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吃飽了”?這事,腸道激素和脂肪說了算

Cell:“吃饱了”?这事,肠道激素和脂肪说了算

我們機體含有兩類形態和功能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BAT)。其中,白色脂肪堆積在皮下,負責儲存多餘熱量,引發肥胖;而棕色脂肪會燃燒脂肪將其轉變為熱量,是哺乳動物保持體溫的關鍵。

11月15日,《Cell》期刊發表這一篇題為“Secretin-Activated Brown Fat Mediates Prandial Thermogenesis to Induce Satiation”的文章,揭示了BAT還有一個新功能,那就是調控飽腹感。

Cell:“吃饱了”?这事,肠道激素和脂肪说了算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10.016

來自於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Martin Klingenspor團隊發現,腸道、大腦以及棕色脂肪之間有著複雜的監管體系,用於控制能量平衡。“棕色脂肪不僅僅只是一個‘產熱器官’。” Martin Klingenspor強調道。

除了棕色脂肪,這項研究的另一“主角”是一種腸道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這一激素髮現於1902年,負責刺激胰腺,後者會分泌碳酸氫鹽,進而幫助小腸中和酸、消化大量營養物質。

一百多年後的今年,科學家們發現這一激素還存在另一個被低估的作用,即激活棕色脂肪,促使後者產生飽腹感信號。

研究人員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發現,他們以飢餓的小鼠為模型,發現人為注射促胰液素可以抑制小鼠的食慾,且增加棕色脂肪產生的熱量。然而,當小鼠攜帶不活躍棕色脂肪(突變)時,即便注射促胰液素也不會產生食慾抑制感。

Cell:“吃饱了”?这事,肠道激素和脂肪说了算

除了研究促胰液素對於小鼠棕色脂肪的影響,研究團隊還對17名志願者進行了促胰液素水平的測定。具體而言,研究人員採集了受試者隔夜空腹、餐後30-40分鐘的血液樣本,從中檢測了棕色脂肪耗氧量、脂肪酸吸收。結果顯示,血液中促胰液素水平越高,棕色脂肪代謝更為活躍。

Martin Klingenspor表示,“任何誘導棕色脂肪生熱的刺激都可能帶來飽腹感。促胰液素的分泌對於營養物質很敏感,所以選擇某類食物能夠有助於促進飽腹感,從而減少對食物慾望和攝取量。”他認為,棕色脂肪在控制飢餓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望成為治療肥胖的新目標,比如說,通過促胰液素靶向棕色脂肪,有機會改變肥胖以及其他代謝類疾病的營養或者藥物干預模式。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臺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