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歷史是由人民寫的” 劉少奇的這句話最感動

今天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

為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崇高風範,激發青年一代尤其是當代軍人對歷史的感悟,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上將、劉少奇同志之子劉源撰寫的《夢迴萬里衛黃保華——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一書今年8月份出版發行。全書共13萬餘字,並刊登200餘幅圖片,融入62段二維碼,以圖文並茂的視頻書形式展現了劉少奇在國防、軍事和軍隊建設方面的豐功偉績。同時,作者從子女、軍隊領導的獨特角度,以簡潔、濃情且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對黨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娓娓道來。華商報於9月3日刊登了對劉源上將的專訪文章。

在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華商報記者採訪了本書的責任編輯、人民出版社重點工程辦副編審劉偉博士,講述劉源上將出書紀念父親背後的故事。

華商報:與別人寫劉少奇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有哪些亮點?

劉偉:首先,作者的身份和經歷都比較特殊,既是劉少奇之子,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上將軍銜,目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這麼多年來,作者沒有單獨出過有關父親的書,今年恰逢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他花了大量精力專門完成這部心血之作。其次,就內容上而言,單從研究的角度來講,與常規的學術研究相比,作者對很多事情瞭解得比一般人(包括專家學者)更加全面和深刻。此外,這本書裡面還附有60餘段二維碼,讀者可以通過掃碼觀看很多珍貴的視頻。

華商報:你是什麼時候接手這本書的出版工作?

劉偉:去年八九月份,我通過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研究權威專家向作者發出書稿約請,雖然這期間有多家實力也極為雄厚的出版社與作者聯繫,但劉源將軍還是將稿子交由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而且充分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工作。不僅如此,他還非常認真細緻,前前後後對書稿作了15次精心修改和調整,經常就個別字詞句進行反覆推敲。例如,書中有很多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可直接觀看珍貴的視頻,每一段視頻的二維碼標題都是用前後對仗的句子命名,這些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思考後寫出來的,並且在視頻的內容選擇和時間長短設置上也非常講究。

華商報:作者寫的既是一本回憶父親的書,又是一本歷史書,出版社在歷史客觀性與情感主觀性方面是如何把握的?

劉偉:作者雖然是劉少奇的兒子,父子情深,但他當過軍事科學院的政委,而書中本身講的就是劉少奇在軍隊、軍事以及國防領域的事情,所以在專業、全面、權威等方面也毋庸置疑;此外,書中內容有史料支撐,還加入了很多註解,出版社都會核對原文,尤其是引用的《劉少奇選集》等經典著作,即便是有一個標點、有一個字不一致都會提出來。我們把引文的原文發給作者後,他非常謙虛,都會認真核對,欣然接受,最後作出修改。

華商報:你和作者交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劉偉:書中間接對一些傳言(包括網絡上的)進行了回應。不論是在書中,還是與我交流探討書稿的過程中,作者多次強調了劉少奇與毛澤東、彭德懷的關係:他們都是湖南人,性格特徵比較明顯,都有自己的原則性,雖然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中,個別時候會出現一些意見和看法上的不同,但在堅持黨性原則上是一致的,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是一致的。

華商報:為什麼用大量篇幅講述劉少奇領導工人運動的經歷?

劉偉: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有人可能會想,書中大段提及工人運動會不會與主題距離較遠?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因為劉少奇在領導工人運動中組織起來的工人糾察隊,在某種意義上說,成為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最早的雛形前身之一,當之無愧。例如,大家熟知的南昌起義,周總理、賀老總等人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舉足輕重,但鮮為人知的是,據聶帥晚年的回憶說,他在起義爆發前上廬山面見劉少奇,秘密通告起義計劃。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武漢糾察隊在軍隊中最受信賴,這些工人最聽少奇的。”其實,在南昌起義前,劉少奇做了大量的鋪墊和發動工作。

華商報:編完整個書,讓你最感動的地方有哪些?

劉偉:讓我感動的地方其實非常多,除了作者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外,除了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各部門的大力配合外,對書中記憶最深刻、最感動的還是劉少奇同志的那句話:好在歷史是由人民寫的。

華商報:書中反覆講到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如何看待它的現實意義?

劉偉:百歲老常委宋平同志為本書欣然作序,他在序中專門提到劉少奇同志當年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他說自己是非常認真地學習的,記了好幾本筆記,認為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和參考的東西,即便是個別提法和今天不一樣,但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今天仍有借鑑啟迪意義。

華商報:因為作者的特殊身份,書中用了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口吻敘述歷史。

劉偉: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在書中提及鄧小平叔叔、陳雲叔叔、彭真叔叔、姚依林叔叔、宋平叔叔、曾山叔叔等人,因為他們都與劉少奇一起共事多年,有過深入的接觸和深厚的革命情誼。作者通過與他們的交往,瞭解到當年歷史事件中的諸多細節,讓書的內容更加豐滿,語言風格也更具特色。

華商報:從去年八九月份接手,到今年8月份出版,在時間上這本書的出版還是比較快的。

劉偉:因為書涉及國家領導人,這本書肯定要送審。按照程序,書稿先送到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隨後由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具體安排審讀。因為2018年11月24日就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必須要趕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正式出版,對此,無論是總局和中央文獻,還是人民社都高度重視。因此,專家拿到稿子後非常重視,同時,劉源同志寫的東西也是經得起檢驗的,這樣,整個書的審讀和出版流程進展比較順利。 華商報記者 王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