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身遇大禍!

你知道嗎:我們身遇大禍!


王建平:《生命之禍》

生命不是人的根本,而是人的禍端。從人知道自己有生命,並依靠生命活著,依靠生命生存開始,人就不輕鬆了。生命是什麼?對於人,生命就是不停息的心跳、連續的呼吸和感知的意識,這些生命體徵一旦故障或停止,生命就不能繼續。脆弱的生命對人來說,一開始就是沉重的負擔,是難以承受之重。

更嚴重的是:生命是個人的,是個人唯一的絕對的擁有,本質上與別的事物無關,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你承擔生命的責任。所以,從有生命起,你必須擔當起自己,為自我的生命去競爭、去獲取、去戰鬥。生命是一條分明的界線,將人與物質,人與他人分別開來。生命一刻不停地需要物質的支持,生命需要的物質與生命不需要的物質有區別,對生命有益的物質與對生命有害的物質有區別,利於生命存在是認識和選擇物質的前提。人與物質的關係實質就是生命關係。而且,生命的存在環境中還有其他生命,生命與生命是一種競爭存在關係,特別是人與人,生命利益的競爭來自各個方面,而且,常常面臨你死我活的殘酷局面。所以,"他人即地獄",人不得不防備他人,人不得不隨時預備著與他人的矛盾衝突。生命的天性不但脆弱,而且自私,任何人都不能與他人分享生命。

生命的特性就是個人的界限,想要超越生命屬性或獲得永生都不過是妄想,生命的限制就是人的彊界,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半步。而且,生命不但是人沉重的壓迫,脆弱的、自私的、衝突的根源,更要命的是:生命是必死的。任何人都是隻是暫時的存在,競爭的勝利不能抵抗死亡、財富的積累不能抵抗死亡、智慧的能力不能抵抗死亡。人之必死簡直不可思議,既然生命如此寶貴、如此沉重、如此不易,而結果卻是不講理由的死亡,這個邏輯讓人怎能接受,為這必死的一生,人該如何?

生命對於人,不就如一場大禍,且是無從避免的大禍。你可能生性贏弱,常常命懸一線;你可能競爭失敗,四面楚歌;你可能不善謀利,一無所有;你可能觸犯他人,招來殊死搏鬥……不管你如何應對人生,最後難免一死,禍端這才算結束。

生命是禍,禍從何來?並非人一存在就是禍患,世上的本來存在無一不是完滿的,無一存在沒有目的和意義。人決不是天生就是來受難的,天生就有悖於存在,恰好相反,人天生就是來建立存在、維護存在和享受存在的,人是存在的主體結構之一,沒有人就沒有世界。人遭受的一切都是違背存在本意的結果,人經受的所有苦難無一不是人自己造就的。造成生命之禍的不是別的原因,正是生命本身,正是生命的所有觀念。人對於生命的認識、總結以及得到的觀念,嚴重禍及生命自身。生物與人原是存在的本來事實,一經定義為生命,就與本來事實相脫離,生髮出一系列違背存在原理的觀念,最後集合為生存理念,並完全左右和控制了人的思維、認識和行為,久而久之,便成為人習以為常的生存形態,成為人默認的生存立場,並且,人至今全然無覺。

生物與人並不是以生命為原理存在的,生命只是人為的名命和主觀的概念,人的存在就是感知現象,人的存在原理是感知原理而並非生命原理,人在感知中的角色是感知體,是整體的感知運動的一部份,感知存在沒有生命存在的所有桎梏,沒有生命給自己劃定的所有界限,感知是無限自由的。感知體的運動原理解釋了生物及人的存在現象,比生命解釋更有理、更有效、更有利,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在感知運動中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互為存在,一切矛盾衝突都不存在,感知理論圓洽所有的存在。

人不再是生命,再不為生命所禍;人以感知存在,只得存在之福。這看似不可能的轉換,卻正是人類存在唯一可行的前途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