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平穩度過“四歲”生日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制度創新的滬港通,在過去的這個週末迎來了自己的“四歲”生日。四年來,滬港通制度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持續促進內地與香港市場融合,提高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截至上週五,滬港通累計交易金額超10萬億元。

累計交易金額超10萬億元

上交所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16日,滬港通運行四整年,累計成交金額已達10.3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累計共930個交易日,交易金額6.0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65.02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共912個交易日,交易金額4.2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46.77億元人民幣。

最高成交額紀錄方面,北向交易錄得自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的最高成交額紀錄是在2018年11月2日,當日北上資金成交額達428.03億元人民幣。2018年2月6日,南向交易錄得自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的最高成交額紀錄,達438.01億港元。

今年1月起至今,滬股通成交金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116.25億元人民幣。自3月底開始,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趨勢較為明顯,累計流入約1500億元人民幣,展示了境外資金對A股市場的信心。

每日額度已擴大四倍

在滬港通運行的第四個年頭,還經歷了“每日額度擴大”與“北向投資者識別碼制度推出”兩項重大制度變化。

2018年4月11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佈,自5月1日起,滬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同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到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到420億元人民幣,自5月1日起生效。每日額度的大幅擴大,是互聯互通機制的進一步深化,擴大了內地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更好地滿足了兩地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對助力A股順利納入MSCI指數、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8年9月26日,滬港通北向看穿機制正式上線,並於10月22日正式啟動基於投資者識別碼的北向交易申報前端控制功能,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申報進行拒單。北向看穿機制的建立,將有助於上交所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完善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打擊跨境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A股市場穩定運行,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A股國際化水平逐步提升

今年以來,滬深港通積極推動和促成了國際市場主要指數納入A股,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5月31日收盤後,226只A股股票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9月27日,富時羅素宣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指數納入將於2019年6月起生效。A股的成功納入,既體現了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也表達了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A股納入全球指數體系,將促使更多國際投資資金流向中國資本市場,改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高A股市場國際化水平。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很高興地看到,滬深港通開通四年以來一直運作穩健,逐漸贏得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成交額不斷增長,為兩地市場都帶來了新的流動性和投資選擇。香港交易所還將與內地合作伙伴和監管機構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提升滬深港通的服務。

在提升A股國際化水平方面,上交所方面透露,目前正與倫敦交易所共同深入推進滬倫通業務各項準備工作,並已發佈實施了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相關配套業務規則。此外,上交所還與新加坡、日本等48家境外交易所簽署了備忘錄,繼續深化與境外交易所的交流合作,創建長效溝通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