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烏龜式生活”

上週兩條關於運動設施的新聞引人關注。

一是隨著南明湖國際休閒養生港工程奠基儀式的舉行,好溪天然游泳場也正式排上了建設時間表。工程預計今年10月開工,2020年完成建設。二是市區南明湖健身步道提升工程就要完工了,國慶與大家正式見面。

天然游泳場、健身步道的建設,將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意義是,可以提醒人們抓緊從“烏龜式生活”中擺脫出來。

烏龜式生活是種一動不動的生活。一直來,許多人崇尚這樣的生活,認為生命在於靜止,烏龜不動活千年便是明證。但,人畢竟不是烏龜,動一動還是很有必要的。運動的意義顯而易見的是強壯身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類進化史也表明,動是強壯的基礎,不動就意味著退化。這毋庸贅言。真正需要重視的是,運動更可以強健人的精神。如今的許多孩子做事缺乏耐力,遇到困難容易洩氣,其實多少就與運動的缺少有關。運動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耐力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的過程,多動一動,這樣的意志力會得到磨鍊。這些天,娘炮話題引發熱議。娘炮的盛行是與觀念上的娘炮崇拜有關的。而擺脫觀念上的娘炮崇拜,不妨多作運動,通過運動,多多少少可以把思想上的陰柔甩掉一些,讓自己的思想陽剛起來。

我常想一個問題,就是烏龜式生活為什麼會成為許多人的標配?促使我想的是頸椎病。嚴重的頸椎病讓我這幾年生不如死:頭暈眼花耳聾心慌,最嚴重時甚至暈倒。這當然要怪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極差,躺在床上看了幾年的電視,手機則成了寸步不離的伴侶。儘管如此,本來還是可以通過運動讓自己得到及時拯救的。遺憾的是,我總是懶得動。為什麼懶得動?因為當初我根本沒意識到,由此造成的後果會那麼嚴重。後悔的也包括兒子。剛開始讀初中的他,一到體育課就緊張,1000米跑步連及格都做不到,俯臥撐只會臥不會撐,想到中考佔40分的體育成績,就心急火燎。一身膘的兒子就怪起小學老師來,連下課時間也不讓跑動。幹嘛不讓跑動?因為學校活動場地狹小,校方認為,跑來跑去容易出危險。乾脆,同學們就學學烏龜吧!能不動就別動了。

看來,烏龜式生活的存在更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設施的不完善,而是思想上對運動的輕視。思想上輕視,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就會滋生懶意,當然就出現了一大批“烏龜”,能不動就不動了。

還是別學烏龜,都動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