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論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在杭舉行

2018-11-13 17: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嚴粒粒

“头脑风暴”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杭举行

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此背景下,在省社科聯指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主辦下,“中浦·長三角論壇(2018)”於近日在杭州召開。現場,圍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以及杭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議題,引發專家學者熱烈討論。

“長三角涉及到江浙滬,甚至是安徽。上海、杭州都是所在地區的龍頭。”從國內區域協調發展來看,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甯越敏表示,區域當中的核心城市對區域發展是起到關鍵的作用。他認為:杭州都市圈的發展囊括湖州、嘉興、紹興,甚至安徽的黃山等地市。杭州對周邊地區具有重要的引領、引導、影響等作用。

在圍繞發揮政策的有效管理,建立區域發展的有效機制,並對長三角城市群做出一個合理的分工的問題上,甯越敏建議,杭州應推進國際化的建設,拓展省會城市的功能,從而在區域協同發展找到新的優勢。

“改革開放40年是落實我們的空間政策我們的空間佈局的歷史性時機,我們應把長三角建設成為落實新發展的先行區。”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教授劉志陽就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開放式創新、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網絡的建設發表意見。

結合長三角地區相對優越的發展現狀,他認為,進一步解決區域基礎設施和數據的聯通、市場流動,產業能級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度、市場開發合理性、全球戰略定位等問題,將對推動長三角地區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佔領戰略崗位產生重要影響。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管理系主任、教授陳建軍認同區域應加快探索資源共享、利益互補方式。“長三角涵蓋三省一市。如何突破地區和地區之間,城市和城市之間存在的制度壁壘,降低要素流動的制度成本,是一體化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學術屆有諸多爭論的問題。”近年,他樂觀地發現一體化進程的進展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平臺:如具有某種地方自治的特徵的“長三角市長協調會議”等聯合性質的地區間的政府組織參與區域規劃制定過程,就是一種制度創新。

會議最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過程,它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長三角的治理模式建立,將對環渤海、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等中國其他區域建設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