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到底該不該殺?

第七天小魔王


王倫,諢號“白衣秀士”,梁山泊創始人之一,也可以說沒有王倫也就沒有後來的梁山。

我們看《水滸》,對王倫這個人的印象,不外乎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屢拒英雄豪傑于山寨之外,以至於最後惱怒林教頭,一刀宰殺。一刀下去,許多看客大聲叫好,讚歎林沖豪傑,鄙視王倫狹隘。但王倫就真的該殺,林沖就真的該讚揚嗎?

我想很多人真的對非觀念方面沒有分清,王倫這人小心眼兒不假,但真的不該就這樣狠心殺之。王倫本身是個讀書人,書中交待的清楚,他是個“落第秀才”,這種人在當時的年代除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之外,在文韜武略方面自然不如那些綠林道上的好漢,例如晁蓋一眾。

凡看客大都指責王倫嫉賢妒能,心胸狹隘,但我想先打個比方,比方說:你自己有家小公司,因為自己矜矜業業任勞任怨,公司雖然不大,但是吃喝不愁,手下一幫員工也挺知足,你自己也很滿意。但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姓林的殺人犯,非要住在你公司之中。試問你怎麼辦?要知道這個人殺的可是國家公務員,得罪得可是手握生死大權的高官。你為了公司著想肯定不能收留,因此拿出一張支票,讓其走人。可這個姓林的偏偏就賴著不走。好吧,最終你妥協了,收留了這個姓林的,還給他一個部門經理的位置來做。可沒過幾天,又來人了,這次來的不是一個殺人犯,而是一夥,不但要強行住在你公司之中,還要逼著你上市。試問,這個時候你又該怎麼辦?我想你自然還是不肯答應,好吃好喝好招待開張大面額支票給這夥人,可這夥人不但不滿意,而且還要霸佔你的公司和你所有的員工。在利益趨勢之下,這夥人忽悠姓林的殺人犯,一刀殺了你,你說你冤不冤。

其實王倫就是這麼一個人,就是我上面所說的經理,人家辛辛苦苦創立的基業,怎麼可能拱手讓與他人。其實單看收留林沖之事,就看出王倫這人實質上人品還可以,雖然為難過林沖,但是最終還是予以收留,給其職位。要知道林沖得罪的可是高太尉,以梁山當時區區五六百嘍囉兵要跟朝廷作對,簡直以卵擊石。收留林沖對於王倫和梁山來說,代價很大,王倫為了自己和兄弟們著想,不予受理,不算是不仗義。最終留下林沖,恰恰說明王倫不是那種毫無道義之人。

但面對晁蓋一夥,就不能不打小算盤了。林沖畢竟只是一個人,而晁蓋是一夥人,並且劉唐和阮氏兄弟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留下他們只能對自己不利。王倫這種想法一點錯都沒有,晁蓋要的不但是他的地盤還有他的性命,因此殺王倫奪梁山是必須要乾的。只不過要找個藉口,而且下手之人最好找外人,這樣不至於讓自己的臉面在江湖上難堪。而最好的殺人者就是愣頭青林沖,林沖是個典型的勢利眼,並不像影視劇上演繹的那樣富有仁義道德,原著中林沖這人品性真的不怎樣。

最終,林沖手刃的不是自己的仇人,而是自己的恩人。有人說林沖殺王倫是擔當,如果殺王倫是擔當的話,那為什麼不殺高俅?不要說什麼宋江不讓,真狠起來別說宋公明哥哥,就是天王老子攔著也沒用。

王倫並非必須要死,但他最終還是實實在在的死了。要說王倫有錯嗎?當然有,錯就錯在他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你一個落第秀才,本身就不是幹山賊的料子,卻偏偏要當什麼山大王。要知道山賊這種有前途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必須要心狠手辣,陰招損招拿起來就用,根本不用顧忌什麼人命。王倫要是有這狠心,明知道晁蓋一夥是來搶自己位子和地盤的,就該一碗蒙汗藥將其藥翻,痩的做成肉饅頭,肥的熬油做羓子。可王倫偏偏就沒這種狠心,於是乎倒是讓狠心人害了自己性命。

王倫這人真的很悲催,根本沒有選擇對手的機會和權利,怪就怪自己沒啥大本事,心狠手辣的事兒做不出來,手下倆兄弟,杜遷、宋萬,除了綽號好聽,純屬倆膿包貨。王倫竟傻乎乎的想用常規辦法去抗衡,去爭取,要知道你面對的可是一夥兇徒,兇徒是不能按套路出牌,因此王倫血濺聚義廳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大獅


“白衣秀士”王倫是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他和杜遷,宋萬,朱貴有自己安定的山寨生活。人家只想好好的做一位平安的寨主。王倫沒有什麼野心,胸無大志,能力平平。所以當林沖被逼上梁山時,他感覺自己無論是能力或者武藝都在林沖之下,自己的地位收到威脅,所以讓林沖納投名狀。從楊志上山,王倫力盡所能巴結討好來看,王倫其實並不想造反,如果有機會他還想回到仕途。畢竟在梁山混的再好也是個賊,名聲不好聽。所以可以看出王倫不是心胸狹隘,他是不想造反,不想與官軍為敵,而林沖上了梁山以後,林沖是被高俅逼反的,他痛恨朝廷,會成為王倫通向仕途的障礙,所以王倫才會千方百計的刁難。而晁蓋眾人上了梁山以後,梁山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劫了生辰綱,徹底造反,接受了他們會把自己完全推向與官軍的對立面,徹底與朝廷為敵,這是王倫不想看到的。所以梁山必須要有一場火併,是造反派與詔安派的火併,也從這以後,梁山在晁蓋的領導下,徹底走向了造反的道路,也拉開了眾位好漢齊聚梁山的序幕。


正義無敵1234


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原本是一個不及第的秀才,考取功名這條路走不通以後,上梁山當了梁山老大。與黃巢走的是一個路子,不過他沒有黃巢的那種氣勢。

王倫的個人武力,書中沒有詳細的描寫,至於王倫的才能,書中更是甚少提及。

王倫能當上早期的梁山老大,主演來源於他那讀書人的身份,古代底層人民對於讀書人很尊重。

讀者對於王倫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小肚雞腸,見不得人高明,這也是王倫被殺的首要原因。

王倫該不該殺?這就要看對於誰來說。

對於晁蓋吳用這七星來說,王倫一定要死。一是當時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沒有可靠的落腳地方,梁山四面環水,易守難攻,是理想的落腳點。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拿下樑山。二是害怕前腳剛走,後腳王倫就去給官府通風報信。

林沖殺王倫,一是形勢所迫,二來是私仇。形勢所迫,當時林沖身負殺妻血海深仇,還需要留著有用之身去替亡妻復仇。面對著晁蓋為首的七星,林沖只能選擇歸附。而且王倫是一個典型的小富即安式的山大王,和林沖也並無私交,對比之下,顯然跟著晁蓋的報仇前途比較好。

而且林沖與王倫,還有一定的私人恩怨。當初林沖有著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頭銜,走到哪裡,別人都是以禮相待,奉為坐上嘉賓,沒想到想投靠梁山時,拿著柴進的介紹信,還是被處處刁難,林沖沒有火氣是假的。這也是林沖選擇殺王倫轉而投靠晁蓋的主演原因。

不要說林沖是以德報怨,首先,林沖與王倫,有兄弟之名,但是無兄弟之實,王倫還處處針對林沖,比如想將楊志留下來牽制林沖。其次,王倫對於林沖也是同樣懷著猜忌之心,只要有送走林沖的機會,一定會把林沖送走。正如林沖所說的那樣,梁山,不是王倫一個人的梁山。

梁山老大,有能者居之。





翻書風


把這個問題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土匪發展到最後的結果,一種是被招安,一種是被剿滅。土匪要想把一個王朝推翻,可能性很小。在當時的情況下,發展過快也不一定是好事,容易招來國家大部隊的圍剿。滅亡的速度可能會快一些。

土匪的內鬥也很厲害。他們沒有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只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就可以了。為的是吃喝,講的是拳頭。林沖雖然有本事,但,不會被推選為一把手。因為主要考慮的是個人安危,個人利益問題。勢力決定了這一切。

當晁蓋一夥人到梁山之後,林沖實際上是被夾在中間。晁蓋等人一定會把王倫幹掉,因為他們無路可走。如果晁蓋殺王倫,林沖在當中看熱鬧,林沖一定不會有好結果。他不會成為晁蓋團伙中信任的一員。

所以說,林沖殺王倫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應該的。

當林沖殺了王倫之後為什麼不當一把手,說白了還是沒勢力,沒威望。


校外老師


要說王倫該不該殺,答案是必須滴,不過林沖火併王倫可不這麼名正言順。

林沖為什麼殺王倫,王倫奈何之下,只好收下林沖,林沖並未安分守己,讓他做末位他尚有怨言,嫌王倫對他非打即罵,老婆也不敢取來,後來老婆被逼死了。想象一下,是老婆待在東京被高衙內覬覦危險,還是待在梁山危險呢?上山之初只要一個藏身之處,幾百人的隊伍,給予他頭領的地位,尚不知足,難道一定要當老大嗎?所以可以看出林沖在晁蓋上山之前,是不安分的。

晁蓋七人被送行,吳用要略施小計讓他倆火併,結果都沒讓使計謀,林沖就主動靠過來了,為什麼?他為什麼要殺王倫,就是為了把自己的位次從第五升到第四嗎?林沖作為第一個逼上梁山的好漢,他火併王倫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林沖雖有不俗的武藝,卻是制度的奴隸,當教頭唯唯諾諾,當囚徒唯唯諾諾,初上山唯唯諾諾,宋江時代要詔安,唯唯諾諾,不見他站起來反對,抓到高俅,他也只是悶氣不敢反抗宋江。所以他只是個被規則束縛的好孩子。只有火併王倫,是他不懦弱的唯一,因為晁蓋七人敢搶朝廷大員的生辰綱,讓林沖奴性受到了刺激與驚喜。這些人敢和朝廷作對,這樣的人才有可能為他報血海深仇。他火併王倫時不無羨慕的表達了對晁蓋等人敢和朝廷作對的敬仰之情。而眾人讓位與他的時候,他也不敢做,因為他是個懦夫,願做先鋒供趨使,不敢匪首造乾坤。

王倫之死,不是吳用的挑撥,而是林沖心中的怒火與對復仇的渴望。




坎坎且伐檀


在《水滸傳》中,王倫被殺可以說是梁山水泊最嚴重的一次內訌,這與王倫的格局太小以及擋了別人的道有關。說王倫格局太小,王倫本想小富即安,雖然說乾的是佔山為王的事情,但他卻並不想把事情,適可而止,在官府圍剿與自己佔山為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即可。(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因此王倫不但不想梁山有很多人很多老大,甚至不想有很多錢,因為自己過度做大做強最終結果必定是官府的圍剿鎮壓,也正是王倫的這種格局擋了別人的道,擋了誰的――晁蓋一夥人的。

晁蓋與王倫相比,在水泊梁山並不佔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人家王倫是水泊梁山的創始人,發現這麼一塊好地方,王倫可謂是功不可沒,而且王倫還進行了初步的建設,這都是王倫的功勞。


但是後來劫取生辰綱的晁蓋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王倫並不想接納晁蓋到梁山水泊,只是迫於江湖大義,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是朝廷的逃犯,他們人數眾多,根本沒地方去,必須找到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地方,與朝廷對峙,回的苟延殘喘的契機。

其實王倫根本攔不住晁蓋是否要上梁山,前面說了王倫並不會接納太多的能人,人才儲備甚少,但是晁蓋不一樣,身邊強人林立,晁蓋一出現,其實王倫就有點式微的感覺。

加上先一步上山的林沖被王倫處處排擠為難,經過家庭變故的他已經多了些決絕,少了些瞻前顧後,最終在晁蓋吳用等人的設計下,手起刀落斬王倫。

王倫該不該殺,搞造反搞起義不是小孩過家家,形勢所迫晁蓋都能殺,更不要說王倫……


歷史三日談


小時候看水滸傳,雖然有些疑問,基本上是跟著作者的思路跑,作者追捧什麼,作者貶低什麼,全都奉為真理,無條件相信,根本沒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想,慢慢大了以後,小時候的疑問越來越清晰度越來越明顯,想要探求究竟的願望一天比一天強烈。今天有這麼一個機會,來探討一下,究竟王倫應不應該死,到底該不該殺

今天我不從小說的角度,只從人品方面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我認為,王倫不該殺。他沒有犯死罪!

林沖殺主獻地,罪不可赦!

王倫是落第秀才,得柴大官人資助,到梁山落草為寇,自己本事不大,手下人也沒有才能,本想消消停停過點小日子,不想顯山露水,出人頭地。可是天不隨人願,先是來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本事這麼大的人來投他們他自忖沒有駕驛的能力,何況林沖得罪的還是高太尉,不想留他,怕惹禍端,可最後還是留下了,這麼說來,王倫對林沖是有大恩的,沒有王倫,林沖無路可走,這個恩情,林沖是貴人多忘事,很快就忘記了,當強大的對手來來到山上的時候,他沒有和老大同仇敵愾,共同對敵,反而叛變投敵,殺了自家老大,獻了梁山泊,就像諸葛孔明說魏延該殺的理由,居其地而獻其土為之不仁,食其祿而殺其主為之不義,這樣不仁不義的人怎麼能夠得上大家喜歡,怎麼能稱之為好漢呢?王倫的死是冤枉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禍起蕭牆,沒有死在外人之手,竟會讓自己人殺了,嗚呼


大熊貓79


王倫該不該殺?當然該殺!!!

畢竟小說嘛,必須邏輯嚴密,主次清晰,王倫雖貴為梁山泊第一代大當家,卻只是一個群眾演員,“施公”寫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扶晁蓋順利上位;至於“托塔天王”晁蓋,雖然名氣響亮,卻好比“天龍八部”的掃地僧,“倚天屠龍記”的陽頂天,雖然一身本事,卻終究是個配角;“施公”安排晁蓋、王倫兩個人物形象,完全是給宋江上位找理由!所以說王倫、晁蓋兩人的存在是為了襯托宋江,這兩人是必須死的,就算林沖不殺王倫,他還是會死於非命,要不然宋江沒法上位;讓林沖殺王倫最好不過,既表現出了林沖扶正祛邪的俠義性格,又達到了王倫必死的目的;





愛尚文史


小說《水滸傳》裡面的王倫,是水泊梁山第一任寨主。

書中介紹,王倫是給落第的秀才,估計是屢考不中心灰意冷,便投靠到了柴進的名下,柴進推薦他去了水泊梁山,那個時候的水泊梁山也就是什麼杜遷宋萬等幾個蟊賊,王倫的忽悠水平不錯,當上了寨主,坐上了頭把交椅。

因為在收留走投無路的林沖的問題上,王倫對林沖百般刁難,儘管最終還是收留了林沖,但和林沖之間就有了相當大的隔閡。

林沖對王倫的羞辱懷恨在心,當後來晁蓋等人因劫取生辰綱事發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的時候,藉著王倫故技重演的由頭,與王倫發生火拼,林沖把王倫一刀給砍了。

那麼這個王倫真的就是一個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的該殺之人嗎?是什麼導致王倫引來了“殺身之禍”呢?

如果我們認真看看王倫此人,應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王倫這個人儘管有毛病,但絕對是“罪不該死”。

王倫算是個小心眼的窮酸文人,眼界和胸懷都有限,屬於安於現狀,胸無大志,過一天算一天的人。

儘管在林沖投奔水泊梁山的時候,因為懼怕林沖的本事,而實在是不願意收留,但是百般刁難之後,他還是收留了林沖。說明這個王倫也就是心眼小,嫉賢妒能罷了。

其實,王倫算是一個倒黴蛋,他不該殺,但是他必須死。

王倫的死,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自找的。

其實當晁蓋等人上山之後,傻子都看得出來,晁蓋他們是來“鳩佔鵲巢”的,如果王倫也能清楚的認識這一點的話,應該說,擺在王倫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說的是活路,死路當然只有一條,還不讓選擇死法。

第一條活路:讓出第一把到第七把交椅,客客氣氣的讓晁蓋兄弟們坐了,相信晁蓋還是會念著王倫還算給面子,又是前朝元老,最次坐個第八把交椅,混吃混喝,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能不能多活幾年取決於王倫會不會來事)。

第二條活路:捲鋪蓋走人---智慧的選擇。

晁蓋兄弟肯定心懷感激,盤纏的分量那一定是相當的足!憑王倫的忽悠水平,再找個小山頭忽悠個頭吧交椅還是有希望的---他有這經驗。說不定變成同行後進而變成哥們,水泊梁山就成了他的後臺。

可惜呀!王倫是個白痴。 俗話說,性格決定成敗。這話用在王倫身上很靠譜!沒有智慧也就罷了,看不清身邊埋著林沖這個定時炸彈也就罷了,但王倫小氣的性格送了他的命。

他居然就又開始玩起了“小廟養不了大神”的那一套,幻想給足銀子禮送晁蓋一夥然後“禮送”下山。

這就是“作死”的節奏。既然不肯讓出山寨,那就自認倒黴。

對於林沖來講,他感受到的是“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怒不可遏的時候他主動找到了吳用。表示如果王倫仍不思悔改的話,他就一刀宰了那混蛋。

他說到做到,王倫的死期到了。


步武堂


林沖已經決心落草為寇了,那麼此時的林沖心境已經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上梁山之前的一再隱忍,到初上梁山時的不斷妥協,到殺王倫時的最後爆發,作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林沖心境的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導致的最終結果是,林沖從一個唯唯諾諾的醇厚君子,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山賊草寇。

從此之後,在林沖的道德觀裡,沒有了該不該殺,只剩下值不值得殺。

所以要問王倫該不該殺,這在此時的林沖心裡,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這還用考慮嗎?林沖想殺就殺,何須心有猶豫。如果他心有猶豫,還頗費了一夜的思量,那麼他所考慮的問題就是值不值得殺?殺了王倫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怎麼殺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

首先,林沖要考慮的是王倫值不值得殺,有沒有必要殺。

此時王倫是梁山泊第一頭領,但是在林沖眼裡,這個第一頭領並沒有什麼權威,讓他很不服氣。梁山是什麼地方?是土匪窩,是強盜窩。王倫是什麼人?是落第秀才,是文弱書生。這在已經決心做一個強盜的林沖眼裡,王倫是“德不配位”的。

在書裡,林沖是這麼罵王倫的:

“林沖大罵道:“量你是個“落地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

作為一個強盜頭子,你要麼有超強的武藝足以壓眾,你要麼有超深的智謀足以安眾,你要麼有超大的名聲足以服眾。這三樣,王倫一個都不沾邊啊。

晁蓋為什麼能讓一開始的人追隨?因為他有不錯的武藝,有仁義的名聲,所以兄弟們跟著他,不怕吃不上肉喝不上酒,也不怕被出賣。

宋江後來為什麼能穩穩的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因為他仁義的名聲更大,他的智謀更深。

晁蓋也就是在鄆城有名,宋江的名聲可是都傳到江州去了,江州的小獄卒黑旋風李逵對他的名聲都如雷貫耳。江州在哪裡?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個山東文墨小吏,名聲從山東傳到了江西,這是橫跨整個大宋朝了,這名聲不可謂不大。他靠著自己仁義的名聲,不斷吸引江湖上的好漢死心塌地跟著他,維護他。

而且宋江靠著足夠深的智謀,不但壯大自己派系的實力,又能很好地平衡其他派系的關係,將梁山打理的井井有條,實力不斷壯大。

因而宋江能穩穩的坐著梁山第一把交椅。

而王倫呢?

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不仁義,這在道上是混不開的。柴大官人推薦林沖過來,屢次受過柴大官人恩惠的王倫,此時應該滿心歡喜接納林沖,以報柴大官人的恩情,他卻對林沖推三阻四,不想讓林沖入夥。看看王倫手下的兩個兄弟杜遷宋萬,一聽說林沖是柴大官人推薦來的,滿心歡喜,非常熱情。

這樣不仁不義的王倫,該不該殺自然不會讓草寇林沖再費心思考慮了。殺了這種不仁不義之人,道上的朋友反而豎起大拇指說,兄弟,殺得好,可恨我沒在現場,沒能補上一刀。

王倫還有書生常見的嫉賢妒能和心胸狹窄的臭脾氣。他看林沖武藝太高,名聲又大,就一百個不願意留林沖,他之所以在此前能一直做老大,只因手下兩個兄弟比他還廢柴而已。而且王倫此人還沒什麼很深的心機,他的心思都被林沖給猜透了。他想讓楊志留下來,這麼明顯要制衡林沖的策略,林沖能識不破?

更要命的是王倫這貨還沒有識人之能,他一點也不瞭解林沖和楊志,就想在林沖和楊志之間玩平衡。像林沖這種禁軍教頭和楊志這種制使,大宋朝一抓能抓幾百個。都是在官場混了多年的人,能任你的擺佈,鑽你設下的這種五毛特效圈套?

所以林沖要考慮的是王倫值不值得殺。

他覺得值得殺,在這種無才無德的人手下幹強盜,那不是等著官府來剿滅嗎?我們要知道,林沖雖然在書裡看起來溫文爾雅的,但是他有一個個性,就是高傲,好強。如果沒有這種性格,他恐怕也做不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更不會花大價錢去買一把寶刀。林沖是個眼高於頂的人。在王倫手下幹,不保險不安心不說,還憋屈。

此時正好劫了生辰綱的晁蓋等人來入夥,林沖滿心歡喜,終於等來幾個像樣的強盜同夥了。可是王倫又故技重施,要把晁蓋等人趕走。已經死心塌地要做土匪的林沖,實在忍無可忍了。所以此時的王倫值得殺。殺了王倫,加入一大幫好手,把心裡的憋屈也能發洩出來,一舉雙得,何樂而不為?

因此林沖去晁蓋等人的房裡,敢於放出豪言壯語來:

“林沖道:“眾豪傑休生見外之心。林沖自有分曉。小可只恐眾豪傑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這廝語言有理,不似昨日,萬事罷論;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林沖身上!”。

其次,林沖要考慮的是怎麼能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就是殺王倫,捧上晁蓋,既要服眾,又要立威。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當眾殺了王倫。因為偷偷殺了王倫,顯不出自己的好本事,好威嚴,怎麼服眾?

而當眾殺了王倫,對林沖這種高手來說,沒有任何困難。為了增加自己的威嚴,林沖還把王倫的頭割下來示眾,向底下的弟兄傳達一個信息,誰不服,我也把你們的頭割下來。所以乖巧的杜遷、宋萬、朱貴等人立馬跪下來說“願隨哥哥執鞭墜鐙”。

林沖費這麼大周章殺王倫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然後他把晁蓋推上去,才沒有人敢反對。

那麼殺了王倫對林沖有什麼好處?

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一是林沖已經決心落草為寇,所以做強盜也要做的有模有樣,跟著王倫,只能做個不安心的強盜。二是晁蓋這幫人,連當朝太師的生辰綱都敢劫,說明有能力,有膽量,而且晁蓋還有仁義之名,這樣的大哥讓人信服。林沖跟著這幫人做強盜也安心,不像王倫一聽說官軍來了,就差點嚇得要尿褲子。跟著晁蓋當土匪強盜,安心,不憋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林沖眼裡,王倫該不該殺並不值得討論,值不值得殺,怎麼殺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才是林沖真正的費過的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