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羊肚菌搞出大名堂

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中,簡陽湧現出了一批可敬可愛的產業致富帶頭人。他們奮發有為,踏實創業,積極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發展致富,為簡陽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重要力量!

“這位就是田大福,我們平常都叫他‘田大戶’,他不僅是我們簡陽的食用菌種植大戶,也是這方圓幾十裡積極帶動周邊鄉鎮農民和貧困戶一起致富的產業大戶”。在養馬鎮田家壩村,市農技中心蔬菜站站長吳凱指著正在田間勞作的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告訴記者,“這位‘田大戶’可不簡單,初中畢業就跟著父親一起搞食用菌種植,現在已經是這十里八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了!”

父子兩代鑽研食用菌創四川單產紀錄

在田家壩村一個食用菌種植大棚裡,記者跟這位“田大戶”嘮起了家常。田大福告訴記者:“我的父親田從賢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田家壩村發展食用菌種植業,因為田家壩村地處沱江流域,屬於沖積平原,土質很適合種植食用菌,再加上國家和省市農技部門對我們這一帶發展食用菌種植業都很支持,所以從我的父輩開始,這個產業在我們田家就開始了。現在我們還以夫妻的名義搞了一個家庭農場,通過公司化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

對於這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留著小平頭的44歲中年男子,外人很難把他與“種植大戶”“產業大戶”“公司老總”聯繫在一起。正當記者疑惑納悶時,吳凱告訴記者,“你可別小瞧了這田大福,他們父子在鑽研食用菌種植技術和具體實踐方面那是下了血本的,他們這個家庭農場不僅是我們四川省農科院的試驗基地,還是國家農業部和財政部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範基地”。

田大福和父輩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願意學習,敢拼敢幹,積極借力借智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他們在該產業上的投入已經累積達到200多萬,其經營的簡陽市曉梅家庭農場僅食用菌產業這一項,就已經達到了127畝的種植面積,搭建標準種植大棚100多個,年產值達300多萬。“食用菌產業是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並存的產業,有時候一畝地的純收益可以達到1萬多元,但有時也可能連苗子都育不出,顆粒無收,所以產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不依靠科學技術那是真不行!今天我們的羊肚菌播種,就專門邀請了蔬菜站的吳站長和農技人員下來給我們做指導,這樣我們幹起來也放心!”做事幹練,說話總是笑呵呵的田大福拉著吳凱的手,邀請他到各個種植大棚參觀指導。

據介紹,成立於2015年的簡陽市曉梅家庭農場,目前在養馬鎮田家壩村已流轉土地300餘畝從事蔬菜、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祖孫三代構成了家庭農場的主要成員。曉梅家庭農場充分發揮資本、技術以及市場銷售渠道的優勢,大力發展以羊肚菌為代表的食用菌種植業,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2017年3月13日,四川省農業廳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到曉梅家庭農場現場測產驗收羊肚菌,其畝產竟達到536.27公斤,創造了四川羊肚菌商業化栽培的單產最高紀錄。父子兩代在田家壩村發展食用菌產業,竟搞出了大名堂!

致富不忘鄉親鄰里引領共同富裕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們先富裕起來的人,肯定要想到帶領周邊的村民共同致富!”樸實的田大福告訴記者,當天邀請市農技中心蔬菜站的專家到種植大棚指導的同時,曉梅家庭農場還邀請了簡陽市食用菌研究所以及平窩鄉、青龍鎮、金馬鎮等部分經濟薄弱村的貧困戶和業主到現場交流學習羊肚菌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帶動我市特色食用菌產業發展。在播種現場,田大福穿上藍大褂,駕駛起旋耕機和開溝機,不斷在現場示範,向觀摩村民傳授相關種植技術。

據田大福介紹,目前,曉梅家庭農場通過“家庭農場+基地+農戶(貧困戶)”模式,與村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由農場統一提供種苗、農膜、肥料等物資並簽訂保護價購銷合同統一收購,已經帶動了施家鎮、平窩鄉、安樂鄉、禾豐鎮、金馬鄉的上百家農戶和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大搞食用菌產業。“去年,我們幫扶安樂鄉產業扶貧,試點種植食用菌,幾戶農戶9畝土地共實現產值28萬餘元。大家感受到實惠後,今年的種植熱情就更大了”。田大福掰著手指給記者盤算,今年曉梅家庭農場帶動的這幾個鄉鎮種植羊肚菌的規模至少可以達到三四百畝,預計將實現產值七八百萬元。

據市農技中心主任賀曉峰介紹,近年來,簡陽市高度重視珍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在簡陽市產業發展“十大行動計劃”中,青龍鎮芋河村和賈家鎮高坡村已規劃了面積約1100畝的高端食用菌產業園區。培育產業帶頭人,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我市當前的工作重點,“作為農技部門,我們正積極引導像簡陽市曉梅家庭農場這樣的產業示範基地進一步實施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生產經驗並在全市範圍內示範推廣,同時積極鼓勵產業帶頭人帶動周邊農民發展成熟產業,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