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手工行業(興秤匠)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旧时的手工行业(兴秤匠)

古無貨幣時,以物易物。進入封建社會後,人私心漸重,投機取巧的多起來,以物易物失去公平。到春秋末期便有了秤,也叫權衡器,權是秤砣,衡是秤桿。制權衡之人以天上16位星君為秤桿上的16個星,為16兩,總稱1斤。舊制秤桿上都有福祿壽三星把關,少給1兩者損壽,少給2兩的損祿,少給3兩的就要丟福。這樣一來,心術不正的人就得考慮嚴重後果了。秤要製得準確,所以就產生了興秤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兴秤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兴秤匠)旧时的手工行业(兴秤匠)

興秤匠不吆喝,挑子十分特別,一頭是個方形櫃,下面有四條腿,上面有一個高架,中間有牢固的檯面。櫃子裡裝的是修秤工具,櫃子就是工作臺。另一邊是方形斗子,上面是斜抹茬的敞口,放秤桿之類的東西。興秤匠的挑子上還掛一杆古秤,長二尺二寸,秤砣重1斤,有三個提毫,而且有一個能打12斤半的稱量。這杆古秤就是興秤的標誌。興秤時用標準較秤叫較龍頭。新秤用的秤桿叫光條子,師傅要在上面打眼用銅絲釘星子,顆顆星都有固定標準。興秤匠出門做生意,遇到同行必須道辛苦,不可搶生意,很講義氣。

旧时的手工行业(兴秤匠)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