意調查,民主黨領先幅度略有下降,從上個月的13%降至8%,不過美媒預計這足以使得民主黨奪回眾議院控制權。

參議院方面共和黨有微弱優勢,因今年改選的35個席位中有25個由民主黨佔據,10個由共和黨佔據。因此民主黨需要在守住原席位的同時,拿下搖擺州的席位,難度較高。

除這些以外,還包括決定37個州選舉新州長、地方各州、縣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及等事項。

機構認為,若民主黨奪回眾議院,會加大美國政治不確定性,兩黨的分庭對抗或使得美元承壓。如果意外出現“特朗普大獲全勝”的結果,美聯儲可能繼續遭到總統批評,這可能會促使美聯儲更加努力地保持目前的緊縮路徑。特朗普因此不會調整當前鷹派的外交、貿易政策,未來避險資金可能會傾向美元、日元。

美元指數技術分析

日線級別:《11月2日外匯交易策略》中提到當日先看反彈,第一目標位在96.55-96.65區間。雖然MACD尚未出現死叉,翻出綠柱,日內收盤價也暫未失守13日均線(目前約在96.38),但筆者認為美指當前下行風險較大。

因為從10月16日起上漲了12個交易日至16個月高點97.20,在破除4小時級別上升通道時就代表漲勢暫告一段落,僅調整兩個交易日顯然不夠充分。

日內關注95.59(97.20-94.98半分位位置及11月2日最高價)-95.68(10月29日收盤價)區間突破狀況,若收盤價最終能站穩95.75,則存在群狼吞象的可能或化解危機,反之增加下行風險。

美元指数积弱难返?当心中期选举给多头一针强心剂

(美元指數日線圖)

4小時級別:震盪反彈;圖中筆者畫出兩種走勢,一種做較小收斂三角後直接向下,一種日內走出ABC的反彈後繼續向下。

因為上週四以大陰線直接貫穿了上升通道,尊重趨勢選擇看空,反抽越不過96.8-96.9區間都可視作構築小級別頭肩頂的形態。

指標上MACD已到了零軸下方,只要反抽確認不過壓力位就會形成倒鴨子張嘴的加速下跌形態。第一目標是直接到了94.78-97.20的半分位位置96附近,若再次破位下行,95.72的0.382黃金分割位,95.36位置都可能在本週觸及。

美元指数积弱难返?当心中期选举给多头一针强心剂

(美元指數4小時級別圖)

支撐:96.28、95.98、95.72、95.52、95.36

阻力:96.60、96.75、96.89、97.03、97.20

結論:未升破96.8-96.9區間前看空,日內收盤價必須站回96.75才能實現群狼吞象的逆轉,關注96.55-96.70的區間突破情況

中期選舉結果實際反應了三個問題

一、美國人民對民粹主義的“看漲期權”

自特朗普上臺後一直熱衷於“退群文化”,包括北美自貿談判協議(NAFTA)、聯合國科教組織、巴黎氣候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總統希望將多邊主義貿易轉變為雙邊談判交易,貫徹執行美國第一原則。

不僅如此,其在任期內實施的政策如在美墨邊境“築圍牆”、禁止境外穆斯林進入美國、驅逐境內非法移民、狠批與主流媒體等,都具有民粹主義的思想。他還經常“炒掉”政府內部要員,替換的人物大多具有鷹派色彩。

可以說“激進鷹派”和“民粹主義”是總統的兩大特點,這類極端的做法雖然破壞了世界秩序,但確實為美國人謀求到了福利,起到了一定作用。

如美加墨三方協議中,提升了北美製造汽車零部件比例和時薪工資;美國以汽車關稅相要挾,逼迫歐盟買入更多的能源、大豆等商品。

小布什總統的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最近表示,“這次投票不僅是對特朗普總統任期頭兩年的公投,也是對他所代表的民粹主義“政治品牌”的公投。”

美國的政治鬥爭很激烈,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包括社會問題、預算、福利支出、移民改革等。多年來美國領導人一直嘗試著突破,但始終收效甚微,民眾的耐心喪失可能是民粹主義佔據上風的原因。”

二、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

全球目前都在等待中期選舉的結果,這關係到特朗普能否完成他的第一個4年任期包括還有無2020年後連任的機會,以及美國民眾對當下外交政策的態度,這將促使各國提前做出一些預判性的準備。

如美國與朝鮮的無核化進展談判,會否先鬆綁經濟制裁,還是雙方冷戰到底。

美對俄羅斯會不會有第二階段的制裁;美國會否落實汽車關稅政策,若歐盟不同意全面開放農業市場等問題,可能在中期選舉後出現大致的方向。

三、本國第一理念可能借此持續傳導

自特朗普擔任總統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強化自己的主權意識,而非從全局考慮。

比如說英國脫歐協議,雙方在愛爾蘭邊境問題解決上爭執不下,強硬脫歐派始終不滿意首相梅倡導的變相軟脫歐,這直接導致外交大臣約翰遜,脫歐大臣戴維斯的請辭。

再來看意大利的預算赤字問題,該國也是無視歐盟預算赤字紅線力求擴張財政扶持經濟。儘管歐盟再三發出警告,意大利執政聯盟堅決不修改本國2018年的財政預算。

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末宣佈將不再謀求連任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主席,也不會再謀求連任總理,反移民情緒使得本屆聯邦政府中聯合執政的基民盟和社民黨在當地雙雙遭遇重挫。

若特朗普意外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相當於是一個標杆,強化本國第一優先原則理念。

就在上週,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茲稱,他不會簽署一份34頁的聯合國全球移民協議,該協議中旨是更好的解決難民流動問題,並確立各國權利職責。

7月,除美國外,所有193個聯合國成員國均表示支持該協議。可在美國拒絕加入之後,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也放棄了該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