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市裡有些老人喜歡在上班高峰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人很多嗎?

小翟愛軍事


哈哈,又看見這個話題了。

我看也好,逗逗老傢伙們活動活動腦子防老年痴呆。

今天不說什麼人步行,乘班車,自駕,打車,電瓶車或腳踏車上下班,啊還有乘公交的。

我家孩子上班除了步行,電瓶車和打車其他都常用。我老婆退休前只用步行,我退前是腳踏車上班。現在騎了整七十年了。但一進城還是用老年卡。

客觀講真正擠公交的可能就是北京上海。看看電視高豐時真擠,我沒親身體驗可我孩子們深有體會,脫一班車就有可能遲到,尤其郊區公交車,地鐵最擠,有的間隔小有的間隔長。上海老年卡轉發錢了高峰時還是擠。

上海北京今年前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三萬多元。我看這兩地方來講取消老年優惠卡的人不多。尤其上海沒這個話題的必要了,北京人擠了多少年了也無所謂誰讓你最全國的首都呢。我上世紀常去北京大白天還總是要擠公交車呢,你想等下一輛車可能不擠還是走不了。講這個話題的多是其他城市。

下面說說什麼人反對老年優惠卡最上心呢,是那些只乘公交上下班卻又想享受單位班車一樣待遇的人。我是見過很多單位乘班車的人,每人都有座位,在車上閉目養神或聽音樂。因為在我們城市班車停在公交站臺。我孩子也常乘單位班車,我原工作單位也有十幾輛大客車班車和幾輛中客班車。

單位有能力根據職工情況設班車,公交公司根據客流量設線路和發車密度。

我孩子們乘班車上下班時也遇到單位調整班車的情況,不方便了就不乘班車擠公交地鐵,拿補貼吧。


aa老朽


第一,雖已退休,但許多老人仍有社會活動,如單位返聘人員,餘熱發揮的熱心腸,錢沒掙夠心不甘另外打工的等等,時間和高峰期同步,實在避不開,屬於無奈型。

第三,隔輩疼送孫子上學的也居多數。城裡小夫妻雙職工居多,退休閒居在家,每天接送重任自然就包攬下來,公交免費,來去無礙,一日早中晚三次,準時準點。也算屬必須型。

第二,鍛鍊、買菜老人。廣場早市早出完事畢,一卡在手,免費到底,只要我願,任我東西。反正不管多擠,一聲“老年卡”,就得有人給讓座,甚至會以老欺小,強人讓座,讓其飽受詬病,屬任性隨意人員。

第四,定期按月辦事的老人。定期領取養老金,醫院檢查,上老年大學,參加各種免費上當講座等等,需在上班時間辦理各項事情,難免也趕高峰時間,也算理由正當的自圓其說。

第五,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和醫療水平飛速提高,老齡人口更加膨脹,各地環境日漸宜人宜居,老人們戶外活動加劇,走親訪友,遊覽參觀,品嚐美食,熱心公益,忙不勝忙,免費交通自然是首選。

其實,誰也不願意在高峰去添擠,尤其是行動遲緩,怕倒怕撞的老人,使壓力山大的公共交通更加雪上加霜,也許在他們來說屬於無奈吧,畢竟誰不樂意不擠安全、輕鬆出行呢?

許多老人已經做了努力,儘量減少乘公交出行,不急的事儘量錯時出行,稍急的事就打個出租,畢竟,他們是過來人。年老體衰,需要社會多照顧、體貼,我們多付出一些,他們就會方便多一些,因為,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老。


心靈紅塵


難道他們是故意搗亂,或者是不忘他們上班時乘車更擠的時代?什麼城市老人喜歡早高峰出行,簡直是妖言惑眾啊!公交車不是年輕人的班車,老人也有老人的事,早高峰出行他們也都知道擠,但送孩子、看病、辦事、偶爾去早市買菜,為了他們這個家也都是出於無奈,出行人數也是很有限的!我看到的是高峰期過後確實是一度老人乘車的人數增多啦,實際上他們也是在自覺錯峰啊!現在城裡的不少年青人有車,學校有校車,公交車也都增加了不少,不堵車,車上也談不上擁擠,擁擠的主要矛盾不在乘客多少,主要還是道路擁堵不暢。也是由於年輕人乘車的減少了,就顯得老人相對多了一點。現在,主要是一些後擁入城市的年青人,不瞭解公交車高峰擁擠已經好轉了的歷史,以花錢坐車自居,私心極重,歧視老人坐車,對城市老人不買票坐車也心懷不滿,就是想達到不給老人讓座的目的。一些人還在網上攻擊和抹黑老人,用心可謂良苦啊!

也覺得這個提問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不妥的,更不知他的目的何在!


手機用戶67866280949


我也想問你上班族為什麼不自已去買車、非得和老年人擠公交?和老年人擠公交本來是沒有什麼、可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怨言呢?難道說年輕人對自己的無能一點也不感到羞恥嗎?

許多人都已經自己買車了、看看有車的人上班都是自己駕車去上班的、你卻還在和老人擠公車、你羞不羞呀你!



小芳雜談


大爺,大媽們,為什麼不能在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車出行,市民有權力在任何時間出門活動,影響到誰了?城市有大小,一般情況下在小縣城,鎮這樣的地方,肯定是不用乘車去買菜買東西的,你免費讓上也不坐,菜場超市就在家門口的話,誰又願意去擠公交車那麼累那麼辛苦!但是,你要是生活在北上廣等各大城市裡,附近沒有菜場超市的話,那麼遠的路途,不坐公交車去行嗎?一天三頓飯,那頓飯不要吃啊?作為一家之主的大爺大媽們,早晨不去買菜,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你提的這個問題,純屬多餘








咖啡v糖


說實話,與之內容相似的問答題,曾出現過,也認真作答過。實際上,有些事沒有經歷過,就沒有正確理解,就沒有發言權。粵語的一句話,"針唔拮到大肶,就唔知痛”。


上班高峰期,老人乘巴士出行並不是喜歡,而是,出於無奈,事出有因;

一,早出看病:掛號人多,早起早出,人老百病纏身,小病看社區,大病奔三甲,主任醫師,教授主治醫師,多為上午出診。

二,帶小孩上學:幼兒園,小學,中學。今日,許多家庭,年青的無能力照顧,兒女交由老人,而且,幼兒園學校與家庭有一定距離,老人帶孫子出門時間

與上下班高鋒剛好重疊,情況非常普遍。


三,個人愛好:早上晨運,公園空氣清新,離家遠的多選擇巴士,健身成習慣。另外,廣東人習慣早茶,約上三五之幾,乘搭公交至酒樓聚會,這是一種傳統的茶文化。以上時問均與上班高峰相撞。

少一分埋怨,多一些理解,社會和諧,努力靠大家。

(圖片選自網絡)


智者二0一八


首先選擇什麼時候出行是法律賦予個人的權利。這個行為是不違法的。

然後,老人自身也知道早晚交通高峰期會有很多人。

老人選擇這個時間段出行,一般都是為了到菜市場買菜。而真正的問題是:很多老人為何要在交通高峰期不在自家附近的市場買菜,而選擇擠上公交車到n公里外的某個市場買菜?

原因很簡單:某個菜市場比較便宜,同時老人也可以用這一行為來消磨時間。

年輕人於是就覺得老人為了圖便宜和消磨時間,而去佔用有限的公共資源,還擠兌了交通高峰期的剛需人群(上班族、學生)。

這時另外兩個問題就衍生了:上班族和學生的通勤時間一般是6點到9點、17點到19點。某些老人為何不在早上9點後和傍晚17點前完成買菜的事宜?家裡年輕人為何不分擔老人的買菜任務?

這些問題不違法律,只存道德。我們應該把有限的公共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那_些_年


為什麼老人就不能在上班高峰時期乘坐公交車?難道上班高峰時期僅限上班的人坐嗎?那就不叫公交車了,改名叫班車好了。老年人辦事難道還有規定什麼時段或受出行限制嗎?這是誰沒事吃飽撐的總拿老年人說事啊?你家就沒有老人嗎?你永遠年輕嗎?如果你爸媽早上乘公交車給你們買菜或送孩子入托入學,你能阻止?真無聊!


老當益壯41148740484


題主是什麼樣的心態?為何對老年人如此岐視?


老年人高峰時出行,天經地義。

沒錯,既然進入了本話題討論的“老年人”範疇,老人們應當在各自本職工作崗位上退休了。但他們並沒有從社會生活中退出!

非常感謝有朋友詳細列舉了老年人可能去辦的各項事情,但沒那個必要,只要講明一點就夠了:各機構的作息時間是固定的,老年人要辦事,也必須按各機構的作息時間運轉。

大自然的時間運轉更固定,何時日出、何時風急、何時溫度變化大,人們只能順時而行。


上班高峰,不過都是為了趕上“固定的作息時間”而已,分什麼老年人、青年人?

發問者的心態太恐怖!

首先是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看得見自己的存在價值,對別人的價值、需求、奉獻與艱辛都看不見。公共交通司乘權屬於全社會,怎能質疑他人的乘用權?

其次是愚昧無知。對社會運行結構的理解一竅不通,卻敢於理直氣壯地質疑、問責。而“他們不知道這時候人很多嗎?”的用詞、語氣,飽含不敬與傲慢!

其三是明顯對老年人充滿偏見、歧視!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是文明低限,是人類共同價值觀,是人性的起點之一――其實動物也遵守的。

對老人不敬,真是人性不在,天良不存!


bashanlaike


回答你的問題之前,向告訴你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期。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008萬人。其中,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

社會中這麼多的老年人,他們退休之後都幹什麼,活動範圍又是哪裡?直接影響著他們擠公交的原因:

一、老年人自身生理機能退化,睡眠減少,早上五~六點就起床了。

麼,此後就是外出鍛鍊身體、菜市場買菜;

二、老年人很多都承擔著送孩子上學的重要職責,幼兒園、小學一般都是8點之前上學;

三、老年人身體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疾病,醫院掛號又是件很難的事情,因此,早點到醫院掛號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體檢、化驗等檢查多要求早起不吃飯,更是加劇了早上出行的概率;

四、老年人退休之後,退休金是其主要的生活來源,很多老年人月初都會到銀行核查退休金到賬情況,早起銀行排隊就是其選擇之一;

五、全國各地公交公司都推出了老年卡,老年人坐公交享受半價或者免費的優惠政策,因此,便捷的公交成為老年人的首選;

六、退休之後,很多

老人都面臨一個最難接受的問題,孤獨、寂寞!尤其是對於喪偶老人,失獨老人等群體,沒有子女和晚輩的陪伴,加之身體多病,簡直度日如年。很多子女在外務工的老人也是如此,而部分老人把乘坐公交瀏覽城市風景作為解悶的方式;

最後,老人和成年人一樣都是社會的成員,都為這個社會做出過貢獻。老年人應該受到尊重和關懷。人到花甲,最容易懷舊,感傷和孤獨感。他們不是被遺棄的殘花敗柳,而是美麗的夕陽紅。

七、各種各樣的詐騙團伙,將目光盯緊了老年人,採取保健品推介會、保健講座、養生課堂等方式,騙取老年人信任,更以前多少名免費贈送禮品和產品為噱頭,博取老年人的眼球,引誘老年人早起排隊上門聽課,製造火爆場面和緊張氣氛,並伺機實施詐騙。

對於老年人擠公交,需要的是年輕人的包容和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