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相邀三峡游

林培森/文图

三峡游

壮美三峡,

风景如画。

高峡出平湖,

峭壁悬人家。

曾几何时?

屈子问天,

昭君浣纱,

关公横刀立马。

山歌,

哭嫁,

纤夫号子,

情动天下。

梦牵魂绕,

揽胜心切。

来到宜昌,

马上出发。

一一题记

战友相邀三峡游

战友多次邀我到三峡看看,正好,我在淮北工地,离宜昌不远。于是,我给徐营长、戴教导员打电话,约他俩同去。戴教导员有事脱不了身,徐营长10月8号赶到宜昌。

第二天,我们来到宜昌港九码头。那天,微雨如烟,周遭雾蒙 。我俩站在船头,仰远山之巍峨 ,俯长江之壮阔,不由地感慨这大自然之杰作。

坐在顶层观景台竹椅上,任江风拂面,惬意地享受看久违的清新。从去年离开重庆,再没有看到这美丽的长江风光。

八点半,豪华游船起航了,坐在摇晃的竹椅上,我从包里取出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翻阅起来。封面古朴厚重,我曾无数次地醉心于这本书。我认为,所有的旅游不外乎两种期待:一是自然景观的奇特,二是文化内涵的丰富。而三峡无疑是两种景致的完美结合。无论你是文人雅士还是草民白丁,无论你是想追求单纯的视觉盛宴,还是想沐浴人类巅峰文化的霞光,三峡都能给你最满意的答案。

战友相邀三峡游

自然景观可以惊心动魄,可以婉约含蓄,带给的是赏心悦目;而人文景观则是另一种景致,虽然也可以是小桥流水,枯藤昏鸦,然而充斥其间的灵魂呼唤,栖息在古树断垣的思想气息,让你心底的那根跳跃着的弦,不自觉地产生某种共鸣, 想要立刻融入其中。可有时,你的一切努力与挣扎都变为徒劳,你就像是一尾小鱼,在迎接铺天盖地而来的瀑布中,磅礴的信息,让你究其一生,也难探其一二。

战友相邀三峡游

我虽然不能完全体味到这种苦中甘甜,却随身带着余先生的书,只是想从他的《三峡》中寻找文人们留下的足迹,去追逐墨客们深邃的目光。

船过葛洲坝船闸,我真正体验到了水涨船高,气势磅礴的独特感受。经过西陵峡和三峡人家,更是山歌、峡江号子,情动天下………。秀丽的山水与世纪工程交相辉映,峡江民俗与巴楚历史相得益彰 。

这时,天已放晴,视野顿时开阔。右边大桥彩虹跨江而立,像一道门,门后故意露出一片狭窄急促的绿,挑拨游人自制力的极限。我认为学画的,特别是学山水画的,一定要去三峡。那里,才是山水画的源头和最高的结晶。任何大家的作品,在它面前都是粗劣的临摹,它是那么美妙,那么协调,那么毫无保留。它把历史留下的印记,人类生活的轨迹,用画家的笔洒泼两岸。大自然的精灵疑聚于此,让人自愧渺小,让后世的一切向往者,沉醉、痴迷,穷尽智慧都无法解脱。

战友相邀三峡游

游船行驶了四个多小时,十二点半到达三斗坪码头。下船沿江边漫步,零距离亲近长江,真好!鹅卵石干净圆滑,小虾在透明的水中游来游去。

午饭后,乘大巴游览了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等。我跑上坛子岭,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此时此刻,我多么想看到心仪已久的神女峰。那个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峡道,解除水患的叛逆女子;那个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孤独万年的美丽山峰!看到今天的三峡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啊!

三峡,我的三峡哟……

战友相邀三峡游

㈠、梦闻军号响

战友聚宜昌,

共赏好风光。

梦闻军号声,

军礼敬连长。

㈡、三峡放歌

战友共一舟,

风景画中游。

军歌荡三峡,

举杯醉夷陵。

季海林战友原在铁五师二十四团五连,现居住宜昌市。三营营长徐吉金原是五连副连长。

仅以此文,向季海林战友、朋友们致谢!

2018年10月10日于宜昌金东山格林大酒店。

作者林培森,山东青岛人,1976年2月入伍,原在铁道兵五师二十四团服役,1984年元月兵改工集体转入铁道部,现在中铁建工作。喜欢写作,酷爱诗歌,曾在多家媒体,文学期刊发表诗歌散文260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