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即使無法讀完,也總是喜歡買書?

王乾


這種人說的不就是現在的我嘛!

小的時候,那時候沒有手機、網絡的影響,感覺每天可以靜下心來,用上大把的時間進行閱讀。當時就喜歡買書,每次買上個一兩本,然後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得讀上好幾遍。


現在雖然仍愛好讀書,但是平時生活中雜事的羈絆太多了,可能偶爾才會看一兩個小時的書。當然了,現在買書也遠遠沒有小時候那般勤了,因為現在有了Kindle電紙書,好多書籍都可以直接閱讀了。


現在要是買書,都是精品,覺得是可以珍藏的才買。雖然抽不出時間去看,但是覺得放在書架裡,那就是我的財富。而且我心中有一種集郵般的狂熱情懷,覺得將書本碼得整整齊齊的放在那裡,勝過人間一切美好!


嘉道文流


我就是你說的那種人。說一說,我自己的情況以及我對此問題的理解吧。

我從小就喜歡買書,儘管小時候家庭不富裕,但還是見到了好書就邁不動步。

見到一本好書,不捨得錢買,就在書店裡蹭看的時候有;喜歡上了一本書,反反覆覆去書店,左思右想地決定是否該買的時候也有。

即便是當窮學生時精打細算地買書,有的書買回去之後,亦束之高閣了,有的是看不進去,有時是沒時間看。

更不用說,等我工作之後,自己有餘錢可以買書了。

我現在家裡至少有五千冊書吧,瞎估計的,因為從來沒計算過。一位老者曾到我家做客時,看到我家的書架說:這些書得一萬塊錢吧。

我只是笑了一下。我沒說,一萬塊,才能買到多少本書呀!就算十元一本,也不過是一千本。更何況平均起來恐怕一本不止於十元。

幾個書架都擺不下,所以,我就到處塞書,床底下,衣櫃上,辦公室的箱子裡……

現在,我有好多書是沒看過的,其數量自然比上學時多得多。或許,等到我老的那一天,還會有很多我買過的書,沒有翻看。

我外甥女都笑話我,你的書都沒看。她為何看出來我沒看呢?因為好多書都沒有開封,就是包在書外邊的那層塑料。書,沒時間看的話,我就先不拆開了,以免風化、弄髒、磨壞了。

一位編劇在微博上說,見他買了太多書,有人就問,你能讀完嗎?他回敬道:你管得著嗎?

可見,他也是讀不完的。否則,也不至於這樣含糊且不客氣的回答了。

愛書,時間長了,真的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癖好。見到了喜歡的,就想買。

若問,書多了,有沒有作用呢?我覺得,是有用的。比如,閒暇時,會抽出一本沒開封的書看。或是,要查找資料時,書多了,可選擇的餘地就多了。

培養孩子的閱讀,我也堅持這樣的觀點:先有書,後有閱讀。

我不會像有的家長那樣:我給你買的書,你都還沒讀完,怎麼能再給你買新的。


把書讀薄


哎呀,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剛買了20本書。看著那些書,先生無奈的笑我,“你又買。書櫃裡那麼多書,你有些都沒看!”

先放個圖。我剛買的書。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問了自己一下:為什麼啊?

以前買的有些書都沒有看,可是看到了喜歡的書還是想買?

我覺得可能是三個原因吧。

第一,看書和買書是一個興趣愛好。

有些人喜歡美食,就買好吃的;有些人喜歡買漂亮的衣服;有些人喜歡買車。所以買書是一個個人消費的行為。就好像喜歡美食的人也不一定買了就全部吃完啊,喜歡買漂亮衣服的人也不一定每件衣服都穿過呀。喜歡書的人,看到了好書,走不動路。總想著,萬一以後買不到了呢?!與其以後買不到後悔,那還不如先買了吧。

第二,買了可以以後看。

有些書當時買了因為各種原因沒看。可能比較忙,或者是沒有再看的心情。但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又想看了呢。這書也沒白買呀!

三,看到書櫃裡面的書,覺得開心。

我無法想象家裡面的書櫃空蕩蕩的是什麼感覺?應該很彆扭吧。看到書櫃上滿滿的書。覺得就是家裡面最好的裝飾品,看著就讓人心情好。

這呢,就是我自己雖然不是每本書都看了,確還是喜歡買書的原因。

雖說買書是很個人的行為。可是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好好讀書,書一定要認認真真的讀完。心裡,多少還是有一點點內疚的。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隱隱的心裡的負擔。 這本書是《高效能閱讀》。作者是日本的一位效率專家原尻淳一。

這本書,通過讀書的不同階段。教我們有技巧的,高效能閱讀,真正的理解書中內容,學以致用,從而達到知行合一。

在講到如何培養讀書的興趣時,原尻淳一認為,不善讀書的人,常常被“必須從頭讀到尾的強迫觀念”所束縛。而必須通讀的觀念,又會使讀書變得痛苦,麻煩和討厭。

他介紹了一個技巧,來解開讀書人身上的這個魔咒。 這個技巧,就是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的“讀者權利十條”。





其中第一條不讀的權利,第三條不讀完的權利,我覺得是打破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認為要強制自己閱讀根本不想讀的書這個枷鎖。

原尻淳一認為,“讀書應該以自己的好奇心為原點,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學者林望先生也認為,

讀書“應該等待時機- 當某種內在動機湧上心頭時,自己從書架上抓出自己想讀的書”。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以前買了一本英語的語法書。想著學語法。可看了幾頁,真心看不下去,覺得太枯燥了。 但現在,我對英語學習有了興趣。以前不想看的語法書,現在也不覺得那麼枯燥,能看進去了。所以這本在書架上空置了很久的書,又拿起來看了。

喜歡買書,可能是愛書的人的一種習慣。因為讀書,可以愉悅心情,獲得知識,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

我是艾米黎亞。喜歡閱讀和英語。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討論,共同進步,遇見更好的自己。


艾米黎亞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人,經常買書,但買回來也看不完,翻幾頁就放到書架了上了。最後書堆滿了以後,到了搬家、大掃除日,又會低價賣給收廢品的,但很多書籍我都沒有翻動過。

直到2016年我頓悟,開始努力讀書以後,這種情況才有了轉變。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有2個原因,讓我做了“買書剁手黨”。

第一,遏制不住的購買慾

《斷舍離》這本書你肯定聽過,裡面提到一個觀點:不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買,即使你當時很衝動想買
。比如前幾天蘋果剛發佈了三款新的iPhone XS/XR手機,但你手裡用的是iPhone X,就差了一代。如果你手頭比較充裕,你可能就會想要買新款。
但實際上,兩代手機沒差那麼多,如果你用的還是4s,完全可以更新換代,但僅僅差了10個月,就沒有必要了。但往往很多人控制不住,這就是購買慾。

同樣,買書也是一樣的原因,在書店看到一本書“很新、封面吸引人、紙張的香味”,就跟一盤大餐一樣吊足了你的胃口。所以你就忍不住掏出錢包買回家了。但回家後發現,遠看這本書如花一樣美麗,但近看,這書真的是“如花”啊~

第二,假意惺惺的掩蓋自己“知識的焦慮感”

很多人買書,可以說80%的人買書不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買一個心安理得”。我平時沒時間看書啊、上班啊、忙啊,想學習但沒空啊。

我買了書回家,我就安心了。我就不覺得自己沒有不學習,我就覺得自己很努力很上進。但實際上呢?買回來書翻了總共五頁就放下了,自己一點成長都沒有。

以前我也“買這種心安理得”、“買回來書籍,掩飾自己的知識焦慮”。直到2016年我發現我“真的一點都沒有成長”,買回來的書一點都沒發揮作用,才痛定思動。要大量讀書,4年讀完1000本書,目前已經2年多了,讀完了大概600本。

以上就是我的經歷,估計很多人也和我類似。可能這是一個“必經階段”。但最後還是建議,不僅要做買書剁手黨,更要做讀書腦殘黨,把腦袋讀殘,就成為“牛人”了。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我每年都會買很多書,沒有具體統計過,可能兩千左右吧。有我的書,還有孩子的童書。我喜歡家裡有很多書的感覺,看著書架上一排排的書,心歡無比。

我覺得,買書花的錢,不管買回來的書看不看,都值得。

雖然已經買了很多書,可是我覺得好書還有很多很多,以後還會再買回來很多的。

一個小角落



我買書有兩種情況:

1.著急看的書

一般我買書都是在京東或者噹噹。比較著急看的我直接就買了。這部分書基本上買來就看了。

2.看到搞活動就買買買。

這部分裡不看的最多,但很多書都是經典,而且是經過篩選之後的。

不著急看的書我會先放在購物車裡,然後等搞活動的時候,比如六一八或者雙11都會買了很多。

京東和噹噹的活動都很划算,比如滿減活動,半折活動,買下來還是比較划算的。雖然很多人說買書不要計較價錢,但是我覺得,在不是著急看的情況下,能便宜買到還是挺划算的。當然了,土豪除外哈。畢竟現在的書也不便宜,尤其是孩子看的繪本。一本精裝都要二三十塊,搞活動時候也就七八塊五六塊,還是挺划算的。



雖然有很多書我都沒有看,但是看著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滿心裡都很歡喜,而且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會看的。

最重要的家裡有個讀書的氛圍,這種氛圍會督促我和孩子更多的看書。我家小朋友從十個月就開始讀書,每天我都會陪他讀上1到2個小時,她的書買回來的基本上所有的都已經看完了,我在每年搞活動的時候都會給她買很多。

親子閱讀是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我和小朋友最享受的時刻。

我家沙發上,書架上,書櫃裡,床頭,電腦旁,都到處都放著很多書,孩子走到哪裡想看書,基本上隨手都可以抽出來一本書看。

我平常在電腦旁寫作,有需要的隨手拿幾本,坐在沙發上也可以隨時看,看得最多的是在床上,有時候休息的時候隨手抽本書。我還專門在床頭上放了一種那種小櫃子,專門放書,很方便。


花寧蘭芝


為什麼有些人即使無法讀完,也總是喜歡買書?

我就是這樣的人,經常買書,卻沒完整的讀完幾本書。

想讀而不會讀

在買書之前是抱著強烈的閱讀慾望去買的,但是到手之後,卻完全不是這樣個字。沒有合理安排好時間,讀到一半被打擾就放下了。也沒有掌握輕鬆的閱讀方法,讀起書來發困,讀不進去。這樣的原因導致書沒讀完、書卻買了一堆的現象時有發生。就是一句話說的“想法太多,而行動太少。”

買書有一種滿足感

雖然有好多書還沒讀,看到喜歡的書還會買。總是想,總會有時間讀完的,所以就不停的買買買。買完書,才覺得心裡非常滿足,萬一哪天要讀的時候手頭沒有書呢!這也算是未雨綢繆吧。



還真是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希利爾講世界史》買回來放了4年,結果,老師突然讓孩子讀這本書,第二天就要帶到學校,這就派上用場了。

為了收藏

有些書,不是買回來看,而是收藏。比如我買過一套《不列顛兒童百科全書》,據朋友說是絕版了,快收藏。然後我就花100多塊買了一套原價大約20的百科全書。有個同學也是喜歡上收藏,她是到圖書館看完書後,喜歡的再買回家藏在書櫃裡。這樣的朋友還不少呢。

以上就是我為什麼總買書,不知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致力於分享生活和育兒過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說的就像我呀,我也喜歡買書,雖然很多還沒看,但還是不停地買買買。為什麼,喜歡看書,但時間又不夠唄,平常別人問,都是隨口就這樣回答了。現在看到這問題,我倒是認真分析了下。

一,喜歡買書的人,大部分應該都是愛看書的人。當然,要排除某些不愛讀書的人喜歡買書裝門面的。就像我,從小愛看書,以前讀書時不停地攢錢買書,那時是散文小說居多,進入社會工作後,看的書也就更廣泛了,除了文學,各種雜學都感興趣,然後看到感興趣的書就不停地買回家。自從上班有工資後,不僅是買新書,就連以前看過覺得很好的書都要把它們買回來保存。這就像是一種習慣了。



二,紙質書看起來才有感覺,也覺得更划算。現在電子書這麼發達,很多人喜歡看電子書,方便,隨時隨地能看,我也偶爾會看下電子書,但更多時候還是喜歡捧著紙質的書看,除了那沙沙的翻書聲能帶來感覺外,還方便查閱和回味,有時後面的不懂了想回去看看,紙質的更方便查找,還一個心理作用,同樣是出了錢,紙質書擺在那就像是自己的財富,並且感覺踏實,而電子書你不打開卻看不到它的存在,並且會擔心哪天因為自己或者系統的失誤讓它消失無存了。所以我就喜歡買紙質書。

三,時間不夠用。這也是其中一方面,現代社會是個信息大爆炸的社會,整天都在緊張和 忙碌浮躁中度過,而休息娛樂方式又很多,所以難得有時間靜下心來長久地看書,因此我的書買回來還有很多沒拆封。最近我開始給自己定下讀書計劃,希望能有毅力做到,儘量減少其他娛樂時間,利用空閒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四,最後,都怪商家太多打折優惠勾引我。京東經常搞活動,淘寶有幾個書店我也會買,自從網購興起後,買書再不用像去實體店那麼麻煩了,加上經常打折,一看到比平時優惠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多買,經常為了買某本書逛書店,結果為了湊單卻買了一堆回來,哈哈,這其實只能怪自己了。像我一樣的人有嗎?


藍箋1997


這是一種病,一種貪婪,總是想把整個世界都裝進肚子裡,真的沒有這種可能。我曾經就病的不輕,總是買買買,進了書店就出不來。然而,買回來的書,基本都丟給書櫃了,好像和自己沒關係似的。



要麼就是好友來訪,借書,在我千叮嚀萬囑咐的嘮叨聲中,我的書,基本無一倖免的成了:黃鶴一去不復返。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也就有教訓了。人不可能什麼都知道,總有你觸摸不到的領域,總有你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比如:96年去海南出差,返回途中,領導突發奇想,非得要在武漢下車,要去上海,於是乎,又從漢口坐江輪前往上海。我忘記了是三等艙還是二等艙,我們一行三人,我們房間多了一個人,也就是這個人,讓我有了學習秦腔的衝動。



一個上海籍的西安人會唱秦腔、婉婉腔,而我,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竟然不會?好丟臉。於是,從上海返回西安的第一件事,直奔西一路(藝俗社)旁的音像部,買了兩張原版秦腔碟,每張50元,分別為(三滴血和血淚仇)。學戲的熱情高漲,也就在這個時候,西安‘秦之聲’尖莊杯大獎賽海選拉開了序幕。我報名了,學了三天,只學了一段(祖籍陝西韓城縣),走上了秦之聲的大舞臺。我記得很清楚,臺底下坐的全是秦腔和地方戲的名家:全巧民、肖玉玲、李愛琴、吳德、鄖宗漢等。第一關,輕鬆過關,第二關唱什麼?(祖籍陝西韓城縣),好嘛,第二關過關。第三關唱什麼?(祖籍陝西韓城縣),結果,問我話的老師樂了,結果,我提一瓶尖莊酒打道回府了。知道我的壯舉的一幫朋友也樂了:我們唱了幾十年的戲,也不敢去登那場子,你娃牛。當然了,這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個插曲。事實證明,秦腔不是那麼容易學的,太難了。通過這個笑話,我學的老實多了,只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



學秦腔和買書是一個道理,買的再多,不看等於白搭。16年在賈平凹故居買的那本(秦腔)也只是翻了幾十頁。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一定是:活到老,學到老。買書是種病,認清可改錯。飯要慢慢吃,人要好好做。


蓉兒尋找靖哥哥


因為愛買書,愛藏書是一種病。



風起雲湧42


我也有這習慣,從小到大都對書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懷,我喜歡看書,可是讀書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我買書的速度。

要說空閒時間我最喜歡做的,大概就是去各個書店去淘書,愛好廣泛的我涉獵的書籍也是範圍廣泛,文學,歷史,詩詞歌賦,名人傳記,手工藝品,行業專業書。。。但是我讀完的卻很少。


為什麼讀不完還要去買呢?為什麼現在有電子書還堅持買紙質書呢?這大概是價值觀的問題吧,我覺得把錢用在買書上很值得,電子書再方便,也替代不了紙質書中的書香。

每次買書都是為了求知慾,對了解未知事物的渴望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每一本書都是自己的希冀,毫不誇張的說,我看到書眼裡都會有光,徜徉在書海里,會讓內心充滿滿足感和充實感。儘管隨著工作的忙碌,能讀書的時間一再壓縮,一本本書開始束之高閣,也為了方便利用零碎時間讀書去買了kindle,但依舊改變不了買書的習慣,有時候去坐車在候車廳看到喜歡的都會買下來帶著。
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免費的圖書館可以借閱書籍,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去圖書館蹲著,回家前再借幾本,但每次去書店看到喜歡的還是會買回來,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這習慣也算是給以後的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在書香包圍中長大的孩子,肯定也會對書產生不一樣的情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