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兒的時候,為什麼非要在嫁妝裡放被子?

用戶93199796533


結婚時,嫁女兒陪送被子是傳統習俗,被子也是結婚時的重要標誌性物品。

嫁女兒時為什麼孃家要準備好被子陪嫁過去呢?

有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被子諧音“輩子”又稱“合歡被”,寄託著父母對新人的美好祝願。

“被子”寓意“一輩子”,新婚夫妻同蓋一床“合歡被”,意指一輩子歡樂美滿。

被面選用大紅大綠的顏色,鮮豔喜慶,也指“紅男綠女”,被面一般都是選用“鴛鴦戲水”、“龍鳳呈祥”、“富貴花開”“百子圖”等充滿喜慶的圖案。寄寓著父母對新人婚姻美滿,幸福吉祥的美好祝願。

二、被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是孃家財力的體現

被子,作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就有很強的實用功能。

一年四季厚薄不同的被子,甚至寶寶的被子都替女兒準備好,既是孃家人對女兒疼愛的表現,也是孃家實力的體現。

在經濟條件較差,物資匱乏的年代,結婚時孃家如果能陪嫁到十到二十床被子,不僅顯示了女方孃家的經濟實力,更會引起全村人的羨慕和誇讚的。

三、結婚的喜被製作有講究

孃家在女兒結婚前好幾個與就要提前準備好嫁女兒的被子。

製作女兒陪嫁到被子,從選材到製作以及結婚時請誰鋪被子都非常有講究。

製作被子的棉花,一般是由男方提供。除了彩禮,男方一般還要送給女方4--6困棉花,一捆十斤,用於女方父母製作陪嫁的被子。

被子的數量一定是雙數,從四到十幾床不等,一般講究十二鋪,十二蓋,一共二十四床,以前也有上百床被子陪嫁的,不過現在是極少見的。

每一床被子的重量一般為四到六斤,寓意為“四平八穩”“六六大順”。

製作被子的日子要提前選擇一個上半月的雙日子。

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邀請女方父母雙全,兒女雙全親戚,即“全福人”,一起開開心心的縫被子。紅一床綠一床,厚一床薄一床,用紅線縫製。

縫被子時,要求一根線縫到頭,中間不能斷,也不能打結。

在縫被子時,會在被子的一角塞上帶籽的棉花,預示著“子孫綿長”,還會故意留下一個角不縫,用以教育女孩成家後不能太懶,要學會做家務。

結婚時鋪床,男方親戚也會選擇親戚中的“全福人”鋪床。

使用婚被要注意女人蓋綠色男人蓋紅色的,紅男綠女,紅色牡丹富貴,綠色百子延年,留一床被子不要用,放進衣櫃壓箱底,因為被子是要用“一輩子”的。

鋪好床後還會讓四到六個童男滾床,邊滾還要邊在床上撒上桂圓花生紅棗瓜子糖果等,寄寓著親人對新人甜蜜富貴,早生貴子的祝福。

農村人嫁閨女,自家人準備囍被圖的是放心和安心。

當孃的把對女兒今後生活的期盼和祝福都寄託在製作囍被的一針一線當中。女兒和女婿的蓋著孃家陪嫁的被子,似乎也能體驗到父母的關心和溫暖。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很多程序西化和簡化,孃家陪嫁的被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多,都改成給現金了。

但是,孃家陪嫁被子的習俗沒有丟,無論誰家嫁女兒,陪嫁的被子是一定不會少的,這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多是傳遞孃家人對新人的美好祝福。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感謝悟空來問我。

首先,嫁女兒的時候再嫁妝了放被子的寓意應該是藉助的諧音一被子一輩子,祝福女兒生活美滿,幸福的含義

同樣在世界各國都有在結婚的時候送被子的習俗,比如在美國。很多好的傳統還在保留,女兒出嫁的時候,父母會親手做一床拼布被送給女兒。親戚朋友在過節過年的時候也會以拼布被相送

我們一起來看看拼布被子的美好吧。
都是是手工縫製。有的配合縫紉機一起縫製,美好的寓意將幸福傳遞下去,願兒女的生活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喜歡拼布可以來布流行手工學堂學習。微信搜索:布流行手工學堂。 底部菜單:選課中心,全部課程。


點擊拼布歡迎大家來學習~~~

期待大家用布藝把生活裝扮的美美噠,一被子一輩子,用自己的愛心縫製到被子中,將幸福傳遞下去。


布流行手工學堂


其實很多過去的習俗,在今天看來都已經不合時宜。

過去的人太窮,不是有笑話講,一些窮人枕磚頭蓋瓦片嗎?這麼窮實在是太窘迫了吧?於是就有一些相對富裕的女方家在女兒結婚時送被子,新婚之日總得體面一點吧?現在呢?誰家缺被子?

還有給新娘子買衣服首飾的做法,是怎麼來的呢?

據老人講,原來是這樣的---

在過去,有一個富家公子看上了一個窮人家的丫頭,準備結婚時,女方家家徒四壁,衣不蔽體,太窮了,這樣的丫頭怎麼可以進大戶人家?沒面子嘛,於是想來想去,公子家決定出錢,為新娘子買幾件新衣服和首飾,把新娘子打扮的像點樣了,才娶過門。

財主家的這個做法,一傳十十傳百,很多大戶人家娶了窮人家的丫頭時,就都照此辦理了,時間久了,有些一般人家結婚,也都開始給新娘子買衣服首飾,後來就成為了一個婚嫁習俗。

現在想想,哪個女方家還需要男方家給買新衣服新首飾?誰家沒有啊?

可這個所謂的習俗,卻還這麼延續著。在男女平等的今天,這樣的習俗,是不是已經不合時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