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鹿鳴》

《詩經》特種郵票第四枚《詩經·小雅·鶴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鹿鳴》

-詩詞譯文-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賓暢飲樂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嘉賓心中樂陶陶。

此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體現了殿堂上嘉賓的琴瑟歌詠以及賓主之間的互敬互融之情狀。朱熹《詩集傳》認為,君臣之間限於一定的禮數,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宴會可以溝通感情,使君王能夠聽到群臣的心裡話。而以鹿鳴起興,則一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鹿鳴》

據說這是周王宴會群臣賓客時所作的一首樂歌。《毛詩序》雲:“《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意為周王宴請群臣,不僅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慾,更重要的是雙方表明心意,周王表示願意聽取群臣的忠告,大臣則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周王的統治獻計獻策。

而持刺詩意見的人則認為這首詩表達的是有能力的人像是鹿一樣,只能吃地上的野草,想要成為君主的座上賓卻不得賞識。但是通讀全文,這首《鹿鳴》的遣詞用句和所營造的氛圍都是積極正面的,與刺詩的相去甚遠,所以持刺詩意見的人也相對較少。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鹿鳴》

《詩經·小雅·鹿鳴》作為早期的宴會樂歌,後來成為貴族宴會或舉行鄉飲酒禮等宴會的樂歌。東漢末年曹操還把此詩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舉考試後舉行的宴會上,也歌唱《鹿鳴》之章,稱為"鹿鳴宴",可見此詩本意更趨向於美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