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曾經狂妄地放言“萬達進入的領域,誰都別想做老大”的王健林,在經過2017年的“滑鐵盧”之後,終於藏不住寶刀漸老之勢,將“割肉求生”的無奈明明白白攤在世人面前。

作者 | 江晚-金融客咖啡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在長達16個月的停牌後,萬達電影終於復牌,復牌首日即跌停,一天之內蒸發61個“小目標”。

紛紛擾擾的“賣資產”消息尚未冷卻,王健林和萬達便再次成為話題中心。

10月31日,有媒體報道稱,萬達目前正與一傢俱有外資背景的公司接觸,擬轉讓網絡科技集團旗下的快錢支付業務。對此,萬達方面未予置評。

這是一個月內第三次傳出萬達賣資產的消息。

10月26日,有媒體稱,萬達正考慮出售部分傳奇影業股權以及全部體育資產,萬達官方隨後發佈聲明否認,稱報道嚴重失實。

十天前,當網上傳出“融創徹底接盤萬達文旅,王健林變現退出”的消息時,萬達也是這麼回應的。不過,萬達和融創在文旅領域的權力交接,還是在10月29日由雙方公佈了。

復牌即跌停的萬達電影、被拋售的萬達文旅、大裁員的萬達網科,萬達的第四次轉型嘗試,終究只有核心的商管穩定地留了下來。

曾經狂妄地放言“萬達進入的領域,誰都別想做老大”的王健林,在經過2017年的“滑鐵盧”之後,終於藏不住寶刀漸老之勢,將“割肉求生”的無奈明明白白攤在世人面前。

開啟“賣賣賣”模式的萬達

“2017年是萬達集團歷史上難忘的一年,萬達經歷了風波,承受了磨難。”在今年初的集團年會上,王健林這樣說。這說法與萬達2017年的歷程對照,堪稱含蓄。

2017年2月,萬達擬斥資10億美元收購DCP全部股權的交易,因政策原因破裂。萬達向DCP的所有方Eldridge Industries支付5000萬美元違約金。

2017年6月,網上一則“多家機構要求其管理人清倉與大連萬達相關的債券”的消息蔓延,導致萬達集團在資本市場上遭遇2017年規模最大的“股債雙殺”。

2017年9月,萬達旗下電商飛凡原定於2017年進行的15億美元融資方案推遲。

2017年9月、10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下調萬達的信用評級,觸發萬達提前償還部分境外貸款條款,規模超過10億美元。

2017年11月,萬達網科公有云服務板塊部分業務部門解散。4個月前,萬達剛公佈雲服務在年底邀請試用的時間表。

2017年12月,萬達網科開始大規模裁員。

……

這一年,萬達背上4205億的負債,王健林從首富的位置上跌落,被媒體冠以“首負”稱號。

平心而論,雖然負債4000多億,但萬達同期總資產6000多億,負債率遠不到“首”。而且,負債的是萬達,王健林本人依舊有千億以上身家,說“首負”實在冤枉。但,萬達的負債確實讓王健林非常困擾。

一改往日大手筆全球擴張的風格,老王開啟了“賣賣賣”模式。

2017年7月,交易額超過600億的“世紀收購”簽訂協議:融創以438.44億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富力地產以199.06億收購萬達77個酒店。

2017年8月,萬達棄購倫敦九榆廣場,富力、中渝置地4.7億英鎊接盤。

2018年1月,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共同出資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14%股份。

2018年2月,阿里巴巴、文投控股共出資78億元收購萬達電影12.77%股份。

2018年2月,以色列Quantum Pacific Group 3825萬歐元收購萬達持有的西甲馬德里競技17%股份。

2018年10月,“世紀收購”續集:融創出資62.81億元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的設計、建設權和管理公司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這些資產,尤其是文旅項目的轉讓,讓縱橫江湖30年的老王都忍不住將心疼掛在了臉上。

“世紀收購”中出售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卻執意保留了萬達城冠名和項目設計、建設、管理權。若說老王事先沒想到項目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可能帶來的問題,那未免也太低估這位大佬和他的管理團隊。要等到合同執行一年多之後才來發現“該合作模式確有諸多不便”,不過是老王不甘心的最後嘗試罷了。

甚至在10月底消息最終公佈之後,還要強調“萬達一直看好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的發展前景”,今後“將繼續投資文旅產業”。滿滿的不甘與無奈都要從萬達這一系列動作中溢出來了。

老王你怎麼了?你還好嗎?

再多的不甘,老王也不缺壯士斷腕的魄力。

2017年9月和10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下調了萬達的信用評級,這觸發了萬達提前償還部分境外貸款的條款,規模超過10億美元。這是萬達“採用一切資本手段降低企業負債”的直接誘因。

事實上,外界對萬達的負債率和現金流始終存有疑慮。這也是導致萬達匆匆結束那段“不開心的港股之旅”的根本原因。

而萬達的資金問題也確實早現端倪。

今年7月,主要用於萬達城業務的萬達供應鏈ABS突然“終止”。該ABS項目已於2017年因資產轉讓而“中止”。在“中止”之前,這個項目已經運行了很久。

而發行ABS項目,一定程度上便說明企業資金緊張。

王健林在2017年萬達工作報告中也坦言“壓力相當大”,文旅項目“需要七年、八年有息負債才能往下走,十幾年才能收回投資,萬達十幾個文旅項目五到六年內,每年淨增1000億負債”。

如果只是負債問題,老王撐一撐應該還是能愛下去的。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2016年9月20日,從港交所退市時,萬達商業與投資者簽署了對賭協議。協議規定萬達商業需在港股退市後滿兩年或於2018年8月31日前在內地主板上市。若萬達回A股失敗,大連萬達集團將要支付高達400億港幣進行股權回購,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本息合計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雖然,今年1月,騰訊牽頭聯合蘇寧、京東、融創投資約340億元,收購了萬達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同時將退市的對賭條件放寬為2023年10月31日之前儘早完成合格上市。但上市依然是懸在萬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A股上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排隊IPO,另一種是借殼。從對外披露的信息看,萬達迴歸A股更傾向於IPO。

然而萬達IPO的路走得並不順利。2016年底,萬達商業在證監會官網公佈的IPO排位為第70名。2017年,這一排名退至75。到2018年8月,萬達在證監會披露的主板IPO審核表中排第85位。

這很大程度上是受企業性質所累。政策性去槓桿環境下,A股IPO對房地產公司基本關閉了大門,近幾年並沒有房地產公司在A股上市成功的案例。萬達雖然早在2015年就喊出了“去地產”的口號,今年2月更是將萬達地產更名為萬達商管,但至今仍被視為房地產企業。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圖注:萬達集團2017年的收入構成情況

這當然是因為時至今日房地產收入仍然是萬達集團的支柱。萬達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萬達商業地產收入佔總收入40%,1125億商業地產收入中831.7億是房地產收入。這還是轉讓文旅項目,導致房地產收入減少23.7%的結果。

去地產化非一日之功,加上近年來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輕資產行業發展不如預期,質疑老王去地產只是做姿態的聲音一直不曾斷絕。

好在萬達輕資產化轉型並非毫無建樹。雖然業績參差不齊,但在老王將三大重資產業務——商業地產、文旅項目、酒店——其中之二都拋售掉之後,申請IPO的排位終於升回來了。今年10月初,萬達IPO排位升至第70名。最新公佈的排名中,萬達已經躍升至第11位。

老王沒怎麼,老王只是老了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儘管頻繁的賣資產減負債動作,讓圍觀網友都忍不住問一句老王怎麼了。但各種跡象表明,老王和他的商業帝國真的沒什麼。

走過了並不順利的一年,資本對萬達依然是看好的。今年1月騰訊等340億投資萬達,按比例計算,意味著在這些巨頭眼中萬達整體估值為2429億元。與兩年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的萬達回A股將達到20倍市盈率,也就是整體估值5000億人民幣,還有不小的差距。但與退市時2200億港幣的市值相比已經高不少了。

萬達半年來的業績似乎也在證明著巨頭們的眼光。

據上海清算所披露的萬達商管2018年上半年財務報表顯示,萬達商管總營收為517.88億元,同比下降約14%;毛利潤為271.07億元,毛利率為52.34%,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7個百分點。

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利潤反而上升,說明萬達的資產質量在優化。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同時,萬達的核心資產——萬達廣場的擴張從未停止。

2018萬達商業年會中,萬達商管集團首席總裁助理兼招商中心總經理王銳提起萬達廣場的發展,逸興遄飛。“在2018年底,萬達廣場將達到285座,在一線城市將分佈22座,佔比達到7.7%;在二線城市預計為96座萬達廣場,佔比將達到33.7%;三、四線開到167座萬達廣場,佔比達到58.6%。”

然而,所有這一切利好,都掩蓋不了萬達的業務在收縮的事實。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老王這一年來做的事情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起來:割肉、止損、保平安。

重資產、輕資產兩條腿走路是老王從2012年起就在踐行的戰略。只是,2017年以前,老王是想通過“買買買”來實現。2017年以後,他無奈地選擇了用“賣賣賣”來實現二者均衡。

當老王狂妄地說出“萬達進入的領域,誰都別想做老大”的時候,他眼中的圖景是,萬達文旅做到“中國版迪士尼”,飛凡網強勢打入BAT,萬達電影媲美“好萊塢六大”,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

現實打醒一切狂想。即使這個狂想者叫王健林。

完全不同的企業基因,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飛凡網最終七零八落。即使擴展成萬達網科,也沒能讓它免於大裁員的命運。

35億美元“豪娶”傳奇影業只是讓萬達手中多了一塊“燙手山芋”。萬達電影併購重組之後,也只能將它徹底剝離。

與萬達傳統優勢業務思維最接近的文旅項目,發展倒是不錯。但重資產比例過重,投資回報週期過長。攤子鋪太大,hold不住的後果是,走到與萬達廣場不可兼得的地步,無奈被放棄。

路走到盡頭,老王果斷地選擇了另一種“輕重並濟”:既然不能讓輕資產業務做到重資產業務的程度,那就讓重資產業務保持在輕資產業務的水平。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數年嘗試,老王不太情願地承認,那些跟房地產關係不大的行業他可能真的不太擅長。既然這樣,那就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軌道上來好了。

砍掉燒錢的文旅和酒店,給一事無成的網科斷奶,全力保證萬達廣場擴張速度。

同時推廣輕資產萬達廣場模式。所謂輕資產萬達廣場主要有兩類,一種叫做投資類,一種叫做合作類。投資類就是別人出錢,萬達幫別人找地、設計、建設、招商、竣工運營後移交給別人。合作類就是萬達既不出錢,也不出地,覺得項目合適,跟別人籤合同,幫別人建設,建成後租金三七分成。據萬達2017年報數據,去年輕資產萬達廣場開業24個,新發展輕資產萬達廣場47個,其中合作類輕資產萬達廣場簽約37個。

這樣加加減減算下來,輕資產和重資產並重。老王愉快地宣佈,第四次轉型成功!

王健林的這兩年:割肉、止損、保平安

一切都很圓滿,只是不知老王是否注意到,他的人設崩了。

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時候毅然下海的王健林,從來都是一個擅長逆流而上的人。他的萬達帝國成功完成一次次轉型,就是明證。

老王在公開發言中曾說“一是長期,二是穩定。這是做企業的法寶。”過去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從1988年下海經商到2000年萬達決定轉型為止,他專一地做房地產開發做了12年。從2000年開始決定涉足商業地產到2015年轉向輕資產化,他在商業地產領域做了15年。

然而,從決定輕資產化轉型,到這些新業務紛紛宣告折戟,又用了多久呢?

歲月催人老,已經沒有另一個十年能讓老王從容佈局轉型。也許“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的真諦便在於此吧。即便不能繼續為自己一手締造的帝國開疆拓土,也要留下一份乾乾淨淨的基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