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綸:保住“飯碗”!


今綸:保住“飯碗”!

最近的這一年,劉強東和他的京東日子過得實在是不順了些,這不,臨到年底,網絡上京東大裁員的信息又開始傳開。

京東當然是選擇闢謠,斥責網上消息是惡意造謠,對外稱“公司每年定期都會針對所有人員開展績效評價和人才盤點,對於績效表現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崗位調整和優化。”

其實早在10月份,京東就被曝全面縮招,當時給出的回應是“沒有的事兒”。今年5月份,劉強東曾表示“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但其實大家都明白,寒冬到來時,“兄弟”的飯碗該砸還是得砸,更何況“縮招”也不止京東一家,阿里、華為 、滴滴、百度均有所動作。那些正在融資途中的創業公司,就更不必說了,他們能“活下來”就已然不錯了。

今綸:保住“飯碗”!

▲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近日發微博稱,從業十六年首次遇到來面試的都是因為被裁員的情況。

這個裁員寒冬,HR不相信眼淚,市場只認可你的真實能力。

話說回來,如果你沒有過硬的本事,或者過硬的關係,又恰好待在一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公司,裁員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常見景象之一。

你要知道,裁員不是人生噩夢的開始

面對裁員,驚慌固然不可避免,但其實也沒啥意義。在這篇文章裡,我想重點談的是:個人被裁之後怎麼辦?

大致來說,不外三個方向:

其一,奮發有為去創業,或者重新學習新技能成就另一番人生;其二,找一份收入更低的工作,繼續混日子;其三,在當下的中國,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可能會選擇,從所在的城市撤出,回老家進體制或者創個業什麼的。

先談第一點。在我的印象中,被裁後,個人非但沒有沉淪,反而實現人生翻盤的例子很多很多。

最典型的比方說布隆伯格,在39歲的“高齡”被裁員;彼時,他所在的投資銀行遭收購,他被迫離開。多年以後,他說“(這)是我遇到的最幸運的事”,因為沒有這一次被裁員,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彭博以及他那500多億美金的財富。

不止布隆伯格,奧普拉、J.k.羅琳也都曾經被炒魷魚,但是,她們都靠著自己的堅韌不拔走出困境,不僅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個人財富和名氣也是節節攀升。

所以,時至今日,遇到有人被裁員或者離職,我從來都是說“恭喜有新的開始”。

一個人在某一個崗位上不合適,老闆出於仁慈無限包容,其實是害了他。讓他換個地方去反思,去重新學習,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才是真正對員工負責。當然,由於公司內耗而讓優秀員工出局的情況不在此列。

職場上,與被裁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有一些人因為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接到大公司和獵頭的邀請。

朋友老K今年業績突出,至少接到7家上市公司挖他的offer,年薪超過百萬的就有三家,比他目前的年薪略高,北京、深圳、廣州的公司都有,直至今天,他還在不斷拒絕一些非上市公司的工作邀約。很多人說:過了四十歲不好找工作,但是這個規律顯然在老K身上不適用。

牛逼的人總是有炒掉老闆的潛力,而且是時刻有機會,就看他願意不願意。相比那些在HR辦公室要死要活,低頭垂淚的人,老K的路徑顯然更好,因為你要明白:HR不相信眼淚。

我見過不少遭遇裁員後人生向上的勵志男女。總的來說,樂觀的,敢於折騰的,學習力強的人不怕裁員,也多半不會被裁員,即使成為職場鬥爭犧牲品,他們也會很快回到場地中央,希望你是這樣的人。

你要知道,對能力強和願意拼搏的人來說,裁員不是噩夢的開始,裁員只不過是一個逗號,然後開始閃亮新起點。

一成不變,才是人一生最大的挫折

我們再說被裁員之後的第二個選擇:找個收入更低,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行業繼續混日子。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人確實會被裁員打敗,走上這條路。

今綸:保住“飯碗”!

分析這些人的性格和心理承受力,你會發現,他們大多來自觀念相對保守的家庭,他們的父輩大概率性格中庸。他們的口頭禪都是“那不行”、“那怎麼可能呢”、“這事兒很難”,他們在骨子裡有一種天生的悲觀和恐懼,所以,他們害怕改變,渴望穩定。

如果有可能在一份市場化屬性更強的工作和一個體制內工作之間做選擇的話,他們一定會選擇回到體制內去,請自行腦補一下東北某油田的子弟們會做什麼選擇。

這一類人被裁員之後,他們會繼續尋找安全墊,其實就是降格以求:

他們會把自己的能力天花板設個上限,這個上限其實也是一生的上限,在這個上限之下找工作,往往也只能找到一個比裁員之前收入更少的工作,當然,也有少數人能夠幸運地進入“體制”,謀得一個所謂的“鐵飯碗”。

但其實,人生哪有什麼鐵飯碗,所謂的穩定都需要你付出最昂貴的代價:用時間來換取性價比不高的收入,讓你餓不死,也讓你難以獲得光彩,然後在猶猶豫豫中錯過很多,走完一生。

最後在掛掉之前覺得這一生“真TMD不值,好多遺憾”。那些循規蹈矩的老好人,那些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們都在此列,他們都是好人,就是少一點雄心和鬥志。

裁員,對於這一類人而言,可能是一個向下的拐點,除非遇到特別欣賞他的“貴人”,而且即便是遇到“貴人”,他們在很大概率上也不敢做任何看似冒險的決定,因此其命運軌跡在被裁的那一刻已然註定。

在我看來,最糟糕的日子,不是過得多苦多挫折,而是現在的你可以看到自己10年後的樣子。如同一部看了開頭便能猜到結局的電影,無趣和一成不變才是生活裡最大的挫折。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即便未來的某一天你被裁了(原諒我的烏鴉嘴),你也不要成為上邊這類人。

一二線打拼的你,返鄉要慎重!

前邊也說了,對不少人來說,被裁員之後的第三個選擇便是回老家進體制或者創業。如果你是從三線城市回到同級別的城市或者更低級別的城市、鄉鎮,我覺得問題不大,因為不會有那麼大的挫敗感和不適應。

但是,如果你是從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回到老家的話,你得準備承受兩個結果:

第一,你的孩子以後可能會怪你沒有好好奮鬥,以至於他需要靠拼體力和智力,從小城市殺回大城市,這種例子我已經見到。第二,進體制內,特別是老家的體制,這裡我不多說了,省略三千字,你們自己體會吧。

至於返鄉創業,很有可能出現的一個局面是,你會發現自己很不接地氣,做什麼都不賺錢,最後還欠下一屁股債。

然後,你就開始想:“我還是回到北上廣深去打工算了。”但這個時候,北上廣深的競爭很有可能更激烈了,你想回去卻未必能回得去。

今綸:保住“飯碗”!


於是,你便這樣錯過了一個讓子孫後代,在一個相對富裕更有秩序感更高文明程度的區域生活的機會。

你所謂的無能為力,不過是沒拼盡全力

當然,從企業層面和宏觀層面來看,裁員未必是壞事,我們可以嘆氣,可以反思,但不必心灰意冷。

企業因為裁員而元氣大傷的固然不少,但是因為裁員而重新煥發生機的其實也有很多例子。裁掉那些完全跟不上節奏,只是消耗現金的員工,很殘酷,也很有必要。

這世界變化太快,佳能已經參與小火箭的研發了,人工智能已經在逐漸取代部分工人了,包餃子的食品廠都不見人的蹤影了,記者編輯都大面積下崗了,券商的收入早已風光不再了……還有什麼不能改變的?

裁員對個人而言是巨大的人生挫折,對歷史進程而言,不過是萬千浪花中的小小一朵,轉瞬即逝,毫無痕跡。

就宏觀層面來說,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但更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儘量好的局面。

人口紅利正在迅速消失,傳統的投資、出口和消費這“三駕馬車”已經減速。

媒體上關於消費升級和降級的爭論看看就好了,你口袋裡有多少銀子你心裡沒點數嗎?你每個月要還多少房貸你心裡沒點數嗎?你在”雙十一”之後一貧如洗的狀況你心裡沒點數嗎?

今綸:保住“飯碗”!

結論再明瞭不過:絕大多數人因為窮,已經被確認為降級一族,少數人確實在消費升級,因為有了十套房子,再買一棟別墅實在是一點不困難。

前一波造富浪潮已經基本宣告熄火,包括房地產,後一波造富浪潮正在醞釀中,當下正處在一個“動能轉換”的階段。有人說“新三駕馬車”是養老、醫療、教育,我個人認為高新科技和能夠給人在精神層面提供愉悅的產品未來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關鍵是作為個體是否有能力參與到這些增長中?老闆殘酷地敲掉了你的飯碗,但其實還有很多金飯碗在遠處和不遠處,你有再出發的勇氣和決心嗎?

記住一句話:你所謂的無能為力,不過是沒拼盡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