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臟,五音,五味,五穀,這些“五”你知道幾個?

一、五行

五行,五臟,五音,五味,五穀,這些“五”你知道幾個?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根據五行學說,“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爰稼穡”,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金曰從革”,凡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於金;“水曰潤下”,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於水。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

二、五臟

五臟六腑是中醫術語,特指肝、心、脾、肺、腎;中醫的五臟和現在醫學解剖位置的臟器不同,並不全是指具體的器官,而是代表了一個系統和體系。

三、五音

五聲音階,古代文獻通常稱為“五聲”、“五音”等。五聲音階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順序,從宮音開始到羽音,依次為:宮—商—角—徵(zhǐ)—羽。

四、五味

即酸、苦、甘、辛、鹹。《靈樞經》中論述了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臟,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鹹味入腎。日常所食的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屬。現代認為藥物味的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如辛味的多含揮發油,酸味的多含有機酸,甘味的多含醣類,味苦的則可能含生物鹼、甙類或苦味質等。

五、五穀

平常俗稱的“五穀”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附:傳統文化中的“十三五”

1.五臟:肝心脾肺腎

2.五色:青赤黃白黑

3.五音:宮商角徵羽

4.五志:怒喜思憂恐

5.五味:酸苦甘辛鹹

6.五液:汗涕淚涎唾

7.五華:爪面唇毛髮

8.五體:筋脈肉皮骨

9.五官:目舌口鼻耳

10.五時:春夏長夏秋冬

11.五動:握憂噦咳慄

12.五聲:呼笑歌哭呻

13.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宣明五氣篇》);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諸病源候論·虛勞候》)。

五行,五臟,五音,五味,五穀,這些“五”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