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說到庾澄慶,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中國好聲音的導師。

但是說到老版《流星花園》的那首主題曲“情非得已”,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

沒錯,雖然身為一個11歲孩子的媽,可在當年也算是哈林的死忠粉。那時還在讀高中的我們,每次經過校園小賣部的時候都會聽到有男生在哼唱情非得已。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2001年流星花園庾澄慶客串)

加上當年酷似吳亦凡的顏值,庾澄慶在當時更是一躍成為全民偶像。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1、“哈林就是個不好搞的人”

同學莉莉不僅當年是庾澄慶的粉絲,如今也是。有一次她在參與庾澄慶的演唱會結束後,特意在庾澄慶出來的路上告訴他,莉莉很喜歡那首情非得已。

上學的時候,有個男生每天午飯時間都會花錢去廣播臺為她點這首歌,如今,當年的那個男生已經是莉莉兩個孩子的爸爸。

庾澄慶感動不已,還激動地告訴莉莉,希望你的孩子也喜歡。

很多人喜歡庾澄慶,是因為從他身上,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個快六十歲的半老頭。他永遠像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中國好聲音》節目裡,成了和李健經常互懟的CP。於是大家都愛稱呼他為“音樂頑童”。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張惠妹的經紀人陳鎮川曾這樣評價庾澄慶:“哈林從來不是好搞的人啊,天生會給人壓力,但溝通空間大。”

庾澄慶為什麼是個“不好搞”的人?因為他對青春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執著。

還記得他四十八歲的時候高聲對世界宣佈:“我到死都是十八歲”,併發布了同名曲歌《到死都要18歲》。於是就這樣笑著鬧著,又走過了一個十年。如今近58歲的庾澄慶,依然初心不改。

如此樂觀隨性,庾澄慶常常被比作金庸筆下的周伯通。

想想看便知,周伯通也恰巧是這樣一位人物,他嬉笑著度日,即便年歲漸長也仍保留著一顆赤子之心。所以人送外號“老頑童”。

2、“老頑童”庾澄慶,從不知天命

庾澄慶今年58歲,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甚至馬上就要到花甲之年。在世俗的認知裡,這個年紀的人應該更沉穩,更收斂。

可庾澄慶偏不,他從不擺長輩、前輩的架子,喜歡嬉笑,活潑也鬧騰,只為音樂而活。

庾澄慶的好友張學友說,庾澄慶私底下就是一個孤僻的老好人,話不多。確實,除了唱歌、創作以外,庾澄慶很少會把時間花在其他地方上。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或許,他的這股認真,這股純粹,是來源於他的家族。

庾澄慶出生名門,一個坐落於雲南墨江的顯赫家族,一個文武商企之家,一個了不起的家族。1911年,他的三爺爺庾恩暘和唐繼堯等在昆明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重九”起義。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庾澄慶的童年被家長教導的規規矩矩的。

“我私底下特別傳統,平常在家都寫毛筆字”。

那時候的庾澄慶循規蹈矩,父母讓他接受最傳統的教育,那就是一心讀書。可他的母親京劇名伶的身份,卻帶給庾澄慶關於音樂與舞臺的第一次邂逅:

“有一次,我媽媽演出,我在後臺看,我看著舞臺上那個是我媽媽,眉毛花著,那個妝……幕簾一拉開,太美了。我覺得那就是舞臺的力量。”

“從三歲有記憶開始,就每天早晨在被窩裡聽我媽媽在外面吊嗓子。可到十歲以前,都是在家裡聽京劇,連古老的流行音樂都沒有。”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右二庾澄慶,右三為母親張正芬

即便有身為名伶母親的庾澄慶,庾澄慶的家人卻並不打算將他往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在這樣顯赫的家族裡成長,他的未來本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商界英才或是一個政客,藝人這個職業,在那個時候怎樣都無法和庾澄慶這三個字聯繫在一起。

可在上初中以後,從他開始接觸到音樂開始,一個嶄新的人生軌跡就被音樂所改變。

那時候他開始聽西洋音樂。後來又在上了專科學校後,開始彈吉他。接著學習音樂、組樂隊,他不僅自此踏上了音樂之路,連性格也在那時候變得更外向,他隱約的發現,自己只要站上舞臺就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庾澄慶與音樂邂逅,被音樂所改變,卻被人稱之為“誤入歧途”。很多人奉勸他不要走這條路,一個將門之後,去舞臺上給人唱唱歌,賣賣笑,成何體統?可少年庾澄慶,選擇不撞南牆心不死。

3、不撞南牆的少年庾澄慶

樂壇男神庾澄慶告訴你: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有多重要!

年輕時的庾澄慶

“誤入歧途”的庾澄慶只管自己的喜愛,從沒想過用這個興趣來謀生。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遇見了福茂唱片的老闆張耕宇。

可以說,張耕宇就是那個帶他走上職業之門的人。當他向庾澄慶招手的時候,庾澄慶當時都不敢相信,

竟然有人花錢給他出唱片?為什麼?

但也沒猶豫多久,他抱著一種“不去白不去”的思想答應了下來。

之後的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庾澄慶是福茂唱片的第一位歌手,也正是因為這個第一人,公司沒有前車之鑑,他自己也毫無經驗,所以走了不少彎路。

當時福茂公司還沒與他正式簽約,本身就為未來忐忑不安的庾澄慶偏偏還遇到了說他根本不適合當歌手的前輩。

“那一次把我整個人都打碎了,因為你知道學校功課不怎麼樣,那唯一就覺得音樂是我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地方。

結果進了音樂界,這裡的前輩說他音樂也不怎麼樣。“啪”,就跟一巴掌打下來了一樣。庾澄慶的精神倒地上爬不起來,整個人都被打碎了。

可少年總是一往無前。

開心是第一位,做自己喜歡的事是第一位,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這便是少年庾澄慶。

他對音樂這顆執著的心,就像《到死都要18歲》中所唱的那樣:

活著就是要愛,錯了也很爽快。

青春永遠存在,我要18歲的精彩。

再後來,堅持自己音樂理想的庾澄慶,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三十年,獲得無數獎項,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1986年庾澄慶出了第一張專輯《傷心歌手》,1989憑藉《讓我一次愛個夠》,斬獲40萬張的銷量,他果真活成了自己歌詞裡描述的那樣。

4、音樂,是那個少年心中想要的答案

一個孩子在最青春的時候,選擇為一項興趣去拼搏,言其浪漫,行動卻是最艱難的。

庾澄慶在十八歲的青春裡就發生過很多事。那一年他去工地搬磚、打零工賺錢買了一把吉他,吉他和其他樂器都只能一起放在地下排練室。

誰說堅持興趣就可以放飛自我、一帆風順的?可如若能頂過去,必將得來一番成就!

多年後他已站在華語音樂界的導師席上,還總是會提起當初的打擊與困難,不過語氣中總是帶著一種慶幸:

“說老實話,我做了這件事,我到現在都覺得我的人生裡面能夠把自己的興趣事業結合,這是我這個人這一輩子最幸福的地方。”

在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庾澄慶放棄了寶貴的家族關係,選擇了音樂,是對還是錯呢?我想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答案。

有些人的青春不必平穩,有些人的確不會被歲月侵蝕,有些人永遠是18歲。抓住自己的青春選擇一份摯愛的興趣,除了要有一顆年輕人心中烈火般的熱心,還需要付出別人想像不到的持續努力。

那個高聲喊著“我永遠都是18歲”的庾澄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