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我的老家是在浙江省舟山市,那是一個群島城市,魚很多。以前總有人問我,你們打籃球會不會掉到海里去?我說我們舟山可大了,舟山本島從東頭開汽車到西邊,也得一個多小時。所以,舟山人總喜歡說自己是“大舟山”,因為我們小時候,難得看到大陸。

舟山以前交通不方便,去上海、寧波都得坐船。現在從寧波到舟山,建起了海上大橋,50多公里長,舟山也就變成了半島。大陸人民可以開汽車直接到沈家門漁港,然後在夜排檔吃完一頓美美的海鮮,再去普陀山燒香旅遊。當然你現在還可以坐飛機到舟山機場。舟山如今已經是中國的新區,也是浙江自貿區的所在地,最近正在開建從寧波到舟山的海上高鐵,將來這一條海上高鐵還將連接上海的浦東。

現在舟山在建兩大項目,一是美國波音公司工廠,這是波音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廠。二是在建世界最大規模的綠色石化基地。為此,浙江省政府主辦的世界油商大會最近在舟山市舉行,大會組委會邀請一些日本的石油化工企業參加這一次大會,於是把日本幾大綜合國際商社的中國區總裁和能源部長都請到了舟山,結果有人不理解:我們希望你邀請一些石油化工企業,你怎麼邀請一些國際商社的人來了呢?


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我突然感悟到,我們有許多人對於日本綜合國際商社不是很瞭解,因為中國還沒有這類的企業集團,許多人單單地把它理解成是國際貿易公司。

那麼,日本的綜合國際商社,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企業呢?

在解讀日本綜合國際商社之前,我先來說一組數據:日本有6大綜合國際商社,它們的貿易額佔了日本對外出口總額的43%,進口總額的62%。它們的經濟規模佔到了日本整個國家GDP的31%。這一組數據還是2006年時的數據,現在一定會有些變化,但是應該是變得越來越大。

我們看韓國經濟,總是會認為,沒有現代集團、沒有三星、沒有樂天,韓國經濟就會垮掉。那麼,我們也可以認為,日本如果沒有這幾家綜合國際商社,日本經濟也會垮掉。

日本的這6家綜合國際商社,為什麼在日本國家經濟中佔有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到底是何方神仙?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三菱集團”。

三菱集團,可以說是日本綜合商社的代表。它起始於明治時代初期,創始人是巖崎彌太郎,最早從事的是海運事業。經過140多年的發展,三菱集團業務範圍擴展到汽車、成套設備、軍事裝備研發製造、電子、石油化學、飛機、造船、核能等產業,並致力於城市住宅開發和新材料開發等,控制著日本的軍工產業和宇宙工業。其核心企業有: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汽車、三菱電機、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在中國最為出名的,可能還是“三菱電梯”,那是三菱集團的孫公司。


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第二家是“三井集團”。

三井集團的歷史在日本各大商社中的悠久程度排名第二,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創業於1673年,一名叫“三井高利”的商人在東京日本橋創辦了服裝店“越後屋”(也就是現在的“三越百貨公司”)。1683年,他又創辦了一家“兩替店”(類似是中國的錢莊),開始發展金融業務。三井集團後來與三菱集團、住友集團發展成日本的三大財閥,在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三井集團在金融、化工、重型機械、綜合電機、汽車製造、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公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很大的優勢。其中三井住友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公司是財團的三大支柱企業。其核心企業有新王子製紙、東芝、索尼、松下電器、NEC、豐田汽車、三越百貨、東麗產等。


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第三家是“住友集團”。

住友集團創建於17世紀,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1610年前後,一位叫“住友政友”的商人在京都創辦了出售“書物和藥”的商店,叫“富士屋”。不久,住友政友的姐夫蘇我理右衛門在京都創辦的銅產品的加工店——“泉屋”。後來兩家公司合併,“泉屋”的標誌,在1885年開始成為住友集團的註冊商標,至今仍被住友集團和其核心企業作為公司標誌。

住友集團的“三駕馬車”是三井住友銀行(系“住友銀行”與“三井銀行”的合併)、住友金屬工業和住友化學工業,涉及的業務包括航空產業、石油化工、鋼鐵、金屬礦山開發、房地產開發、綜合電機等。

第四家是“丸紅集團”。

丸紅集團創立於1858年,以紡織業起家,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其核心企業有瑞穗銀行、日產汽車、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 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


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第五家是“伊藤忠商事”。

伊藤忠商事與丸紅是同一年創業,第一代社長伊藤忠兵衛在1858年通過銷售麻布的創業,持續發展歷經一個半世紀,目前的業務範圍涵蓋紡織、機械、信息、通訊相關業務、金屬礦產、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相關業務,以及生活材料用品、化工品、糧食、食品等各種商品的進出口及國外貿易、金融業務、房地產買賣、倉儲物流等業務。

第六家是“雙日集團”。

雙日株式會社由原日綿公司和日商巖井公司於2004年合併重組而成。日綿和日商巖井都是屬於世界500強中的大型企業。業務範圍涵蓋燃料、能源、化學品、合成樹脂纖維、棉花、木材、糧食、食品、蔬菜等等。

日綿公司成立於1892年,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繫,早在1953年,日綿公司就開始從中國進口糧食。1960年,周恩來總理向日本提出了恢復日中貿易的條件“貿易三原則”,雙日集團立即予以接受,並於第二年被中國政府指定為第一家日本“友好商社”。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日本的綜合商社是一個綜合產業體,小到雞蛋、拉麵,大到火箭、衛星,除了毒品,可以說是什麼都做。它們在世界187個城市設有800多家分支機構,向國外派出1.6萬餘人。它們的信息蒐集、加工處理和傳遞能力堪稱世界第一,遠遠超過了日本政府本身。

從這6家的日本綜合國際商社的經營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三大功能:貿易、服務、事業投資。

這6家商社,一開始都是從做貿易起家的。因此,貿易是它們的最傳統的業務,而且一做就是幾百年。但是,這些國際商社的貿易,做的不是單體貿易,而是搭建綜合貿易平臺。它們作為日本企業與海內外企業之間交易的組織者,不僅從事國內貿易、進出口貿易,還從事多國間的貿易,並在貿易中,構築起了三大網絡體系:交易網絡、信息網絡和物流網絡。可以說,日本經濟與產業,如果離開了這些國際商社的支撐,將會出現崩潰。

舉一個例子,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期。日本企業開始要進軍海外市場,一方面要藉助於海外廉價的勞動力建立生產基地,另一方面也要開拓海外銷售市場。但是當這些日本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後,發現既缺乏與外國政府與企業的人脈關係,也不瞭解外國的法律、行政法規,更缺乏開拓海外市場的人才,因此處處碰壁。這時候,國際商社就發揮了“帶路人”與“顧問團”的作用,因為這些商社在國外早已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務所、代表處,已經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國際商業網絡。譬如在中國,這些國際商社普遍是在70年代初,就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辦事處。而日本企業開始規模性地對華投資,是在90年代。這些國際商社在20年間的中國摸爬滾打,足以成為這些日本企業進軍中國的“帶路黨”。

又譬如,日本各大汽車製造商紛紛投資中國,中國各級政府給予這些公司以最大的支持,理應他們可以獨當一面。但是,回過頭來看,這些汽車製造商,無論是豐田,還是日產,最終依然需要依靠國際商社的協助,因為無論是在中日之間還是在中國,物流網絡的建設,國際商社比一家汽車製造商要健全的多。

所以,這也就很自然地衍生了商社的第二個業務:服務。


誰在把控日本國家的經濟命脈?



事業投資,是日本各大國際商社中獲利最肥的一塊業務。

日本各大商社的事業投資,不是金融投資,而是實業投資,不是短期性投資,而是長線投資。它與合作伙伴是同舟共濟,而不是威逼合作方在短期內產生巨大利益。

那麼,日本各大商社的事業投資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最多的是集中在資源、能源、環境三大領域,還包括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項目投資上。也就是說,日本國家所需要的資源,不是花錢去向別人買,而是自己掏錢去海外開發,確保控制資源源頭。這不僅是為了國家的能源、資源的安全,也是為了管控價格。

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的國家,很早開始,他們就把眼光向外放遠,要到全世界去尋找資源。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出現後,日本更覺得應該從戰略上考慮。

中東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煤礦,包括巴西、俄羅斯的天然氣和油田,早期這些國家開發能力不足或資金有限,因此允許外國大公司去購買它的權益。權益買下來後,大家到一定的時間就共同開發。有的買了十幾年都不動,等到需要了,再來鋪管道、建廠,煉油、抽氣。

為了能提供充足的貨源,商社會自己投資,從事勘探。而這類投資風險很大,數額很高,即使20%的股份也在十幾億、幾十億美元。商社就與當地資本合作,甚至和歐美企業,像殼牌、BP,一起來投資開發,實現多頭需要。

日本的這些國際商社認為,能源、資源這些不可再生的東西,價值只會漲不會跌。大型綜合商社因為擁有投資實力,早期就已經開始運作。現在它們越來越升值,

日本的石油和天然氣,很大一部分是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兩家公司做的。從中東買進來,把它做成各種油的產品;而同時,煉油廠、儲油罐、儲氣罐,也多是商社的。商社還在日本各地建加油站,日本幾乎每個加油站的背後都有一家商社。所以,從上游到終端,商社是一條鏈地做起來了。

所以,日本的國際商社,既是產業的組織者,又是產業的扶持者,更是戰略投資者。

正因為日本有這些綜合國際商社的支撐與運作,日本即使在90年代初遭遇泡沫經濟崩潰的打擊,但是日本經濟依然能夠很快地得以自愈,並維持國家經濟整體不至於出現崩塌,實現完美的軟著落。

所以說,我們常常說,日本失去了20年,但是我們看到,這20年中,日本依然在發展,依然在創新,在許多領域依然引領世界。日本國際商社的這一種獨特的經濟集團的發展模式與運作的經驗,很值得我們中國學習與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