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第三季怎麼樣?

湯裡放藥


從第一季關注《吐槽大會》,到第三季開播兩期,包括穿插《脫口秀大會》,一直在關注。

相對於開山的第一季,本季中,李誕池子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娛樂性越來越濃,但最核心的吐槽,卻越來越淡。

任何一款文化產品的火爆,靠得是年輕受眾的天時,揣測底線的地利,以及整合圈子的人和。但任何一種文化產品,都不可能在小改小突破中,永遠一帆風順。



存在即合理

《吐槽大會》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關注,首先,是撞上了當代年輕人,多元化、娛樂化的需求。

回想一下,從周星馳帶出的無厘頭式自娛自樂,到芙蓉姐姐為代表的傲嬌式自戀,再到大鵬等人的屌絲式自嘲,無不詮釋和代表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精神基調。

說歸來,年輕人要的娛樂,不是純粹的陽春白雪,更不是單純的下里巴人,二是相由心生的表達和宣洩。 再加上,網絡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早已習慣了以A站B站,以及各色網絡直播,二次元與神吐槽深入人心的當下,把字打出來,不如說出來,這才是最彰顯個性的方式。

因此,不管是日本漫才的舶來品也好,崇洋媚外的庸俗化也罷,吐槽這種表現方式最簡單直接、最通俗單純的娛樂方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脫口秀要比藝術門檻更高的相聲、小品,要更容易引起年輕人的青睞。畢竟,一個看起來門檻不高,形式自由還挺拉風的新形式,自然備受關注。



徹底的娛樂化

《吐槽大會》的一大看點就是,把明星嘉賓噴得一無是處,讓嘉賓看起來都下不來臺,看似奔放粗暴,大呼過癮,但細項來看,不過是放大和諷刺了一點皮毛,畢竟,這些所謂的黑點,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有一種聲音認為,包括《吐槽大會》、《金星秀》等,甚至國內吐槽先驅《80後今晚脫口秀》,都是極其看中擦著底線的邊,而絕不過雷池一步。

不觸碰底線,其實,是一種徹底的娛樂化的體現。因為,不管是明星嘉賓,還是各路吐槽選手,都對自己的行為很清楚,那就是,娛樂大眾才是第一任務,至於所謂的官報私仇、冤冤相報,純粹是一種自我炒作。



吐槽的力量

《吐槽大會》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就在於上海笑果很清醒的分析了形式,現行佈局,然後再大幹一場。 所謂的佈局,就在於如何整合好國內的脫口秀圈子,把所有的資源,都攬到自己手裡。

然後,再通過節目為主、炒作為輔、徹底娛樂的方式,進而,將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脫口秀演員,包裝成一線明星。 李誕之所以持續火爆,就在於術業有專攻的節目,與泛娛樂化的打造,最終,將其打造成脫口秀巨星。

這種造星模式,有種厚積薄發的表象,但更多的,還是處心積慮的經營。沒有系統化、穩準狠的運營,就沒有最後一擊的表現。

突破在哪裡? 總體上說,《吐槽大會》第三季的表現,有將明星拉下光環的表演,有犀利甚至刻薄的語言,有娛樂化與互動性兼顧的形式。

但是,一旦模式成熟了,觀眾熟悉了,那種以為靠新段子、新吐槽來為繼的想法,就變得過於赤裸裸了。

說起來,創新一直是《吐槽大會》長盛不衰的秘訣,無論是在尺度和笑果上的小突破,還是在花絮與節目中一以貫之的小惡搞,都能給人一種不吐不快的爽快感。

然而,爽快過後,能有多少的積澱與思考,這才是《吐槽大會》要繼續走下去,必須也應該要考慮的事情。畢竟,形式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思想。沒了思想上的突破創新,即便換著花樣的娛樂至死,都是徒勞無益。


迷影生活


最近李誕真的很火。

各大節目頻頻出現他的身影:



上芒果臺《嚮往的生活》、《天天向上》;

和汪涵一起常駐《野生廚房》;

去《火星情報局》第四季拯救笑點;

最近更是上了《奇葩說》,與馬東、高曉松、蔡康永同為導師!

不過,李誕最開始為人所熟知的,還是他擔任策劃人的這檔節目—— 《吐槽大會》



近期,《吐槽大會第三季》正式開播了。目前已經播出了兩期,第一期主咖是王力宏,第二期就是楊超越!

第一期

吐槽大會的口碑一直都不錯,豆瓣評分第一季7.4,第二季6.9,到了第三季的6.9,還算穩定發揮。

由於前兩季的大熱,這一季的嘉賓咖位也開始直線上升,第一期就請來了華語樂壇R&B三大天王中的倆——王力宏(主咖)、陶喆。


把三大天王中能請來的都請來了(還有一個天王是周杰倫…) ——這也成為了吐槽他們的梗。

李誕: 那會兒同學們都在爭 陶喆更有才華!周杰倫更強! 我當時就勸 不要爭 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你看 今天就來了兩個錯誤答案

除了他們倆之外,嘉賓還有熱狗、王菊、王佩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藏鴻飛。 吐槽大會吐槽依舊,李誕池子還是那麼閃閃發光,吐槽的梗不算激烈卻笑點滿滿。

雖說節目沒有了從前的犀利,不敢直指王力宏和李雲迪,但也達到了某種界限中的平衡。網友們也不用過於苛刻,畢竟太撕破臉的吐槽,沒幾個明星敢來啊。

王菊(吐槽熱狗一直戴墨鏡): 狗哥身上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 比如,他戴著墨鏡走在馬路上 你就一定會被他吸引! 忍不住就想要看他 看了一眼 還想看 你就想看看 他到底能不能自己過馬路(hhh~)

第一期由觀眾選出的表現最佳Talk King——陶喆。果然,來自好朋友的吐槽才精準,力度才大。

第二期

第二期的嘉賓名單: 楊超越(主咖)、Sunnee、李克勤、金承志、龐博、王建國、姜思達、池子。

嗯?李克勤?那個香港樂壇僅次於四大天王的李克勤?一首《紅日》火了三十年的李克勤?和譚詠麟被共同稱為「左麟右李」的李克勤?(這些都是節目裡吐槽的梗 )



張紹剛: 其實我知道克勤大哥他 完全不輸於四大天王 你看 劉德華有人氣 郭富城有演技 黎明有顏值 張學友有唱功 李克勤大哥就厲害了 他有這四個人的微信 (別笑啊,你們有哪怕一個嘛?)

楊超越是主咖,再看一下座位排序: 這是不是說明楊超越的咖位已經大過李克勤大哥了呢?

其實不是,吐槽大會的機制是,主咖是被全場吐槽的主要對象,會邀請一些熱度和話題較大的明星來當主咖。而楊超越的熱度,你懂的。

何況錦鯉本人全身是黑點,拿來當主咖實在再好不過了~ 不過李克勤大哥可不介意這些有的沒的,還完美表現,拿下了本場的Talk King!

作為前輩,風範十足,謙遜又敢於自黑,實在是演藝圈楷模! 最後他對超越妹妹說的話,誠懇又真摯,希望超越妹妹銘記在心呀!

本場還值得一提的是,楊超越的同事,Sunnee楊芸晴。 Sunnee的脫口秀首秀表現也非常突出,有梗又會表演,完全沒有《創造101》裡那樣的“社會”氣。

她吐槽楊超越的那句“燃燒我的卡路里”,被人解釋為,楊超越的發音方式很特別,介於破於不破之間。

嗯??這什麼解釋?這樣就能火?(黑人問號臉)

整個人謙卑禮貌,被別人吐槽時仍笑意盎然,上臺又表現了一番機智和優秀,眼神和語氣活靈活現,難怪人氣那麼高呢,太吸粉了!

喜歡點一下贊呀,關注我打開電影、娛樂新世界! 更多精彩在公眾號:電影火車站 歡迎關注


電影火車站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王力宏作為主咖請來了好友陶喆坐診,結果被坑慘了,陶喆不僅吐槽了王力宏愛穿破襪子,還現場慫恿嘉賓拖鞋,更是直言王力宏“模仿”他,應該說因為有陶喆的加入,王力宏的主咖位置沒白做。

小編看來這季收穫最大的應該是憑藉《創造101》出道的王菊吧,雖然被各種嘉賓吐槽是中國的“碧昂絲”,但大家也算都做了功課,把王菊拉票時的口號串聯起來反覆提起,王力宏甚至還將“菊花寶典”和王菊個人版成語都串了一遍,算是很用心了吧。再回頭看門外漢王菊的吐槽,也是機制而不失幽默,果然不愧是“一看望去全是瑕疵”的王菊,沒毛病。等了這麼久迎來的《吐槽大會》第三季,沒讓人失望。文/百變嬌媽


奕粒饅頭


《吐槽大會》正式迴歸,有了前兩季的粉絲基礎,第三季的節目自然是備受關注。

還是李誕、池子、張紹剛三人的“鐵三角”,還是以善意的吐槽娛樂觀眾,但走到第三季,《吐槽大會》還是做了些調整。

除了增加了“場外吐槽”環節外,《吐槽大會》第三季的口號也改為“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用主持人張紹剛的說法:吐槽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diss能更有意義,何樂而不為呢?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一期請來的主咖是王力宏,而且還請來了王力宏的好朋友陶喆來“揭老底”,兩大音樂教父有幸同臺“互懟互撕”,其娛樂效果自然是非同一般。

當然,除了娛樂性,《吐槽大會》第三季也在向“意義”、“價值”方向調整,從節目請來了王力宏、陶喆、王菊、熱狗、王佩瑜等嘉賓就可見一斑。


影視口碑榜


日期夜盼,殺姐最愛的綜藝終於續上了!

它黃暴敏感,曾開播4天就被下線整改;

它毒舌絕情,動不動就罵得嘉賓面紅耳赤;

它魅力十足,天王巨星、網絡紅人、運動健將通通搶著上。

它就是讓無數觀眾熱愛,又讓無數(被diss的)大咖恨得牙癢癢的——

《吐槽大會》第三季

首期開播,熱度不凡。

播放量24h突破六千萬。

還在微博硬生生造了4條熱搜。

這期節目,的確玩好了不少新梗。

王力宏穿破洞襪,學表情包,自黑學渣;

陶喆揭老友底,講力宏抄襲,還官配了熱狗和王菊。(結尾段子,特意澄shi清chui了)

李誕、池子、張紹剛鐵三角的笑果,自不必說。

王佩瑜、王菊和熱狗的吐槽,同樣火力十足。

至於臧鴻飛,他磕巴的特點,早就變成了固定人設,不紅的梗估計要玩一萬年。

新一季的節目,舞臺重裝升級了,口播廣告更有趣了,張紹剛也(自稱)練出了6塊腹肌。

當然,有革新,也有延續。

首先,節目模式沒有變。

依然是選一名主咖作為火力焦點,然後嘉賓輪番上臺,炮轟全員的形式。

這裡說的“炮轟全員”,並沒有語病。

因為嘉賓吐槽吐high了,真的連自己都黑。

其次,脫口秀風格依舊賤。

常駐嘉賓池子和李誕的脫口秀,或者說表演,不僅殺傷力極強,而且無賴氣質渾然天成。

細分一下的話。

李誕屬於馬龍·白蘭度式的方法派,特質非常像教父。

表情要少,講話要飄,眼神要迷亂中帶著點堅定,反正蛋總的眼神你也看不清~

池子屬於早期星爺式的表現派,形象、肢體極其草根。

嗓門忽高忽低,語速時快時慢,動作幅度特別誇張。

然而,就是這麼一檔硬件改善,軟件優良的節目,卻給殺姐看鬱悶了。

咋回事?

魂兒丟了!

而且丟的賊徹底。

《吐槽大會》真正吸引殺姐的是第一季。

尤其是曹金和周杰做主咖的那兩期。

一個處在風口浪尖的人,在風口浪尖的時期出來,做節目也專挑風口浪尖的熱點懟。

接下來,觀眾爽了,節目話題度高了,整部綜藝也紅了。

我們覺得節目的內容很勁爆,嘉賓罵的很爽。

鍵盤俠們穿著馬甲裝正經,讓人看得腦殼疼的罵戰,終於有了歡樂的表現形式。

但大家喜歡的,真就是把錙銖必較的撕逼大戰,變成相互吐槽的玩笑梗嗎?

殺姐覺得,不。

觀眾的爽,是來源於焦點人物卸下了虛假套路的偽裝。

在我們的娛樂圈,一旦明星出事了。

接下來的程序必定是,發聲明,出通告,開發佈會,甚至向陶喆那樣做個PPT。

只要當事人一露面,絕對是嚴肅認真、聲淚俱下,就差在背後的牆面大大的寫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作為群眾,我們只管吃瓜。

真相,可能永遠都摸不到。

但大家能夠看到,這些公開認錯改過的明星,有多麼豁達、真誠、知悔改、高大全......

就是不像個人。

對於這種賣慘比賽,第一季《吐槽大會》找到了突破口。

它讓當事人的朋友,圈裡的名人,還有吃瓜群眾統統加入進來。

我說我的看法,你講你的內幕,就算稿子是節目組寫的,就算情節是事先安排。

可當事人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總不會騙人吧?

在無數真真假假、高低起伏的調侃間,有些真相出現了,有些人也終於露出了真身。

這一點就連《吐槽大會》借鑑的美帝節目《Comedy Central Roast》,都不能保證做到。

但從第二季開始,這檔節目開始避鋒芒了。

林丹來了,有關出軌的梗沒人提。

潘粵明坐上主咖位,早年家庭中的事也沒有說。

到了第三季,王力宏被群嘲,李雲迪這麼好的點,也約定好似的消了聲。

舞臺背景的“吐槽大會”,變成了嘉賓口中的"love&peace"。

炮王的”skr”梗,反覆出現在嘉賓的對稿詞。

端坐在房間中的大象,被所有人掩面忽視。

這不能全怪節目組,畢竟每期節目都做得那麼針鋒相對,哪還能請來大明星?

在質量和流量間的抉擇,只有傻子才會向前者妥協。

於是,一檔借吐槽,向觀眾展示明星真我的節目,就這樣漸漸喪失了初衷。

陶喆PPT的梗一閃而過,王力宏穿襪子的小怪癖,卻被拉出來補充他勤diao儉si的人設。

如果說,第二季“洗白大會”的名頭,算是黑粉的強詞奪理。

那新一季的《吐槽大會》,就完全坐實了這個稱號。

的確,我們的文化,沒有那些噴起人來不留餘地,張嘴全是屎尿屁的“下三流”。

大家也不可能隨便走進哪個小酒吧,坐下來就能聽別人,隨意調侃名流政客。

既然“愛與和平”成了撕逼節目的大前提,“圈內人”之間的防範再次逐步確立。

那麼,就讓中華兒女繼續傳承——

這千百年來,都無需撼動的中庸大道吧!


殺姐電影


老實說有些失望把,但也有可能是前兩季的洗禮讓我的笑點抬高了,大部分的吐槽都是點到為止,值得一提的是王力宏和陶喆的表現還是令我眼前一亮的


子夜木槿


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