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墨:不排斥《傾城》行業劇拍出偶像劇氣質

商戰情感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以下簡稱《傾城》)正在浙江、東方衛視播出。新京報獨家專訪《傾城》原作者丁墨。談及改編,丁墨認為劇版雖然改編和填充量很大,但主線、人設仍與原著契合,改編也符合戲劇要求,“小說有很多心理、感受描寫,電視劇沒辦法很細緻展現,所以改編是肯定要的。”

丁墨:不排斥《倾城》行业剧拍出偶像剧气质

此劇作為趙麗穎婚後第一次亮相熒屏的作品,開播之後備受關注。

談創作

《傾城》是丁墨創作於2014年初的作品,也是擅長甜寵懸疑題材的她第一次嘗試商戰類型。這部作品的創意源自丁墨北大畢業後,在投資公司工作的經歷,以及看的商戰案例、資料。當時投資經理曾和她說,一些轉業來做投資經理的軍人,如果本身專業知識也過硬,這種人才在投資領域特別難得,因為他的意志會非常堅定。“當時我也讀《孫子兵法》這類書,就想如果把《孫子兵法》運用到商戰裡會怎麼樣。於是有了男主角的設定以及這個故事。”不同於以往的商戰作品,《傾城》中男主角厲致誠不僅將兵法中“三十六計”用於商戰,且男女主角並肩創業的感情也延續了丁墨的甜寵路線,沒有太多的波折,更多是在並肩奮鬥的過程中不斷地互相理解。在丁墨看來,這樣的感情線是甜美的,而且能夠更好地昇華事業線,“這本書最後的高潮和落腳點就在於,男女主角一起振興民族企業,獲得商場上的成功,我覺得這可以給讀者帶來正能量。”

丁墨:不排斥《倾城》行业剧拍出偶像剧气质

金翰展示了軍人風貌

談改編

為增加觀賞性和衝擊力

單純的商戰劇大多無趣且繁瑣,而原著中厲致誠和林淺在明爭暗鬥中相互理解、扶持的感情線,無疑為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但不少書粉卻質疑,影視化劇情對原小說進行了較大的改編。例如書中林淺與厲致誠是在火車上相識,但電視劇一開篇卻改為異國相識,並安排了大量的槍戰和“英雄救美”戲份。丁墨認為原汁原味,並不等於照搬原著,而是片方和編劇能夠尊重小說想要傳達的內容。劇版《傾城》雖然內容改動和填充量非常大,但主線和人設與原著依舊契合。

■ 作家專訪

談情說愛和商業職場不衝突

新京報:比起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商戰小說似乎更難寫。如何做到貼近現實?

丁墨:首先我的小說肯定還是女性向,會有相當的篇幅寫感情線。在寫的過程中,我也不追求要寫一個很高深、很智謀性的小說,我更多是想寫一個基於自己真實閱歷,能貼近現實的接地氣的作品。《傾城》裡我寫的很多情節就是自己在工作中看到的、經歷的一些案例和人物,加上一些藝術改編的思考。比如說男主是作為民營企業的二代來重新振興企業,包括行業之間互相策劃的商戰、民營企業面臨的外資收購的局面等,都是現實裡真實存在的。所以如果確實在職場上工作過,經歷過企業生活的,看到《傾城》這本書並不會覺得突兀。

新京報:行業劇往往拍得偶像氣質過重,容易遭到觀眾吐槽,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丁墨:我覺得有職場和行業背景的劇,它又有偶像氣質,作為觀眾和原著者其實我並不排斥。因為有偶像劇的都市現代氣質,有人物的愛情,這也是反映現實的,年輕人也愛看。到了感情線的部分,就開開心心地去談情說愛。但商業、職場的部分,還是要嚴肅認真地去拍,去寫,更貼近現實一點,這兩點是不衝突的。如 果商業的部分沒有做好,只剩下談情說愛了,那可能觀眾就不接受了。

新京報:這陣子熒屏上創業題材比較多,你認為創業題材應該抓住哪幾點才算合格?

丁墨:我只能談一點自己粗淺的看法。因為我並沒有創過業,但我身邊有幾個朋友都在創業。我覺得創業題材首先要真實。比如主角創業,沒多久就遇到親戚,或者別人給一筆投資就開始實現夢想了,這種我們叫“開金手指”,不太現實,反正我自己不愛看。其次描寫主角創業,應該對他所處的市場環境,他的創業公司在行業裡的位置,應該有所瞭解和設計。第三點,現實裡很多人創業都是一個 很累、甚至很枯燥的過程,影視劇可能需要做一些更加戲劇化的設定和改變,但創作時還是要抓住幾個關鍵的變化,比如他是怎麼一步步提升的,遇到過什麼困難,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克服等。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範錦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