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AH溢價~存在的合理性!

所幸,或者不幸,我在去年四月開通了港股通,當時看著45%折價的東江環保H股一陣手癢,然後以13元港幣的價格買了一些。截至今天,8.61元港幣……

在整個同時持有東江環保AH股期間,我也買了少許北控水務,也有中國交建AH,溢價更大。

然後就發現AH之間的溢價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明顯收窄的趨勢。說好的港股投資渠道打開後的同股同權同價呢?

在漫長的持有過程中我也在思考,斷斷續續的,終於理出來一個基本思路:存在即合理,不會很快改變,所以三五年內應該不存在明顯的AH溢價套利機會。

理由如下:

1.溢價來自不同的市場規則,A股審核制的稀有性導致了部分溢價。

比如大熊貓在國外可能是珍寶,但在國內就不是那麼珍貴,大部分動物園都能看到;西歐某小島的海鮮扇貝一文不值,到了中國就是頂貴的饕餮大餐,稀有性造就了額外的價值。

券商研報常說的唯一稀缺標的(對比中國核電與中廣核電力)也是這個意思。

2.溢價也來自不同的投資者心理,A股投資者大部分是在炒股票,對於炒股來說,只要能一直擊鼓傳花,那麼價值是否高估並不重要。

極端的例子比如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密西西比股票泡沫等等。

3.溢價也來自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越是溢價高的股票,A股越是散戶多機構少,機構投資者多的股票溢價是低的,甚至是負溢價,比如中國平安。

當然,有一些明星效應影響的比亞迪,AH溢價就不厲害,不到10%;但是廣汽集團的溢價在50%左右,打五折。

4.溢價也來自定價幣種的不同,人民幣的通脹預期使得A股投資比港股熱,流動性高;港幣與美元掛鉤,很穩定,所以長期投資者更多。

5.溢價也來自於交易費用,也就是經濟裡講的經濟運行機器裡的沙子摻了多少。

港股交易費用太高了,A股一萬塊錢以內的買賣也就10塊錢左右的手續費,H股應該是10倍以上,所以港股活躍度不高,價格就低;

6.溢價也來自於心理,大陸長期處於短缺狀態,投資者容易不理性的瘋搶,抬高價格,大陸能買港股的人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其實,這也跟我們下館子差不多,同樣一盤白蘿蔔片,在海底撈可能在20元左右,但在街邊的小店,也就5塊錢。

我們就會理解這20元裡包括了舒適從容的用餐環境、優質周到的微笑服務、精美細緻的食品加工、乾淨清潔的碗筷餐具等等,其實蘿蔔的價值也就2元而已。

對於這個不較勁,也就沒必要糾結AH溢價了。

話說中國A股也就相當於三四個蘋果,其實也跟AH溢價是一樣的道理。

從我的感覺來看,我更喜歡H股,主要是因為:

1.H股很便宜。

比如東江環保五折銷售哦!

2.同股同權股息率很高。

追求股息收益的投資者有福了,只不過港股通要交25%的股息稅。

3.AH溢價有收窄的預期。

長期來看,大家都會死,但是,在有生之年,沒準兒會收窄呢!有可能就會產生預期。

4.人民幣對港幣即美元有貶值預期。

這一點又會反作用於AH溢價,至於人民幣匯率變動與溢價的相關性以及對投資者是否有利,就太複雜難測了。

5.港股通的高交易費用和資金到賬的延時也使得我懶得操作,更有利於長期持股。

但我在東江環保上70%的倉位還是在A股上,因為以下原因:

1.方便,買著買著就買多了。該剁手啊!

2.流動性好,出手很快,資金及時到賬,有交易的快樂。就像手動擋的車開著更感覺自己是一個操縱者是的。

3.能夠作為打新股的籌碼。雖然一年也難中一次籤,但這種彩票似的福利還是在勾引著我。

4.沒有匯率變動的影響,更容易總結收益虧損。喜歡算賬,爽時是真爽,但疼的時候也是真疼。

5.A股的彈性更大,也即反彈更高跌的更狠,現在是底部,多拿A股是比較合適的。

6.買A股的存在感要好一些,因為大家聊的都是A股。

如果有一天,東江環保的股價太高了,我在把A股清完之前是不會賣港股的。

嗯,對的,目前我只想到了這麼多。(作者:大偵探喬麥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