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讓做的事越要做,越是害怕的事越會發生

“越是不讓做的事越要做“,就說說越是害怕的事越會發生,西方心理學管這個叫墨菲定律。

越是不讓做的事越要做,越是害怕的事越會發生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最根本的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有句話:怕什麼來什麼。當你過分強調注意事項對方反而會緊張。例如足球賽罰點球是最扣人心絃的時刻,很多運動員告誡自己:不要放高射炮,結果反而射高。馬拉多納等球星認為,罰點球時,先確定要射某個角度,爾後毫不猶豫地提腳就射,這種辦法通常很有效。

這個定律無疑是在提醒我們不要盲目樂觀,任何事情都看似容易,實質很難;任何事情所費時間都比你預期的多;任何事情都會出差錯,而且是在最壞的時刻出差錯。 “怕什麼來什麼”該怎麼破?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學著不要怕。

提高自我效能感,平時清掃死角,消除不安全隱患,降低最壞結果概率。更主動、積極地去做事,擁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避開墨菲定律。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則消極拖拉,無法堅持到底。你有沒有發覺那些整天喊著“那麼多份報告只有一份搞錯了,偏偏交到了領導手上,怎麼那麼倒黴!”“我就知道這次一定會失敗”“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倒黴,連老天爺欺負我”的人,其實導致失敗的是他工作方式,而不是不可預測的其他因素。他們總是抱著差不多、能湊合絕不認真的工作態度,及格萬歲的心態。怎麼能不倒黴啊!

多從失敗中查找自己的原因,丟掉“墨菲定律”這個藉口。不要怕,多做準備,幸運率自然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