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第三場活動舉行

原標題:本市“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第三場活動舉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11月29日上午,本市“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第三場活動舉行,市紀委、市監察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暢談相關領域發展成就和未來規劃,並與網友互動。近年來,相關部門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體制機制,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三千餘人違反“八項規定”被查處

“八項規定”,整治“四風”受到市民讚譽,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委副主任楊逸錚介紹,本市集中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從嚴查處培訓中心腐敗浪費行為,盯住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發出嚴肅紀律令,時刻給黨員幹部提醒,堅持集中檢查與日常巡查結合,持續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等頑瘴痼疾,緊盯“四風”問題新動向、新表現,深挖不放、露頭就打。同時,開通“四風”問題一鍵拍,發揮特約監察員作用,創新投訴舉報網絡平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095人,給予黨紀和政務處分2458人,對典型案例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黨的十九大以來,運用大數據手段開展監督,實時發現和處理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

楊逸錚表示,紀檢監察機關必須接受黨的領導和監督,嚴格落實雙重領導體制,定期向中央紀委和市委報告工作;紀委監委接受人大監督,聘請市人大代表擔任特約監察員,主動聽取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紀委監委接受檢察機關監督,對涉嫌職務犯罪的行為,調查終結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紀委監委還會嚴格自我監督,接受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確保權力始終在嚴格的監督之下運行。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將全面推開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受到關注。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彤軍表示,“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探索建立一套服務群眾的響應機制,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讓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群眾的訴求就是哨聲,“吹哨”就是建立快速響應、有效解決群眾訴求的機制,分級統籌協調、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報到”就是向基層報到、向一線報到、向群眾報到,樹立到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圍著問題轉、圍著群眾轉,形成解決問題的合力。

目前,該項改革已在全市16個區、169個街鄉進行了試點,下一步將全面推開、深化拓展、提質增效,牢牢把握黨組織領導首都基層治理這條主線,牢固樹立到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切實解決基層治理難題、打通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副中心建設帶動公共文化設施惠民

有通州居民關心城市副中心區域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情況,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餘俊生介紹,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北京在“十三五”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中提出了40個重點文化項目,其中7個都與通州有關,主要包括豐富提升現有通州區文化功能,加快推動市民文化休閒活動中心規劃立項,優化佈局一批新的文化基礎設施,包括博物館、劇院、電影院等,建設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臺湖演藝小鎮、設計小鎮,吸引更多文化企業入駐,為廣大市民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休閒空間。

即將出臺的大運河文化帶傳承發展規劃中,也部署了不少重點文化項目,比如建設好路城遺址公園、保護開發張家灣古鎮、保護通州古城核心區、推動八里橋保護修復、建設大運河特色文化主題公園等。

“網上案件網上辦”方便當事人

2018年9月成立的北京互聯網法院受到市民關注。

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餘飛介紹,北京互聯網法院是24小時不打烊的法院,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對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或抗訴的案件,分別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和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北京互聯網法院以“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為原則,當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實現起訴、調解、立案、送達、庭審、宣判、執行等全部或部分訴訟環節的網絡化辦理,對於經法院審查不適合線上審理的案件,還會採取傳統的線下開庭的方式,但其他訴訟環節仍在線上完成。北京互聯網法院提供訴訟風險智能評估、訴狀自動生成、在線瀏覽卷宗材料等智能化服務,為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訴訟服務和體驗。下一步,將積極探索完善符合互聯網審判規律的工作模式和機制,推出更多互聯網領域審理標準案例。注重加強互聯網與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訴訟質效提升,全面發揮司法在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絡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方面的職能作用。(王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