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發動機壽命1500小時算先進嗎?

黎佩敏


如果一臺發動機的壽命才1500小時,那絕對是不算先進的,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的。目前F-119和F-135發動機都可以達到10000小時的全壽命期,俄羅斯117S發動機據說也已經達到7500小時,可見1500小時是非常低的水平。

美國F-119發動機,採用二元矢力技術

不過,殲20的發動機壽命期可不止1500小時。目前根據公開資料來看,殲20使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4噸,發動機壽命可達4000小時。1500小時估計是“太行”系列的初始型號,而不是最新的WS-10B。


當然,4000小時也並不是一個可以讓人感到驕傲的數值,畢竟相比美俄,特別是擁有強大技術儲備的美帝,中國還差的很遠。據悉,WS-10B最大推力14噸,推重比8.1左右,而F-119最大推力15.6噸,推重比為10,最新的F-135最大推力18噸,推重比達到11.4。可見,在具體參數上,WS-10B被甩的很遠。
F-135發動機

當然,WS-10B不是殲20的目標型號發動機,WS-15“峨眉”才是。根據設計目標,WS-15最大推力達到17.6噸,推重比接近10,全壽命期8000小時左右。這是個相當高水平的數據,全面超越117S,接近F-135的水平。如果能夠達到,那麼將可以讓殲20輕鬆實現巡航速度1.86馬赫以上的水平。


裝備117S發動機的蘇35,中國採購了24架

只有裝備WS-15後,殲20才能真正發揮出屬於五代機的實力,成為傲視群雄的空中霸主!

殲20展示全動尾翼




兵者詭道也


算先進嗎?

1990年代,蘇27視為天人!

96臺海危機,空軍拿7爺拼命!

2000年代,殲十騰空痛哭流涕!

2010年,手握一把蘇30,殲十,蘇27,仰望F22暗自躊躇。

現在殲20上天了,還問發動機先不先進?

答主小白,手頭沒有任何資料,但僅憑這個時間發展脈絡,就可以答覆大家:殲20不過將就勘用。包括髮動機在內,很多子系統提升空間巨大。但是平臺有了,終於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今後還需要不斷大力投入,估計可以和F22在國土防空上堪堪打個平手。真正一決高下,起碼得是六代機了。


白菜50309061


只能說是一般,甚至可以說是較差。

中國殲-20戰鬥機目前使用的發動機是黎明廠生產的WS-10B型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中國立項的WS-10太行發動機的最新改進型號。相比早期的WS-10和WS-10A有了相當大的進步,無論是推力還是壽命都提升到了接近117S(AL-41)的級別。

但畢竟底子不行,俄羅斯原廠的AL-31F的總壽命在1200小時-1500小時,首次翻新時間為500小時。中國仿製的WS-10由於早期型號品質不合格,甚至只有寥寥800小時。後來經過改進,並整合了AL-31F的使用經驗,不僅將AL-31延壽到2000小時,自己後續生產的WS-10B的壽命已經可以達到3000小時以上,首翻時間也為1000小時。

但是相比美國那些知名品牌,咱們自身的技術差距還是存在的。不管是F-22使用的F-119-PW-100還是F-35使用的F-135-PW-600,平均壽命6000小時以上,對外宣稱是8000小時。普惠公司作為一家老牌發動機企業,在全面性能對中國就是碾壓。咱們就算再彎道超車,從有飛機開始人家就在造發動機,我們拿頭去追?少廢話,多幹活,這才是軍工發展之道。

但別人家的畢竟是別人家的,我們還得自力更生。

殲-20現在雖然已經能夠扛起大梁了,但是這個“小夥”還沒發育成熟。真正設計中的殲-20使用的是國產WS-15峨眉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指標非常先進,基本全面超過117S,直逼F-135。(對,就還是比不上人F-135,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咱們還是要說,在使用了WS-15之後,殲-20將會重獲新生。雖然現在使用WS-10B依舊能夠超音速巡航,依舊能夠超機動,但主要還是因為咱們有優秀的氣動設計。WS-15則可以讓咱們“螺旋昇天”,基本估算中可以以1.88馬赫巡航,這簡直高的可怕。

而WS-15的壽命指標也是5000小時起步,雖然目前還沒有進行相關實驗,連樣機都沒裝機,但是按照中國軍工的發展來說。第一批WS-15基本也就是1000小時的瘋狂玩命版,後續的WS-15A和WS-15B工程定型後可能會到4000小時-6000小時。不過保守估計,WS-15第一批得2023年以後出現,至於定型的WS-15B就得2025年以後了。


軍事觀察員東旭


殲20戰鬥機作為一款五代機,使用第四代戰鬥機上的太行WS10A發動機肯定是不行的,推力太小,只有13.2噸,但是使用渦扇15也不行,雖然推力有18噸,但是還沒有研發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採取了增推太行發動機,研發出WS10B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4噸,接近美國F119發動機15.5噸推力的水平,但是壽命卻從WS10A的3000小時下滑到了2000小時(不是1500小時)。

圖為太行發動機的尾噴管,他內部有引射噴管。


1500小時的說法是太行發動機剛剛出現的時候,在2012年之前的壽命,那個時候太行發動機還不能說完全堪用,故障頻發,引發了很多的不滿,也造成了我國航發發展的停頓。2008年,搭載太行WS10發動機的殲11B戰鬥機大範圍停飛,造成了我國空軍戰鬥力出現短缺。

圖為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鬥機,雖然保證了戰術性能,但是發動機壽命不足。


但是此後,我國開始解決太行發動機的故障問題,通過不斷努力,得到了無故障時間500小時,首翻時間900小時,全壽命3000小時的良好成果,這款發動機就是WS10A,他也迫近了國際先進標準的5000小時壽命大關,而且還是在發動機推力達到13.2噸的條件下實現的,可謂不容易,也讓我國擁有了堪稱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專用發動機。

圖為太行發動機,他的渦輪前溫度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地步。


但是對於殲20這樣的五代機而言,這樣的推力是不行的,戰鬥機是要用於作戰的,任何性能指標都要在首先複合戰術指標的前提下實現,於是我國為殲20研發出了14噸級的改進型太行發動機,但是推力的增加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尤其是渦輪前溫度,降低了發動機的壽命。

換裝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對於殲20來說較為迫切。


但是我國殲20發動機WS10B發動機的壽命2000小時絕對算不上是先進,而且非常讓人著急,如果是推力超過了15噸,得到這個數據,還可以,但是推力14噸下的這個數據就有些令人遺憾了,美國的F135發動機壽命是5000小時,但是推力有18噸,這個差距是切實存在的,也需要我們依靠渦扇15去追趕,不過現在看來,還需要時間。


海事先鋒


殲20這輩子至少要用四款發動機,不知你問的是殲20上的哪款發動機。標配的正宮娘娘渦扇15尚未公佈,無人知道壽命多少。另外三款發動機倒是可以探討一下。中俄雖然進步大,但跟美國比差距非常大,大約是腳脖子跟大腿根的差距,需要努力迎頭趕上。美帝比較雷人,不是一兩千小時的問題,F-22的發動機幾乎實現無限壽命。

圖一:我們應該對渦扇15有信心。進步肯定非常大。

F-22在設計時,就打算讓發動機跟飛機同壽。意思是飛機能飛多少年,發動機就能用多少年,一輩子不用換。而中俄是做不到的,一架飛機服役幾十年,要換好幾茬發動機。主要原因就在於從設計到材料到工藝,全面不行,只能靠嗑藥維持性能。壽命什麼的只能朝後排,拿幾臺發動機當老美一臺來用

圖二:殲十以前用的俄發,據說6年扔一臺。

當然了,無限壽命是個虛稱,並不是指一輩子不用維修不用換件,而是叫做視情維修。F-22和F-35的發動機,保守估計首次大翻時間在1500小時以上,全壽命週期在8000小時以上。

殲20原型機在試飛時裝的是AL31F發動機,簡稱三姨夫。後來又換裝了殲十上裝的99M1。俄系發動機的問題上面說過了,號稱能達到1500-2000小時,其實有水分,打個七折算是比較客觀。

圖三:中國戰鬥機一直有菊花殘的毛病,發動機拖戰鬥機的後腿。相信渦扇15會帶來驚喜。

中國自己搞的WS-10B太行發動機,學的不是毛熊,而是美帝。核心機都是山寨參考了美國貨。雖然達到不美帝的水準,勉強也有一半水平,據稱有3000-4000小時。壽命這塊,比毛熊的這兩款發動機要強些。

當然了,毛熊也在進步,也在發展,發動機整體實力還是不錯的,應用於蘇35的發動機,據稱使用壽命達到了4000小時,這個有沒有水分不好說。即使打個七折,也是進步巨大。


厲兵


隨著中國殲20開始換裝國產發動機,這款戰機的產量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並且,新換裝的發動機壽命已經達到1500小時。那麼這個壽命在國際上是什麼水平呢?美國的F135發動機笑笑不說話,這個壽命和F135相比仍然保持著較大的差距,在壽命上依然稱不上領先水平,中國仍然需要努力追趕。


目前殲20採用的是還是國產渦扇10B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雖然性能還不錯,放在上一代戰機上已經能夠滿足戰機的所有要求了,但放在殲20上就不適合了。因為這款發動機推力依然不夠強勁,這也限制了殲20的機動能力,也就勉強算應應急吧。


而且,由於這款發動機並非五代機標配,所以將這款發動機運用在五代機上,還會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隱身問題不夠理想。由於五代機採用的發動機都是經過特殊防紅外處理的,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敵方導彈追擊。渦扇10系列顯然不能勝任隱身需要。


殲20在空戰時,容易被敵方探測到紅外信號,這樣就更加容易被敵方導彈給鎖定。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中國給殲20量身定製的渦扇15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幾乎可以裝備到這款戰機上了。


一旦殲20正式裝備渦扇15,以上問題將得以解決,殲20的性能也能夠極大得到提升。在這款發動機的加持下,殲20才算真正達到滿血狀態,甚至稱之為最強五代機也毫不為過。到那時,中國也能夠讓西方徹底閉嘴,沒理由再說殲20的不是。


利刃巨透社


殲-20戰機發動機壽命只有1500小時?你恐怕問的是WS-10發動機的早期型號吧!但是WS-10發動機早期型號並沒有裝備在殲-20戰機上。目前殲-20戰機裝配的就是有早期試飛時用的引進俄羅斯AL-31FN渦扇發動機,和後期量產的WS-10B發動機。未來1-2年內要裝配的WS-15匹配發動機。我們就拿這三種發動機來說一下他們的整機壽命問題!


在2000年前後AL-31F發動機是我們可以外購的唯一國外第三代發動機。俄羅斯主要用來裝配蘇-27系列戰鬥機,我們是引進蘇-27系列戰鬥機一起購買的AL-31F 發動機的。後來裝配到我們的殲-10戰機上。但是該發動機總體性價比並不高,第一次翻新大修間隔時間只有900小時,而整機壽命只有1500小時左右。

而這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我們購買的蘇27系列戰機全壽命要換三次發動機,而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我們的殲10戰機身上。但是實在沒辦法,這樣的發動機也是麼?我們唯一能夠夠得的,誰讓自己的民族工業早期無法拿出超越的產品呢?該發動機的可靠性還不是特別高,前蘇聯就要求該發動機只能裝配在雙發戰機上。而這樣的詬病,也讓後期我們的殲10戰機出現了一些空中險情。


安裝WS-10B殲16戰機。

而我們自行研製的WS-10發動機的早期型號還不如AL-31F發動機呢,第一次大修只有800小時。整機勉強能達到1500小時,可靠性極差。因而都沒有大規模列裝。直到WS-10A這算是可靠性和穩定性沒問題了,開始裝配我們自己生產的殲-11B戰機上了。
提高發動機壽命的渦輪葉片。


目前WS-10B發動機,也就裝配在殲-20生產型號上的,是WS-10系列的成熟產品。目前沒有軍方證實其數據,只有一些根本相關的新聞報道來推測可能的數據,但是基本能接近真實。WS-10B發動機推力達到14.4噸,推重比8.1首次大修1500小時,整機壽命3000小時。已經大大超越了俄系同類發動機。
WS-10B
發動機

但是,與歐美國家發動機依然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以美國F-22裝配的F-119發動機。和F-35裝配的F-135發動機,都是逆天的存在。F-135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8噸以上,而最新的消息爆出來,其改進型發動機推力已經達到了20.5噸。這對於我們來說,未來的WS-15發動機也無法達到。



而我們的WS-15發動機是被殲20戰機研製的原配發動機。技術要求推力達到18噸,推重比超過10,但是首次大修時間和整機壽命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分析結論。不過最起碼應該是接近F-119發動機的指標。首次大修時間為3000小時,而目前美國的測試的F-119發動機已經無故障運行了4000小時以上了,可見美國發動機的高可靠性。一臺發動機完全可以全壽命配套戰鬥機壽命了。
美媒報道F-135竟然全壽命達到13000小時

所以啊,我們在發動機領域的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可喜的是我們的航空軍事專家劉大響院士在7月份做學術報告上陳述,我國未來兩到三年內將定型第四代發動機(WS-15),根據我們在相關的高溫材料上獲得的突破,相信我們的WS-15發動機一定會獲得優秀的性能。當然,我們也希望他的整機壽命會有較大的提高。那麼1500小時發動機的壽命實在是不高!!


淡然小司


首先,你這個1500小時壽命的說法就是錯誤的,殲二十現在使用的發動機的壽命在3000到4000小時之間,而1500小時,指的是發動機的大修間隔,在這地方首先指出你的錯誤!

其次,世界上發達國家多達幾十個,但是能完成發動機整個研製流程的國家有幾個?能完成重型航空發動機整個研製流程的國家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家,那麼你問在國際上什麼水平,請問什麼是國際?國際就是美國?還是國際是所有國家構成的世界?再告訴你一點,工業和高科技極度發達的德國和日本沒有國產先進發動機,連中國太行這樣的都沒有!連俄羅斯三姨夫那樣的都沒有!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的重型發動機,太行改(10b)壽命達到俄羅斯新款重型發動機的水準也就是4000左右,是美國的五分之二差不多,美國的航空發動機強而全,是全球頂尖,而中俄英法屬於第二個層次,世界先進水平,誰要是不服氣,列舉出除了美國外在重型發動機領域比中俄更強的存在!


陽光之戀13


其他人已經說了比較多,但可能一些數據不是那麼的準確。美國F22、F35所使用的F119、F135發動機,其壽命不至於達到10000小時。美國目前的說法是,兩者冷端部件(風扇、壓氣機等)完成了9000左右的TAC循環,相當於使用14年,或者執行2000多次飛行任務;大概相當於4000-5000小時的壽命。熱端部件(燃燒室、渦輪盤、葉片等)的壽命要降低大概一半左右,不過按美國的計算方式,熱端部件是可以更換的。

至於殲20所使用的發動機,按照正常說法,目前批量生產的殲20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Sep3發動機(第42批,常被稱99M1),其全壽命也不是中期型號的1500小時(AL-31也是在不斷改進,壽命也是在不斷提高的),而是2000-4000小時。至少,在前面的航展中,俄羅斯提供的資料是說4000小時(首翻1500)。

後面有幾架殲20換裝了國產的太行改發動機,其全壽命按照航展中中航人員提供的數據,達到了2000小時(首翻900)。如果按美國的維修/計算方法,應該會更多一些。至於後面的WS-15發動機,預計全壽命3000小時左右還是會有的,改進後應該會更多。

從另一個例子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類似的答案。以前蘇27SK的機體壽命只有2000-2500小時,而我國的殲7、殲8後期型號可以達到3000小時左右;FC-1可以達到4000小時。後面,蘇35提高到了6000小時,而我國的FC-31,也就是常說的殲31,提高到了6000-8000小時。至於殲10C和殲20,你猜。。


晨曦軍情


說1500小時壽命就先進是可笑的,說什麼設計理念不同,不需要那麼長壽命的,更是自欺欺人,無恥無知。

使用壽命短,實際就意味著維修保養週期短,使用的成本高。因為壽命短,連續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也會大大降低。

美國飛行員每年最少能飛二三百小時,中國的一年才幾十小時的飛行訓練時間,只有小部分能達到上百小時。這個跟中國戰機需要的維修保養次數多、使用壽命短、使用成本高,是有很重要關係的。

看清楚差距,繼續追趕才是對的。不要剛剛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就滿世界宣傳自己很先進,一會兒“美國怕了”,一會兒“日本跪了”,好像真的世界第一似的。實際上比俄國的都還有很大差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