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聲音如風吹莊稼的沙沙聲般甜美

美國思想家愛默森曾說:“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上帝,那麼孩子的聲音應該像溪流的汩汩聲或風吹莊稼的沙沙聲那般甜美。"

聲音是真實情緒的流露,會影響觀眾的心裡感受。有研究表明,內容效果只佔7%,而聲音效果要佔38%。可見聲音對演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優先於內容。

也許你聽過許多人的演講,孩子們的表達流利自如,彷彿天生就會這樣。但實際上孩子們大多數人之前都很抗拒,甚至害怕講話。最終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是因為通過適當的訓練和實踐。

美國西北大學語言溝通障礙專業卡羅爾-弗萊明博士認為聲音最重要的有三大因素:語氣、聲調、語速。

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聲音如風吹莊稼的沙沙聲般甜美

如何從這三方面幫助孩子加強練習呢?

1 語氣:氣勢如虹

語氣是聲音中非常關鍵的因素,也決定著聲調和語速的發揮。一個人的聲音很好聽,其實說的就是孩子的聲音,音調適中,氣息平穩。電視臺播音員就是這種聲音,中氣十足。

卡羅爾-弗萊明博士認為中氣十足的聲音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從講話者的身體裡,能夠聽到那種更加深厚的共振,聽出從喉嚨和胸部同時發出的明顯的共振效果。

要達到這種效果,本質上是要掌握呼吸的方法,也就是說,呼吸決定了聲音的質量。《演講的本質》認為掌握呼吸有三個重要步驟。第一步,沉下來,慢慢呼吸,吸入更多空氣。讓孩子多重複幾次深呼吸,感覺肺部進入了很多空氣的時候,腹部會收縮,然後孩子的橫膈膜就開始動。所以,如果孩子需要先深呼吸,再說話,並且反覆練習。

第二步讓孩子想象像和尚唸經一樣的呼吸。和尚唸經需要先吸氣,然後長時間地呼氣,同時發出的聲音。這時孩子找到一種感覺,就是呼吸的氣進到了腹部的感覺,像是慢慢吹起一個從底部鼓起的氣球,再慢慢吐氣發出聲音。這時候的聲音不是從喉嚨裡發出來的,而是靠腹腔和胸腔。

第三步讓孩子想像打鼓一樣的變化聲音,如果孩子吐氣加時間足夠長,可以在聲音中加入高低強弱,這樣就可以控制吐氣的量,聲音就會力量的變化,大鼓的聲音厚重,小鼓的聲音清脆。

孩子每天練習這三步幾分鐘,聲音就會中氣十足。但是中氣十足只是基本功,孩子的聲音要想吸引人,還得結合聲調和語速的變化。

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聲音如風吹莊稼的沙沙聲般甜美

2 聲調:抑揚頓挫

家長都愛聽歌,因為歌中的聲音抑揚頓挫,很有感染力。如果孩子的聲調能夠做到抑揚頓挫,有起有伏,就會在變化中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

抑揚頓挫把這個成語拆分開,就是抑、揚、頓、挫。

抑就是壓低語調,用來引起關注和製造懸念,比如“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揚就是引高語調。語調越高,能量越強,在競選比賽時用排比句配上高語調,會讓演講的能量特別強大,就像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個夢想”。

頓是停頓。停頓在演講中非常重要,留出時間給觀眾思考,引起觀眾的注意力。比如馬雲在演講時,每隔幾句就會停頓一次,每次在停頓的時候,觀眾都會在預料中或拍掌或沉思,效果非常好。可總不能一直高昂激情的演講,時間一長,觀眾也會覺得疲憊,所以還要有“挫”,也就是在演講中根據需要不段的變換語調,富有曲折變化。有低谷的襯托,高峰才會顯得更高聳。

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多唱一些音調起伏變化大的歌,找找抑揚頓挫的感覺,再練習表達,效果會更好。

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聲音如風吹莊稼的沙沙聲般甜美

3 語速:輕重緩急

古希腈時期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著名雄辯家,孩子天生口吃,說話都說不利落,但為了成為卓越的政治演說家,德摩斯神尼就時常含著鵝卵石說話,就為了練就清晰的發音。孩子也經常對著鏡子說話鍛鍊語速,做了超越常人的努力,最後孩子的演講越來越有說服力了。

家長不是真要讓孩子含著鵝卵石說話,但語速的輕重緩急真的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很多時候,孩子說的越快,孩子的音調也會不自覺地越來越高,像一個高音喇叭,觀眾會覺得疲憊。說話說的慢,一字一句說清楚,這樣便於別人聽得清楚,但如果一直說的慢,觀眾的注意力就會跑走。

輕的音量配合低音調使用,比如講述一個秘密,音量重的語氣能量很強,讓觀眾感受到孩子的自信。孩子在鋪墊情節時候,語速放慢可以止觀眾有更多的時同來理解演講內容,在衝突加劇時可以會加快語速,音調和音量同時升高,能量也隨之升高,觀眾隨之進入高潮。

能把控語速的輕重緩急也也體現了孩子聲音控制的水平。在演講中,孩子的聲音需要結合演講的內容,傳遞情緒,從而增添價值。

學會這三招,讓孩子聲音如風吹莊稼的沙沙聲般甜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