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鑽石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它提供了現代營銷史上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商品服務消費者只是一種低端的理念,商品教育消費者才是最高的成就。

鑽石在被發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只是皇家和貴族炫耀財富的飾品,產地固定而且產量稀缺。十九世紀後期發生改變,因為南非居然神奇地發現了一座鑽石礦,產量有幾千萬克拉。

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資鑽石的商人徹底懵逼。如果這些鑽石進入市場,鑽石的價值將大打折扣,於是,一個叫羅茲的英國商人在1988年創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爾斯公司,從此鑽石營銷拉開了它的世紀大幕。

戴比爾斯一咬牙買下了整個鑽石礦,之後小心翼翼地控制鑽石出量,壟斷了整個鑽石的供貨市場。最高時候戴比爾斯掌控著市場上90%的交易量。

如果買了鑽石的人要出售掉,鑽石的價格體系也會崩潰,所以要想穩定價格除了讓別人買,還得不讓他賣鑽石。因此,戴比爾斯把愛情同鑽石緊緊結合在一起。

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鑽石 = 美好 + 永恆;

而愛情 = 美好 + 永恆;

所以,鑽石 = 愛情。

一、鑽石=愛情?那是廣告

1950 年,戴比爾斯更提出了喪心病狂的廣告語,“ A DIAMOND IS FOREVER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通過這個營銷,戴爾比斯一石三鳥。

1. 男人都認為只有更大更美的鑽石才能表達最強烈的愛意,戀愛中的男人為了女人什麼事都做的出來,買鑽石比送命門檻低得多。

2. 女人都認為鑽石是求愛的必需,你連鑽石都不捨得買,你還好意思說你愛我。什麼?你以為我看中的是鑽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捨得!

3. 鑽石都代表著永恆的愛情,拿來出售簡直是對神聖愛情的最大褻瀆。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則很少會賣掉他給你的鑽戒,而且就算賣,也不會有人接手,因為那是你的愛情,那不是我的。

正是因為如此,儘管鑽石不斷開採至今已經有五億克拉,但在整體上還是供不應求,價格扶搖直上,因為只有戴比爾斯才可以賣鑽石。

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二、營銷反控市場

你以為戴比爾斯的營銷到這就算完成了嗎,那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爾斯還可以根據市場形勢改變營銷,再通過營銷反控市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發現一座更大的鑽石礦,大量碎鑽供應於世面。戴比爾斯嚇得尿了褲子,馬上同蘇聯訂立價格同盟。

研究女人心理到登峰造極

為了不讓鑽石掉身價,營銷廣告順勢轉向,強調碎鑽一樣高貴,鑽石雖小依然代表高貴的愛情。鑽石的珍貴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於是又炮製了大量行業的標準,這些都是戴比爾斯的營銷策略。如今你去櫃檯上聽服務員向你扔出什麼淨度 4C 等專業術語,跟睜眼說瞎話的售樓小姐沒什麼兩樣。

鑽石也徹底征服了底層階級,大的好的賣給富人,碎的小的賣給窮人。

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你以為營銷到這個高度就可以了吧?遠沒有!

戴比爾斯已經把女人的心理研究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比如他們研究顯示,對於鑽石這種奢侈的商品女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們對首飾有著天然的佔有慾,一方面又認為主動索取會帶來良心的負罪感。所以戴比爾斯的廣告在八十年代又開始強調鑽戒應該跟驚喜結合。

一個男人默默買了鑽戒,在一個精心安排的場合突然送出,這才能最大程度上化解女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們擁有鑽戒帶來的極度喜悅,一方面又保持了女人的純真。

把女人研究成這樣,實在是不服不行。連擁有戴比爾斯百分之四十股權的奧本海默家族都不禁感嘆:“感謝上帝,創造了鑽石,同時也創造了女人。”

多少年來,鑽石已經逐漸綁架了消費它的人們。你以為女人看重的僅僅是鑽石本身嗎?錯了,她們更看重的是你寧願花掉三個月的工資,差點年紀輕輕就過勞死而為她換來的一件愛情的象徵。

史上最大的營銷騙局 = 鑽石

當把一種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習俗的高度,你擁有的就是宗教般狂熱和虔誠的信徒。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鑽石除了表面的光鮮美好、忠貞不渝,還有陰暗血腥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