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織密鐵路網:邊陲“末梢”正轉變為國際鐵路“樞紐”

云南织密铁路网:边陲“末梢”正转变为国际铁路“枢纽”

圖為有百年曆史的滇越米軌鐵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7日電 題:雲南織密鐵路網:邊陲“末梢”正轉變為國際鐵路“樞紐”

作者 繆超 張偉明

改革開放之初,雲南僅有貴昆鐵路和成昆鐵路兩條幹線鐵路,出入物資運輸往往“一車難求”。與雲南鐵路打了30多年交道的袁劍27日對記者說,他記憶最深刻、最艱難的一次裝車:在貨場守5天5夜才等到空車。

40年後,雲南鐵路從米軌到準軌、再到高鐵,從綠皮車到空調車、再到動車,不斷織密鐵路網。昔日中國鐵路網的邊陲“末梢”正逐漸轉變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鐵路樞紐。

袁劍是雲南昆明一家物流企業經理。今天,他只需在手機APP平臺上動動手指,告知鐵路營銷人員裝車計劃,公司的貨物就能安全、及時運往目的地。袁劍說,“改革開放以來,雲南鐵路線路愈多、運輸速度愈快、服務水平愈好。”

云南织密铁路网:边陲“末梢”正转变为国际铁路“枢纽”

圖為昆明火車站內停靠的高鐵動車和準軌列車。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供圖

云南织密铁路网:边陲“末梢”正转变为国际铁路“枢纽”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中老鐵路玉溪至磨憨鐵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供圖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境內高山深谷縱橫,自古以來交通閉塞。鐵路出現後,逐漸改變這一狀況。早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運營讓雲南與世界聯通;新中國成立後,成昆鐵路、貴昆鐵路相繼建成,加強了雲南與中國內陸與沿海地區的聯繫。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活躍起來,雲南原有鐵路運力逐漸滿足不了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需求。袁劍回憶,“最初,我們通過鐵路將雲南的茶葉發往湖南,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因此常常要去貨場守候空車。”

1997年,雲南出海大通道南昆鐵路正式通車運營,雲南鐵路貨物運輸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後來廣大鐵路、大麗鐵路、崑玉河鐵路等又相繼建成。近年來,隨著滬昆高鐵、雲桂鐵路、昆楚大鐵路等的開通運營,雲南邁入高鐵時代。

截至2017年底,雲南鐵路營業里程達3681.7公里,較2012年末增加1062.3公里。其中,電氣化里程2595.4公里,複線里程1283.9公里,複線率達34.9%。雲南鐵路已基本淘汰老式“綠皮車”,客車旅行時速提升2.5倍。

“後來我們的運輸貨品不斷增加,有礦石、化肥、瓷磚等。隨著雲南新通車鐵路線越來越多,貨物目的地遍佈全中國。”袁劍告訴記者,“在此過程中,鐵路也在不斷提速,促進了物流快速發展。”

據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統計,目前,雲南每分鐘有200人選擇火車出行,其中高鐵100人;每天運輸貨物近35萬噸,其中,出省物資7.7萬噸。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完成旅客發送482.5萬人,單日旅客發送最高突破30萬人次,然而1978年雲南鐵路準軌每月發送旅客僅為50萬人,增長近9倍。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倡議,雲南毗鄰南亞東南亞,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讓該省成為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省份之一。為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雲南先後開行昆明至荷蘭鹿特丹、昆明至烏茲別克斯坦、昆明至越南海防等中歐中亞班列,組織咖啡豆、醫療器械等雲南特色商品遠銷國外。

本月26日,雲南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呂兵在會上介紹,目前,中越鐵路通道實現境內段全線準軌化,連接緬甸的大理-瑞麗、連接老撾的玉溪-磨憨兩條鐵路正在加快建設,連接緬甸的第二條中緬鐵路通道臨滄-清水河、經緬甸連接印度的芒市-猴橋兩條鐵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昔日中國路網的“邊陲末梢”正逐漸轉變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鐵路樞紐,袁劍表示,“期待跟隨鐵路的互聯互通,開拓南亞東南亞物流市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