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據乘聯會公佈的銷量數據,2018年10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95.03萬輛,同比下降13.2%。其中,轎車銷量96.21萬輛,同比下降11.6%;SUV銷量85.64萬輛,同比下降13.2%;MPV銷量13.19萬輛,同比下降23.3%。

毋庸置疑,這應該是讓每一位汽車從業者都倒吸一口涼氣的數據單,三大細分市場全部下滑,且發生在傳統意義上的金九銀十,很難想象,剩下來的兩個月,日子會有多難熬。

事實上,如果統計一下部分中國品牌車企2018年1-10月份銷量率的話,更能發現2018車市的殘酷現實。正如汽車情報新媒體制作的下方表格,除了吉利和上汽乘用車拿下80%、75.9%的完成率,尚有可能完成2018年銷量目標外,剩下的車企幾乎要遺憾收場。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當然,透過現象看本質,仔細審視上方表格的話,會發現得出的遠遠不止“銷量慘淡”這樣簡單的結論,隱藏在背後的還有諸多發人省醒的現實問題。接下來,就跟隨汽車情報新媒體,一一抽絲拔繭,把脈中國品牌當下的發展情況。

兩極分化持續嚴重,兼併重組潮即將到來

從1-10月銷量數據來看,時下的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分出了明顯的陣營座次。首先,吉利、長安和長城三巨頭依然強勢,位列第一陣營,三家車企幾乎佔據了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的50%;奇瑞、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和比亞迪則把守第二陣營,時刻準備縮小與三巨頭之間的差距;而自眾泰之後的一票車企則置身第三陣營,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不過,讓人擔憂的是,兩極分化的趨勢在持續加重。以榜單中排名第一的吉利和倒數第一的昌河為例,吉利居然比昌河多賣了122萬臺,近乎於時下兩個奇瑞集團銷售體量的差距。

要知道,在2014年,也就是昌河汽車重組後的第一年,其還拿下產銷14.1萬輛,同比猛增32%的好成績。而當時的吉利也發佈“一個吉利”戰略,年銷量為42.6萬臺,相比2013年甚至同比下降22.5%。也就是說,在4年前,二者只有28.5萬臺的差距,難以想象的是,短短4年時間,差距一下子拉大了4倍還要多。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更讓人“揪心”的是,在這份榜單中,前10個月15萬臺銷量以下的車企尚且有7家,如果算上沒有列入名單的,還有更多。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主機廠的年銷量在15萬臺以下,意味著其整體的經營情況不容樂觀,再往下走註定是虧損的邊緣。毋庸置疑,對於這些車企來講,2018年似乎分外嚴寒。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或許正應了李書福曾經的預言,“未來只有2-3家車企能夠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說明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勢,購、並、轉或關停將成為今後幾年的主流趨勢。”

SUV不再是香餑餑,均衡發展已成大勢所趨

整體銷量的下滑,和SUV的急剎車有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在前幾年,隨著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施行,廉價小排量車型銷量增長迅猛,再加上微面升級SUV的熱潮持續湧動,中國車市颳起了一陣“SUV熱”,在該領域投下重注的自主車企靠此賺的盆滿缽滿。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然而,這股風不會一直這麼吹下去,總會有停下來的時候,而一旦潮水褪去後,曾經裸泳的車企便暴露出自己的缺點。與此同時,隨著合資品牌持續壓低產品售價,逐步向SUV市場進軍,以ix35、智跑這些車型為例,價格已經和中國品牌車型相差無幾,甚至還有售價6.98-7.98萬的小型SUV奕跑,對中國品牌SUV的發展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當然,還有15年從未染指過SUV領域的一汽-大眾,也樂此不疲的發佈了聲勢磅礴的SUV計劃。毋庸置疑,這些合資強敵都不是吃素的,在整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突然一下子湧出來這麼多強敵,對於中國品牌來講,的確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所以說,這個時候,對於中國品牌來講,應該學會分化風險,把雞蛋分到別的籃子裡,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然而,讓人欣慰的是,以奇瑞、東南和上汽乘用車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開始向此發力,我們看到了艾瑞澤GX/EX雙兄弟、榮威i5、東南A5翼舞等車型的相繼上市,而之於2019年的轎車市場,據悉,不少中國品牌都準備了完整的轎車復興計劃,以實現更穩健的增長。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新能源勢頭迅猛,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

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新能源汽車又“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出救主好戲。根據乘聯會數據,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增速高達84.8%。與此同時,為了撐過車市“寒冬”,各大車企集體趕新能源“風口”,有許多在此耕的幾家車企更是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比如說,北汽新能源旗下EC系列在10月份居然賣出去了17500臺,排名整個國產轎車榜單的第二位,僅次於帝豪;新能源領導者比亞迪,10月銷量持續逆勢增長,並取得了超過30%的高增長率;憑藉旗下新能源產品的良好發揮,華泰汽車盡顯黑馬身份,擠入自主車企銷量TOP10。

2018車市註定慘淡收場,給中國品牌帶來了哪些“教訓”?

真是不容易,多年的媳婦兒終於熬成了婆,新能源這下子馬上要“當家”了。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上述車企的成功,實際上為處於邊緣化的車企提供了範例。與其在競爭無比激烈的燃油車市場擠破了頭,倒不如另闢蹊徑,在尚未被“強敵”染指的新能源領域提前佈局,在分擔銷量壓力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市場競爭做準備。

但是,當下車市的現實情況卻和想象中不太一樣。對於大多數中國品牌車企而言,當下發展新能源更大的壓力來源於政策,即保住自己的積分和資質,至於100%的投入到新能源的事業中,似乎除了比亞迪等在內的少數車企,再也沒有別人。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也推動著新能源滾滾向前,這是歷史的趨勢和潮流,不可阻擋。

【結語】儘管2018年還有兩個月的銷量數據暫時沒有公佈,但是全年銷量負增長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在當前逐漸轉冷的行業大環境下,“車輛購置稅減半”的聲音再度響起,鑑於此,2019年車市或許會迎來觸底反彈,而認識到危機的中國品牌已經在調整打法,面對新一輪的挑戰。不過,究竟能否轉危為安,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