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敘利亞形勢最終是什麼結果?為什麼?

中冀張宣李俊


敘利亞內戰七八年,其實就是各種勢力博弈的七八年,也是敘利亞人民水深火熱的七八年,更是困擾著歐洲難民問題愈演愈烈的七八年。

要知道敘利亞如何結局,看看伊拉克、利比亞就知道了。一個內部矛盾重重,宗教紛爭不斷的中東國家,沒有一個強人政權如薩達姆、卡扎菲還真的難得擺平。

現在的阿薩德政權儘管有俄羅斯不惜代價的力挺,有伊朗慷慨大方的援助,但是,從長遠來看,俄羅斯人也好,伊朗人也罷,終究會離開。

俄羅斯、伊朗離開後,敘利亞內部矛盾依然存在;庫爾德人的建國夢,反對派的訴求能不能滿足,民族和解能不能實現? 恐怕原有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衝突又會產生。

儘管阿薩德政權現在收復了三分之二的國土,但是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於敘利亞來說應該不復存在了;俄土伊三國領導人會晤時,根本就沒有考慮敘利亞的存在,而是協調各自的立場和既得利益。

伊朗聲稱要為敘利亞重建武裝部隊;土耳其死死盯住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俄羅斯牢牢把控它的既得利益,即兩個軍事基地。

最後還有尷尬的美國人。走,還是留? 就這麼走了,川普心有不甘;賴著不走,又師出無名。支持庫爾德人,會惹怒土耳其;放棄庫爾德武裝,干預敘利亞事務又少了抓手。

敘利亞已經將命運和普京總統綁在一起;普京在,敘利亞平安無事;普京走了,敘利亞前途未卜!


閒看秋風999


敘利亞戰役的最終結果很大可能就是巴沙爾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無論是庫爾德人還是反對派都會繼續維持一定的力量存在。也就是說美國勢力不會完全消退,俄羅斯勢力也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大家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是在戰後重建的問題上,巴沙爾指望俄羅斯出大錢那是不可能的,還是要看西方為主的國際社會的臉色行事。因此巴沙爾也有求於西方,完全和西方撕破臉,對他的統治沒什麼好處。

木叔分三個層面來討論這個話題,1200字左右:

第一,按照目前的態勢,巴沙爾獲得大部分國土統治權沒問題,但是建立起有效統治不太容易。

巴沙爾的統治其實很難回到過去2011年內戰前的狀態了。7年的內戰讓該國人口很多都成為了流民和難民,而且重要城市都成了破敗之地,甚至成了瓦礫。國家經濟幾乎崩潰了,沒有什麼收入來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局面不容易改變。

巴沙爾在這樣的條件下統治全國大部分國土,可以想見難度之大。這樣的國土表面上是統一的,他可以建立統治,但實際上越是動盪,越是經濟不好,就越可能出現反對派,以及出現恐怖組織死灰復燃的跡象。

所以,暫時取得勝利並不值得慶祝,過個一段時間再看局勢,可能就會有新變化。

第二,東北部的庫爾德區和巴沙爾一派需要一些協調,西方會在這個問題上保有一定的話語權。

目前巴沙爾還沒有對庫爾德地區進行軍事進攻,一是重點不在這裡,二是美國等外部勢力有介入。因此這個區域對巴沙爾而言是相對敏感的區域。

其實無論是巴沙爾還是過去的薩達姆,他們對彼此國內的庫爾德人基本上都是防範為主,對任何庫爾德人的權利增長都保持高度警惕。巴沙爾他老爸阿薩德當政的時候竟然都不允許當地講授庫爾德語言的,可見對庫爾德人權利剝奪的嚴重性。

所以無論是伊拉克還是敘利亞的庫爾德人,一般都希望高度自治,乃至最終獨立。巴沙爾對庫爾德人想恢復過去的統治恐怕不可能了,達成高度自治的協議,類似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爾德人的協議一樣,很可能是個大概率事件。

美國勢力會長期存在於庫爾德區,就如同存在伊拉克一樣。因此巴沙爾未來可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一個表面統一,實際上分裂的現實。

第三,敘利亞重建可能要數千億美元,儘管巴沙爾不願意西方進入,但可能比需要與之合作。

巴沙爾當然希望國家富強,但現實肯定沒這麼樂觀。一個打了7年戰亂的國家首要目的是發展經濟。如果巴沙爾把西方勢力完全排除,光靠俄羅斯一派來發展該國破敗的經濟?這是很難產生好結果的。

特別是西方控制了主要的國際經濟組織,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他們對敘利亞的援助如果不到位,光憑俄羅斯等國,敘利亞是不可能獲得重建機會的。巴沙爾的政權也不會在重建中獲得民意的贊同。

因此,未來巴沙爾和西方肯定會有某種妥協,在戰後重建上,西方可能會獲得在戰場上難以實現的利益。但對巴沙爾而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全球經濟話語權還是西方掌握,他只能隨行就市。


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混亂了7年的敘利亞內戰即將迎來“最後一役”,從阿勒頗到代爾祖爾,從東古塔到德拉和庫奈特拉,目前仍處於反對派武裝控制下的伊德利卜省,很可能成為敘利亞政府將收復的最後一塊標誌性失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討論敘利亞形勢的最終結果似乎多了幾分可行性。至於最終結局,小編以為在俄羅斯、伊朗的堅定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重新控制全境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只是庫爾德地區需要單拿出來討論。換句話說,戰爭可能很快將結束,將危機仍將持續 。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

伊德利卜戰局正走向利於政府軍

敘利亞政府軍已對伊德利卜地區的反對派武裝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另一面的海邊則留給了俄羅斯海軍和空軍。在與外軍強力介入下,不管伊德利卜省現在有3萬武裝分子,還是5萬,都不是俄敘伊聯軍的對手。

那麼,唯一關鍵的變數就是美英法究竟會不會介入,現在看來三國強勢、大規模介入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這是因為,

  • 從敘利亞內部來看,伊德利卜省內並沒有成氣候的西方代理人,有的只是各派勢力,其中相當多數還與恐怖組織有染。面對這群反對派勢力,美英法是否願意軍事投入值得懷疑。

  • 從外部來看,美國忙著中期選期、應對白宮醜聞與貿易戰;英國忙著10月前要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法國馬克龍政府剛重組內閣,重振國內經濟才是其第一要務,因而,三國都缺乏出兵的動機,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會行動,只是不太可能大規模軍事投入。

一邊是俄羅斯、伊朗的強力、堅定支持與敘利亞政府軍結束內戰的堅強決心;另一邊則是據守伊德利卜省的3-5萬武裝人員,敦強敦弱一目瞭然,因而,敘利亞政府軍最終收復全境的可能性達到了7年來的最高點。

敘利亞庫爾德區問題

至於庫爾德區問題,為什麼要單獨討論,這是因為庫爾德人的自治程度較戰前已前所未有的提高。這既有庫爾德人自身爭取的結果,更主要是美國扶植的成果。在2011年以前,庫爾德區理論上在敘利亞政府軍管轄之內,但其實早已高度自治,只是沒有武裝。2011年內戰發生後,敘利亞庫爾德人才在土耳其庫爾德人的幫助下組建了自己的武裝,並在美國支持下逐漸發展壯大。

以往,對於敘利亞庫爾德人問題,敘利亞政府傾向溫和與剋制的立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沒有武裝;但目前情況有所不同,庫爾德武裝、土耳其與美國的因素都是敘利亞政府不得不面對的,而且俄羅斯人並未介入敘利亞庫爾德地區。

在這一背景之下,即便敘利亞政府軍能收復伊德利卜省,敘利亞庫爾德控制的地區也可能繼續留在敘利亞版圖內,但將陷入美國、土耳其、俄羅斯、敘利亞幾方的爭奪之中,只是相信屆時政治層面的博弈要遠勝于軍事,甚至這很可能成為敘利亞戰後必須面對的一個常態。

終一句,敘利亞形勢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是敘利亞政府軍在俄伊支持下攻下伊德利卜省,恢復對除敘利亞庫爾德控制區之外其他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並在各“金主”們的支持下開啟戰後重建,難民將逐步迴歸,而庫爾德控制區問題將長久懸而難決。


陳一諾


敘利亞局勢將演變為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時在很長時間內都會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顯然,隨著敘利亞戰局正向著敘利亞政府軍不斷傾斜,局勢也逐漸明朗化。顯然敘利亞三方相互遏制的局面已經形成,既以巴沙爾政府為一方,佔據河西敘利亞腹地,成為最強一方。以美國扶持的庫爾德武裝為一方,佔據整個河東地區,第三方便是以土耳其扶持的敘利亞自由軍為一方,佔據敘利亞北部土—敘邊境傑拉布盧斯—阿夫林—阿勒頗以西50公里處巴卜一帶。由於敘利亞局勢中各角逐方利益糾纏錯綜複雜,相互制約,相互威懾,所以俄羅斯和伊朗未必能同敘利亞政府一同向土耳其挑起戰爭,也未必敢和美國在河東地區決雌雄,而政府軍常年征戰,顯然其軍力已經無法和土耳其抗衡,更無法和河東美國相比。所以三方格局不僅已經形成,而且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


1.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將長期存在,但彼此邊界和勢力範圍劃分已經明確。但敘政府和庫爾德武裝在敘利亞石油產區的爭奪拉鋸戰將持續進行,美俄雙方將藏在幕後佈局支援。

隨著美國在河東地區不斷的建造軍事基地、擴大軍事力量部署,美俄雙方以幼發拉底河為界的勢力範圍已經清晰起來。但美俄在敘利亞之爭是圍堵和突破之爭,俄羅斯為了突破美國在黑海和歐洲方向的圍堵、地中海方向的封鎖,必須在地中海方向不斷的擴大和鞏固其成果。所以勢必逐漸將驅趕美國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和軍事威脅。同時敘利亞政府為了獲得經濟上的重建資金和發展民生,勢必將和庫爾德武裝爭奪河東產油區和產糧區。但因為美俄雙方都知道彼此的底線所在,不會去輕易觸碰,所以兩家顯然會站在幕後扶植各自代理人去獲取利益。但顯然美俄在敘利亞不直接交鋒,則敘利亞和庫爾德武裝的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2.隨著美國在河西地區戰略觸角的喪失,美國被動的只能加大對庫爾德武裝的支持。但庫爾德武裝的強大和自治顯然挑戰和損害了土耳其的利益,土耳其勢必將加強與俄羅斯、伊朗的聯繫來制衡美國。從而導致土耳其會在敘利亞的利益持續存在。

庫爾德武裝牽扯到伊朗、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四國,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國加大對庫爾德武裝的支持可以加大其對上述四國的遏制,但反過來也會加大四國對美國離心速度和四國之間抱團的步伐。顯然土耳其無論是因為其自身戰略價值,還是在敘利亞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獨特的地位,俄羅斯必定會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持續拉攏土耳其,也將促使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利益受到保障。從目前來看土耳其並沒有和敘利亞政府短兵相接過,後續的利益爭奪中,土耳其恐怕也將隱居幕後、由敘利亞自由軍和敘利亞政府展開拉鋸,但顯然俄羅斯將在該問題上保持中立。


中評軍事



君山自在遊


一、俄、敘、伊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9月7日,俄、土、伊峰會結束並發表共同聲明,表明"伊德利卜黎明"行動正式開始。對俄羅斯來說,在伊德利卜殘存的8萬"征服陣線"及反對派武裝者之中,有近一萬來自車臣、土庫曼斯坦等高加索地區,一旦除惡未盡放虎歸山,今後對俄羅斯就是極大的安全隱患和危脅,必須在伊德利卜就地殲滅。對伊朗來說,經過幾年的參與巳經下了血本,目前已到最後關頭,因此全力支持敘利亞"解放全境"。只是土爾其有點搖擺,一是擔心自己在敘扶持的親土反對派也被殲,二是擔心開戰造成難民湧入,所以反對"總攻"。但由於俄、敘、伊態度堅決,土爾其也無法阻擋。這二天俄羅斯空天軍巳經對極端組織基地發起多次猛烈攻擊,現在就等敘、伊地面武裝發起進攻。


二、美國、西方既不甘心又很無奈

伊德利卜反對派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干預影響敘利亞局勢的最後工具,一旦反對派在"最後之戰"中被一鍋端,他們不僅顏面盡失,而且對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都會喪失,因此決不會甘心認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歐想出手卻找不到合理的藉口,因為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恐怖組織,俄敘打擊名正言順。想要再以"化武"為藉口,又被俄羅斯搶了跑道先行曝光,因此故技重演可信度很低,所以現在很無奈。雖然特朗普推特上囗氣強硬,但普京"光腳不怕穿鞋的"照樣開打。那麼這是否表明美國巳經無計可施還有待觀察,這二天特朗普宣佈無限期延長在敘駐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也發聲"美國一定會作出反應"必須引起重視。


三、"最後之戰"後續走向的幾種可能

一是美國一定會在他認為合適的時機找理由出手,但會盡量避免和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伊德利卜之戰不可能是摧枯拉朽的速戰速決,俄敘可能會"以戰促談"迫使極端組織和反對派分化瓦解。三是“最後一戰”雖然臨近,但敘利亞局勢難言收官,鑑於各種利益錯綜複雜,最終仍有可能通過政治途徑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協議"體面"解決。


灩瀾一叟


就在德黑蘭俄土伊峰會僵局僅僅過了3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日援引德國《圖片報》消息稱,德國國防部正考慮在敘利亞使用化武的情況下參與美英法對該國的打擊行動。
伊德利卜是反對派最後的據點,而土耳其是俄敘解決伊德利卜的關鍵所在。土耳其不僅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強國,對美國有極大的牽制力,而且由於土耳其堵住數百萬難民湧向歐洲,使歐洲對土耳其的態度十分顧及,以至於在庫爾德人問題上美英法對土耳其步步遷就。就在俄土伊出現分歧後,德國馬上宣佈要參加對敘利亞的打擊。

普京認為土耳其在美國的制裁下經濟嚴重惡化,土耳其會徹底站在俄伊這邊,形成俄土伊實質性的聯盟。土耳其做為美英法德重要,做為俄羅斯同樣重要。可是土耳其卻突然“變臉”,再一次顯示出了埃爾多安的多變性,把普京解決敘利亞問題的計劃給打亂了。還好,埃爾多安提議通過停火協議來讓當地的恐怖勢力繳械並從當剷除,還沒有完全站在美英法德這邊。可是伊德利卜包括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和“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征服陣線”等恐怖勢力,恐怖組織解決了,那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呢?埃爾多安有意在拖延戰爭,即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俄羅斯,又開始了左右逢源。
從目前伊德利卜的局勢上看,俄敘伊只能與美英法德僵持在那,以待局勢變化。美英法德雖然就敘利亞問題再度走到一起,包括土耳其的“兩邊站”,並不意味著就消除了貿易戰的影響,只不過都是為了在敘利亞的利益。法德比誰都清楚,俄羅斯想肢解歐盟,美國更想讓歐盟解體。之所以積極配合美國,就是如果俄羅斯控制了敘利亞,就可以通過地中海直接威脅歐盟。

實際上特朗普的心思根本不在戰爭上,陳兵敘利亞就是防止俄敘伊攻打伊德利卜省。特朗普的心思己經放在國內的中期選舉後是否被彈劾和貿易戰上,現在白宮“亂成一團”,特朗普精神幾近崩潰,再加特朗普一心就想解決與歐盟汽車關稅和貿易逆差問題,至於土耳其雖然9月4日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與蓬佩奧通電話對於布倫森問題同意展開對話,但是美國對土耳其絕不會就此罷休,埃爾多安下臺才是美國的最終目的。所以不過數日,美英法德土關係和特朗普在國內的政局一定有變,或許普京在等待這一變化。就像5月份本來敘利亞問題正在膠著,特朗普突然宣佈退出核協議,使敘利亞局勢完全倒向俄羅斯。

普京的目的就是使敘利亞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美歐關係一定有變,特朗普為了中期選舉被彈劾又抽不出身,普京那時就可以大展身手了。敘利亞最終的結果就是實現獨立統一。


適情雅趣


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持續到現在已有7年之久,敘政府軍也在俄伊聯軍的幫助下轉危為安,並已控制全國大部分國土,再經過對剩餘的反對派武裝盤踞的據點進行掃尾作戰,巴沙爾政府在形式上實現在全國的統一指日可待。

但是巴沙爾政府雖然能夠實現形式上的統一,但是敘國內還存在著庫爾德武裝,反對派武裝,以及美國的軍事基地,土耳其佔據的敘北部地區。此前敘政府軍未同美軍、土耳其軍隊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政府軍清剿的主要對象是反對派和各恐怖組織,庫爾德武裝也不是政府軍清剿的主要目標。那麼,在將反對派武裝佔據的主要城市解放後,政府軍還要不要將美軍和土耳其軍隊趕走,要不要繼續對庫爾德地區進攻,以消滅庫爾德武裝,這都是敘政府所面臨的問題。

如果要全面徹底地實現國家的統一,那麼勢必就要將以上外國勢力趕出敘利亞,消滅庫爾德武裝,這樣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如果境內存在著各種勢力,比如土耳其長期盤踞敘北部,美國也支持敘境內的庫爾德武裝在北部活動,這將影響巴沙爾對敘利亞的穩定統治。

但是經過7年多的內戰,造成敘利亞境內大量的軍人和貧民傷亡,很多城市被打成廢墟,百姓流離失所,很多難民逃往國外,敘利亞面臨百廢待興的局面。在解放完反對派武裝佔據的地區後,政府軍如果繼續同北部的庫爾德武裝作戰,那麼敘利亞的內戰什麼時候結束還是遙遙無期,很有可能還要延後幾年的時間。庫爾德人雖然有強烈的獨立建國願望,但是在整個中東地區都是被打壓的對象,最起碼土耳其會堅決打擊庫爾德武裝,所以庫爾德目前要想獨立建國基本不可能。

所以在這種局面下,敘利亞政府軍在解放完反對派佔據的主要城市後,尋求同庫爾德人的政治和解應該是最佳選擇,通過給予庫爾德人一定的自治權力,換取庫爾德人對敘中央政府的支持。如果這樣的話,敘政府就可以集中力量投入到戰後的重建工作。

對於被政府軍打散的反對派勢力,雖然不能對巴沙爾統治構成重大威脅,但也會是敘不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能夠實現敘利亞的安定,巴沙爾政府也需要同反對派達成政治和解,哪怕是給予反對派一定的政治權力,使反對派共同參與到國家的治理和重建當中去,這樣才有利於敘利亞安定和發展。

但是敘利亞內戰也不只是政府軍和反對派及庫爾德武裝之間的事,還存在著大國之間利益博弈的問題。雖然美俄介入敘利亞內戰都是以反恐名義進入,但是在恐怖勢力基本被消滅的情況下,外國勢力沒有了繼續留在敘利亞的理由,所以敘政府可以要求外國軍隊撤出敘利亞。

美國和土耳其自然沒有留在敘利亞的理由,如果長期賴著不走,那麼敘政府可以先禮後兵。對於俄羅斯和伊朗軍隊來說,兩國都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是既出錢又出力,沒有兩國的介入估計巴沙爾已經被趕入地中海了,所以兩國在敘戰事結束後可以允許保留一部分軍隊和軍事基地,其餘大部分軍隊撤出敘利亞。

總體來看,敘利亞內戰結束以後,敘政府將會和庫爾德武裝及反對派勢力達成政治和解,美國和土耳其軍隊撤出敘利亞,俄羅斯和伊朗將會保留部分軍隊,整體上敘利亞將進入戰後重建階段。


銘蘇先生



結局一:巴沙爾政權最終被美國陣營推翻

大家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顯然這是一種結局,但是這種結局概率不大。歷史背景參考其實也不難,為什麼呢?因為海灣戰爭之後,只要老美軍事出手打壓甚至打擊的對象,還沒有不倒臺的政權或者領導人,比如薩達姆,卡扎菲,南聯盟,阿富汗,而美國想要顛覆的政權,除一些比較被其他國家硬挺的國家和走狗屎運的領導人之外,也都基本上下臺了,比如他信,朴槿惠,穆巴拉克,穆沙拉夫等人。

所以僅從簡單的歷史來看,美國只要動了殺機,且投入了資源和行動,那麼大概率一定會如美國所願,畢竟美國是當前世界軍事第一,這兩年來經濟增長的風向還是第一。

那麼這個觀點放在敘利亞的話,七師弟覺得巴沙爾政權最終會被美國推翻是一種結局,關於敘利亞戰局七師弟也分析過,美國一般是兩種路徑,一是伊拉克模式,直接斬首速戰強推,二是利比亞模式,建立反對派根據地,給人給錢給槍。目前兩件事情,美國都在做,一是依靠化武藉口制定了相關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高懸一把斬首利劍。二是在幼發拉底河建立根據地,並且近期依託坦夫山地地區增兵成為敘控制區的突出部和支點,與代爾祖爾,哈塞爾等省形成軍事縱深。

可見,美國仍在做積極的軍事準備,所以巴沙爾雖然最後不至於是薩達姆和卡扎菲的結局,但是被打的核心成員均流亡俄羅斯或者伊朗,是很大可能的。


結局二:敘利亞分裂為二

這是七師弟覺得目前非常大概率的未來走向,歷史參考是什麼呢?就是那場我們出兵鴨綠江和美國人打的那場戰爭,那場戰爭的結局是什麼?其二是歷史上大敘利亞地區已經被一分為三一次了,當時是法國主導下的敘利亞地區分裂成為了黎巴嫩,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所以我想我們都非常清楚,目前敘利亞局勢動亂已經七年了,其中俄羅斯對於敘利亞的態度和決心,也已經看得非常清楚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排除美俄爆發全面軍事衝突的情況下,那麼敘利亞的結局應該是在目前的戰局情況下,巴沙爾政府控制中部和東部南部的省份,而美國人則慫恿反對派和庫爾德人共同建起一個國家,這個意圖目前也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美國已經在代爾祖爾省境內為反對派建立起來一個防空能力很強的聚集區,且在這個聚集區有了一定的自治政權機關,目前,就差找來一個政黨以及一個政黨領袖走上臺面

。其實目前的關鍵分析點就在於,美俄之間會不會有軍事衝突,且軍事衝突回到什麼程度,七師弟認為是衝突是有的,但是因為兩國都不是本土戰爭,所以大概率還是在常規戰爭的程度。所以,考慮到整個國際形式結構的情況,以及美國已經分力氣去錘伊朗的情況,所以目前七師弟認為最終局勢為了俄美的利益分盤,故而應該是敘利亞分裂為二概率很大。


結局三:敘利亞戰局結束 政權沒有推翻但是巴沙爾下臺

七師弟會有這個判斷是因為法國外長在九月初一句很用力的表態,這句話是這麼說的,

“巴沙爾贏得了戰爭,但是沒有贏得和平”。法國外長這句話在七師弟這裡很吃重,因為這位70幾歲的外長不可能越過馬克龍發表不同語論,所以法國外長這句話可能代表法國甚至是歐洲的態度或解決辦法,而法國已經和俄羅斯在世界盃期間有過很深的溝通,所以七師弟認為,普京是帶著歐洲的意思去跟特朗普談的,巴沙爾的去留,可能已經成為籌碼,未來敘利亞的領導人,雖然大格局不變,但是代替巴沙爾的可能是一個溫和的,甚至兩邊都能接受的領導人。這種模式也不是憑空猜測,因為韓國朴槿惠的上臺,埃及當時穆爾西的上臺,以及目前利比亞再次起戰禍,很可能都是幾個利益相關大國妥協出來的人物。

無獨有偶,近期在德黑蘭舉辦的俄土敘會議上,各方達成的一致之中,只有反恐和止戰,絲毫沒有提及巴沙爾政府,而作為敘利亞當事人的巴沙爾,也沒有被邀請,所以七師弟判斷,俄羅斯可能正在考慮和觀望犧牲巴沙爾換取自身利益的方式。



七師弟


一,最終的結果是反對派武裝加入庫爾德人新政府並聯合起來建立新政權,並訂立瓜分地盤的盟約,在共同藉助西方力量推翻敘政府之後,反對派允許庫爾德人獨立出去成立獨立主權國家。二,西方大國會藉口保護庫爾德人新政府與俄羅斯進行代理人大決戰,並且親自出手,俄羅斯不得己以人道主義為藉口宣佈支持庫爾德人新政府,並徹底退出敘利亞。三,敘利亞重新落入反對派手中,阿薩德宣佈下臺。反對派與庫爾德人分而治之局面最終形成,庫爾德人幾千年獨立建國的理想最終實現。土耳其和伊拉克庫爾德人不久宣佈獨立,兩國長期內戰開始。理由如下:

(庫爾德女戰士)

隨著反對派武裝的失利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基本上又重新控制了國內局勢。但有利也有弊,庫爾德人已經在敘國內成立了“政府”。為什麼庫爾德人不在反政府武裝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時候成立政府呢?而偏偏在阿薩德政府重新奪回控制權時才成立政府呢?這當然是西方大國的支持和自身勢力的迅速壯大。

庫爾德人在打擊極端恐怖分子伊斯蘭國的戰爭中表現非常突出,伊斯蘭當時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如無人之地,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進不了庫爾德人聚居地區。作為軍事觀察家,我認為庫爾德人民在西方的扶持和武裝下實力己相當雄厚,羽翼已豐。就連地區強人土爾其也打不過庫爾德軍隊。今年,土爾其與庫爾德人投入了所有的武裝,又有俄羅斯的暗中幫化,打了幾個月但最終還是被土爾其擊退。當然,面對西方大國的強大壓力,土爾其被束縛了手腳。當成功切斷了土爾其庫爾德人與敘利亞庫爾德人的聯繫後主動撒退了。

敘利亞庫爾德人從伊斯蘭手中奪得大片的土地,控制了整個幼發拉底河平原地區,勢力面積佔到了整個敘利亞的四分之一。

敘利亞政府一直反對庫爾德人自治,但由於反政府武裝鬧事,敘政府己有好幾年無暇顧及庫爾德人。期間庫爾德人蠶吃了敘利亞大片地區併成功鞏固了勢力。而西方大國借反伊斯蘭國,在敘內戰中則悄悄扶持庫爾德勢力坐大。土爾其早已感到不妙,所以在巴林地區佈置大軍,準備隨時切斷土敘庫爾德人的聯繫。果然,土爾其庫爾德人準備與己壯大的敘庫爾德人地區聯合起來。

(庫爾德勇士)

現在敘利亞政府仍奉行“安內”政策,但伊利卜省是反對派的大本營,尚有7萬多兵力,而且靠近庫爾德地區,如果被逼急了可能徹底聽從西方大國,並與庫爾德人聯手,繼續對抗敘利亞政府。他們會與庫爾德人簽訂密約,共同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後允許庫爾德人獨立建國。

7萬大軍,如果徹底換上美式裝備,就相當於21萬人,如果能與庫爾德人成功訂城下之盟,那麼在保護庫爾德人民主人權的藉口下,西方大國會支持庫爾德人重型武器,甚至戰機和導彈。那麼7萬大軍就相當於70萬大軍,加上庫爾德武裝,那就是一百多萬。如果真的到這個節骨眼,俄羅斯也一定徹底抽身放棄敘利亞。畢竟代理人的長期惡鬥,俄國力難以支撐下去。重大的損失會影響到普京的地位。這是西方大國最想看到的結果,也是西方大國支持反對派和庫爾德人建國的根本目的。也是一箭雙鵰的戰略。這個雕就是阿薩德和普京。

儘管伊朗發聲要求庫爾德人退出幼發拉底河地區,但在美國的壓力下自身難保,人微言輕。如果伊朗大規模發兵征討庫爾德人,那肯定會受到美國和美國盟友的直接攻擊,所以伊朗也不敢再冒險。

庫爾德人新政府的建立標誌著敘利亞新和中東地區即將爆發更大的衝突,同時也標誌著中東地區阿“阿拉伯之春”拉開了新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