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冠心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的發現經常預示著冠心病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病死率是無糖尿病患者的2~4倍,約7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病;臨床上患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約2/3患有糖尿病或者糖耐量異常。美國糖尿病學會將糖尿病列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的代謝紊亂能造成對心血管的危害並加重冠心病。由此可見,糖尿病與心血管病常相伴而行,“協同作案”, 我們將糖尿病合併的心血管疾病稱為“糖心病”,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等。無論患有哪一種疾病,均應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視。

糖尿病+冠心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那麼,“糖心病”與未合併糖尿病的冠心病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一、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發病年齡提前,預後差,病變複雜。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的發病年齡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10年。這是因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使心肌缺血時患者的痛覺減弱,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生率增加,容易誤診,且病變常發生於多支多段,狹窄程度更重,經治療後發生再狹窄的幾率也更高。

二、血壓和血脂異常率更高。

有文獻報道,冠心病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常同時伴有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和血脂異常等特點,這些心血管高危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惡性循環,促進冠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冠心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三、糖心病患者常伴有體位性低血壓。

這是由於長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經發生病變,致使血管不能及時收縮以維持正常血壓的緣故。

面對這些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未病先防

患單一病的患者要注意另一病的預防。心臟病患者除了積極治療本病之外,應該儘早監測血糖,必要時進行糖耐量檢查,及時發現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糖代謝異常,儘量避免兩個疾病的同時發生,及時就診。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地控制血糖,並定期到醫院檢查心臟,醫生也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早期評估,及時處理,對病人的血糖、血壓、血脂、飲食等進行多方面的綜合管理,減少糖心病的發生。

糖尿病+冠心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二、既病防變

對於已經患有糖心病的患者,要想更好地減少疾病的變化與進展,不僅要聽從醫囑堅持服藥,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約束。

患者應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配餐,控制總熱量攝入、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戒菸戒酒、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心態。

運動方面,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心臟耐受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治療方案。心臟康復訓練,包括有氧運動、阻抗運動及柔韌性訓練等能顯著提高患者運動耐量,是穩定性冠心病合併糖尿病患者的一種有效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的延續,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撰稿:李秋憶 徐浩

美編:賴潤民


本頭條號已開通私信輸入關鍵詞自動回覆功能,歡迎在私信對話框中輸入“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顫”、“心梗”、“心動過緩”、“心肌炎”、“神經官能症”、“頸動脈斑塊”、“動脈硬化“、“眩暈”、“心悸”、“亞健康”、“穴位”、“檢查”、“用藥”、“中藥”、“預防”、“飲食”、“養生”、“運動”、“住院”、“就診”、“掛號”等關鍵詞,查看往期精彩內容或相關提示信息。

注意:諮詢具體病情的問題,因涉及病史、症狀、檢查、用藥、診療經過等詳細資料,故不能在此處回覆,請在徐浩大夫網站(https://drxuhao.haodf.com)上傳相關病歷資料後諮詢,謝謝您的理解!

關注“徐浩大夫”今日頭條,瞭解更多健康科普!

專 家 簡 介

徐浩,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長,西苑醫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聯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委等職務。入選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榮獲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衰、早搏、心動過緩、陣發房顫、心肌炎後遺症、高脂血症、動脈硬化斑塊、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失眠、頭痛、眩暈、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盜汗等內科雜病症及亞健康狀態的中藥調理。

  • 專家門診:週一上午、週三下午
  • 特需門診:週四下午

(注:特需門診可通過好大夫在線網站-徐浩大夫申請預約加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