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A股長線釣魚


ETF:A股長線釣魚

往往風平浪靜之下,總會醞釀著波濤洶湧。行情的“舉步維艱”,使得流動性強、交易便利的ETF產品正受到資本的追捧。

文│《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宋奕青

北向資金一日殺入174億,這一歷史紀錄強勢刷屏A股市場!不過,當前仍有一股資金勢力值得關注,那便是ETF申購資金,10月份淨申購金額約425億元,更有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身影。

伴隨著股權質押風險的暴露,證金和匯金的持倉策略發生巨大轉變,並且非常有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內保持該策略直至全部轉化為ETF,這樣做的用意何在?

巴菲特力薦ETF

今年以來,雖然行情令人失望,但是股票ETF基金卻受到資本的青睞。10月份,A股行情持續低迷,部分資金卻借道股票型ETF強勢佈局。

ETF指數基金,是指像股票一樣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數基金,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淨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通常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比如上證50ETF,它只能配置上證50指數成分股,每隻股票所佔的權重也和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構成比例大體一致。簡單來說就是完全複製上證50指數,力圖實現最小的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

眾所周知,投資之神巴菲特,有一個習慣,就是從不推薦任何股票或者其他投資品種,但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他在各種場合都推薦過指數基金。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他提道,“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投資者通常都能打敗大部分的專業基金經理。”

不過,今年以來,A股各大指數表現不佳,專注於投資股票指數的ETF多數沒賺到錢,反而虧損。但有投資者認為,當前正是配置ETF的良機,市場處於底部區域,當前指數越低,所需資金成本就越低,伴隨著指數上漲收益就越高。

深交所公告顯示,華安創業板50ETF僅在11月5日一天,就獲得了14.15億份淨申購,創下歷史單日淨申購之最,總份額也增至207.21億份;以當日基金單位淨值0.4829元估算,該基金單日淨流入資金達6.83億元。相比於年初的2.8億份,華安創業板50ETF目前的份額增長了60倍。

事實上,華安創業板50ETF近期受熱捧並不是個例。據Wind數據顯示,11月5日,非貨幣ETF基金單日淨流入份額就有22.96億份。而截至11月5日,這一數據達到2215.48億份;要知道,該類型基金上半年末的累計份額還僅有1277.03億份。這意味著,下半年以來,非貨幣ETF基金份額淨增938.45億份,增幅高達73.49%。對比上半年末,除了華安創業板50ETF外,還有國壽安保滬深300ETF、廣發創業板ETF等6只基金的基金份額實現翻倍。

股票類ETF持續獲得資金流入,並且呈現出進一步加速流入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股票類ETF場內流通份額合計增加了99億份,總份額增至811億份左右。二季度,股票類ETF總份額增至1044億份左右,季度增量達到233億份。而三季度,股票類ETF繼續增加222億份。場內流通份額總量達到1265億份。然而,四季度還未過半,股票ETF場內份額已經增加了247億份,超過前三個季度各季增量。

證金匯金罕見扎堆ETF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金淨流入ETF,無疑會對A股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一方面,可對創業板ETF涉及的相關個股股價帶來直接的淨買盤,推動此類個股股價重心上移。另一方面,有利於股指重心的企穩。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事實上,中央證金、中央匯金早在今年三季度便已經提前入場佈局。數據顯示,證金三季度增持股票215只,匯金增持股票也有35只。相比於二季度,證金、匯金持有個股的範圍進一步擴容,其中證金新進持股有59只,匯金新進持股也有26只。

其中,海航控股、中利集團、金髮科技、遠光軟件、國藥股份、科華生物和香雪製藥7只股被增持比例超過2%,且除國藥股份外均為證金公司三季度新增持股。中利集團、海航控股被證金公司增持比例分別高達3.31%和3.03%。匯金公司則在三季度主要增持了萬科A、嘉應制藥和北訊集團,增持比例分別為1.95%、1.32%和1.00%。

在證金、匯金的積極增持下,有多隻個股的前十大股東中新進出現了二者的身影。如海航控股三季報顯示,證金公司新進成為其第六大股東,持有其4.98億股,佔總股本的2.97%。同樣地,證金公司也成為金髮科技的新進股東,持有金髮科技6888.08萬股,持股比例為2.54%。

數據顯示,目前證金公司進入前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有436家,相比於中報時的374家增加了62家。此外,截至三季報,中央匯金也位列新華保險、申萬宏源、中信建設等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ETF馬太效應加劇

但ETF獲得資金的流入並不是“雨露均霑”,相反,僅有幾隻ETF獲得資金“專寵”,更多的ETF“遇冷”。剔除年內新上市的ETF,114只股票類ETF中,有93只今年以來的場內流通份額增減不超過3億份,佔比約82%,僅有12只ETF場內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其中僅4只增長超過50億份。

如此看來,ETF今年的收益表現並不理想,緣何近期掀起了申購潮呢?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表示,A股ETF規模逆勢上漲的情況並不是特例,最近一個月以來,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均出現超過20億美元的穩定大額資金淨流入。資金面和股指表現的背離可以理解為兩點:一是以A股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整體估值已處於歷史相對低位,而市場短期的回調已很大程度體現在市場交易價格中,中長期改革政策的效果也為機構資金帶來了一定的利好預期;二是歐美髮達國家市場近期波動較大,資金騰挪的蹺蹺板現象也值得關注。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定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政策,也驅使了很多保險資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近期增加了通過ETF入場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